双相情感障碍可以及早发现吗?

任何人草率地得出结论说一个喜怒无常的少年是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这是过早的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事实上,细读诸多文献会发现以下信息:儿童情绪低落或起伏不定并不是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良好预测指标。

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观察和潜在的遗传证据都被认为是及早发现“一个孩子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灵丹妙药”。尽管现在对这种心理疾病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普遍的结论是——没有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病学水晶球,不能预知这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和未来。

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他接触过许多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他不止一次被问到“双相情感障碍是否可以及早发现”。这通常是因为一些孩子表现得异常喜怒无常,这导致很多普通大众和父母屈服于流行文化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错误观念和刻板印象,下意识地认为孩子正在遭受双相情感障碍的折磨。

然而,荣教授的回答总是“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相对少见的情况是青少年表现出明显的躁狂、轻躁狂、抑郁低迷或混合发作,或者如果曾经进行过可靠的专业测试,那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这个孩子的确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除了这些情况,正如读者将会看到的那样,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留心相关因素并保持警惕和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

早期检测的重要性

与精神分裂症一样,众所周知,双相情感障碍具有“点燃效应”,这使得早期发现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点燃效应(kindling effect)是一种实验方法。对大鼠脑内的某些部位每天进行短暂的弱电流刺激,几十次后,一次短暂的弱电流刺激,即可引起一次阵发性痉挛反应。这种效应一旦形成,可保持很长时间,甚至长达一年之久。

精神病学中的点燃效应就像火的点燃;点燃较小的火以鼓励更强烈的火;在情感障碍中,这意味着之前的情绪发作为后续的情绪发作奠定了基础,使其发展得更快,甚至可能更强烈,并且患者最终不会恢复到病前的功能缓解期间。

显然,及早发现病情会对预后产生巨大影响。不幸的是,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这给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容易被误诊的原因

双相情感障碍是心理健康问题中被过度诊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果你要识别双相情感障碍,那么你要了解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是至关重要的。

双相情感障碍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情绪低落的模式——在社交方面,如果一个通常平静的人在糟糕的一周变得暴躁,我们会听到“这太两极了”;在专业上,研究人员观察到“排除躁郁症”只是一种常规的初步诊断,即使对于孩子来说,也只是基于情绪变化。

如果有人说这个孩子家里有一个患有躁郁症的家庭成员,这似乎能够解释这个孩子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原因。虽然实际上,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几率很高,但仅仅因为有家庭成员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会遗传下去。它也可能是自我的主观臆断,或者鉴于一些专业人员的错误诊断,而出现这种误诊的情况。

荣教授认为,必须意识到,还有其他更常见的“喜怒无常”的情况应该考虑在内。特别是有人格障碍的人,尤其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容易经常表现出高度反应性的情绪。事实上,边缘型人格特别容易被误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其次是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因挫折耐受性低而患有多动症的人,以及有感觉综合并发症的人。

简而言之,躁郁症就是——截然不同的两极情绪

存在内源性抑郁症的时期,之后或之前是(轻度)躁狂症和/或混合发作。这并不是说环境压力因素,特别是如果它们导致患者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就不会导致单相发作的演变,但一些人际关系中常见的争吵等突发事件,就会引发混合发作。

此外,这些情绪发作持续数天或数周,而不是数分钟或数小时。尽管这种“恶性循环”是很常见的,并且是可能的,但我们鼓励患者亲友和相关专业人员在应用双相情感障碍的判断标准时,保持极其谨慎。

在循环性情绪之外,躁郁症通常没有规律,即没有固定的“日常”情绪模式。即使在周期性抑郁症中,每隔几天就会出现“软”抑郁症和一些轻度躁狂症状的循环,这与情绪对环境/人际关系有反应的人明显不同。因此,在确定双相情感障碍诊断之前,专业人员必须评估患者情绪发作的持续时间、触发因素和模式。

当然,它们可能与其他“情绪化”障碍并存,但这并不能将双相情感障碍用作“包罗万象”的诊断。许多心理疾病都有高度相似的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能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去治疗它们。

警惕是最好的做法

虽然没有魔法水晶球去预测双相情感障碍,但以下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强烈相关因素,它们的存在应该提高临床医生和专业人士对潜在疾病的认识。

1.双相情感障碍往往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以及22岁左右的人群中,第一个明显的情绪事件很可能是重度抑郁发作。除非有严重的社会心理应激源,鉴于双相情感障碍疾病主要是内源性产生的,如果有人自发地表现出重度抑郁发作,临床医生应该监测轻度躁狂发作的发展,记住这可能是几个月或几年前的紧急情况。

2.其次,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重度抑郁发作通常具有非典型特征、持续时间长且剧烈,尤其是比较符合双相Ⅱ型障碍的趋势。非典型特征是重度抑郁发作,其主要特征是吃得更多、睡得更多、严重的精神运动迟缓和情绪反应(例如,积极的新闻、事件、幽默会使情绪高涨)。

3.具有混合功能的重度抑郁发作的存在也可能是一个提示。虽然并不是每个在重度抑郁发作期间经历过一些轻躁狂症状的人都会继续演变成双相情感障碍,但有些人会。如果在重度抑郁发作期间,患者表现出强烈的烦躁、冲动、思绪奔跑/分散、情感不稳定,或者尽管睡眠不足但看起来精力充沛。他们很可能患有混合发作。

4.最后,轻躁狂可能是微妙的。因此,如果怀疑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就必须仔细询问患者及其家人是否有明确划分的几天或几周的轻躁狂症状史。例如,一些平时并不焦虑的人会自述有“焦虑期”,这在普通人群看来可能只是紧张。但经过进一步得专业评估,可能会发现这包括尽管睡眠不足但仍不感到疲倦、难以保持思想和一阵阵烦躁(一系列轻躁狂症状)。



参考资料: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22年)。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正文修订版)。

·Bauer,M.、Juckel,G.、Correll,CU等。双相情感障碍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58(增刊5),50-54(2008年)。

·Buzuk,G.、Lojko,D.、Owecki,M.、Ruchala,M.和Rybakowski,J.(2016年)。在各种类型的情感障碍中具有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Psychiatria Polska,50(4),827-838。

·Correll,CU、Penzner,JB、Lencz,T.、Auther,A.、Smith,CW、Malhotra,AK、Kane,JM和Cornblatt,BA(2007)。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识别和高风险策略。双相情感障碍,9(4),324-338。

·Correll,CU,Hauser,M.,Penzner,JB,Auther,AM,Kafantaris,V.,Saito,E.,Olvet,D.,Carrión,RE,Birmaher,B.,Chang,KD,DelBello,MP,Singh,MK,Pavuluri,M.,&Cornblatt,BA(2014)。在第一次躁狂发作之前患有双相I型障碍的青少年亚综合征症状的类型和持续时间。双相情感障碍,16(5),478–492。

·Duffy,A.、Carlson,G.、Dubicka,B.和Hillegers,MHJ(2020)。青春期前双相情感障碍:争议的起源和现状。国际双相情感障碍杂志8(18)。

·Fritz,K.、Russell,AMT、Allwang,C.、Kuiper,S.、Lampe,L.和Malhi,GS(2017)。延迟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是不可避免的吗?双相情感障碍,19(5),396–400。

·Jones,SH、Tai,S.、Evershed,K.、Knowles,R.和Bentall,R.(2006)。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检测:一项针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父母及其青春期子女的家族性高风险试点研究。双相情感障碍,8(4),362-372。

·Mondimore, F.(2014)。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家庭指南(第3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

·Morgan,TA,Zimmerman,M.(2015)。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不足和双相情感障碍诊断过度吗?载于:Choi-Kain,L.、Gunderson,J.(编),边缘人格和情绪障碍。斯普林格,纽约,纽约。

·Post, R.M.(2020)。点燃/敏化模型和早期生活压力。在:Young,AH,&Juruena,MF(eds)。双相情感障碍:从神经科学到治疗。行为神经科学的当前主题,48。Springer,Cham。

·Rakofsky,J.,&Boadie,D.(2015)。双相情感障碍的过度误诊:系统评价。当前精神病学评论,11(4),222-234。

·Ruggero,CJ、Zimmerman,M.、Chelminski,I.和Young,D.(2009)。边缘型人格障碍与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诊。精神病学研究杂志,44(6),405-8。

·Steardo,L.、de Filippis,R.、Carbone,EA、Segura-Garcia,C.、Verkhratsky,A.和de Fazio,P.(2019年)。双相情感障碍的睡眠障碍:神经胶质细胞和昼夜节律。精神病学前沿,10。

·Stiles,BM,Fish,AF,Vandermause,R.,&Malik,AM(2018)。伪装成重度抑郁症的双相情感障碍的引人注目和持续存在的问题:综合审查。美国精神病护士协会杂志,24(5),415-425。

·Stringaris,A.、Cohen,P.、Pine,D.和Leibenluft,E.(2009)。青少年易怒的成人结果:一项为期20年的前瞻性社区研究。美国精神病学杂志,166(9)。

·Zimmerman,M.(2020年,9月11日)。在临床实践中诊断双相情感障碍:诊断不足、过度诊断和筛查。精神病学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障碍   躁狂   情感   症状   抑郁   人格   患者   情绪   精神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