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陪孩子做“无用功”

最近两周,阴雨绵绵,孩子闷在家里,哪也去不了。昨天总算没雨,便带着小朋友到游乐场玩玩。

看到她跟着音乐蹦蹦跳跳,把滑梯池里的小球一个个扔出去,再捡回来。我对老婆说,“你看,她像西西弗斯推石头一样,不停做着无用功,却欢乐无穷。”

老婆说:“这是我们大人的视角,看待一切都是功利的,喜欢计较得失。小朋友的世界是单纯的,他们无忧无虑,不知疲倦。”我想,也是。不过有一点,孩子和大人可能是一样的:越是放空,越可能有收获。

在大人看来的“无用功”,于孩子而言,有着无以言表的快乐。这种“无”,本质上是一种“有”。看似耗费体力,没有意义,但在这些活动里,孩子的触觉被打开了,感觉、知觉、嗅觉、听觉也被调动起来了。不打扰她,不替她做决定,静静地看着,默默地陪伴,更有利于他们专注力和能动性的养成。

于我而言,也是一种成长。我的童年,基本上自己度过的。父母虽在身边,但忙于农活,陪玩是不存在的。所以,能与孩子把“无意义”发挥到极致,是她的快乐,也是她带给我的快乐。

《道德经》里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有”和“无”的辩证关系里,藏着道家的一个核心思想:无用之用。老子认为,纯粹的人,其实是复归于婴儿状态的。

什么是婴儿状态、理想的童年?我认为,是“无”大于“有”。孩子应该是在一个个无用的游戏、一遍遍无用的消耗中,成长起来的。不用赋予太多意义,也不必给其太多定义,让他自己去感知和体会。

我们小时候在河里抓泥鳅、抓蝌蚪,抓了放,放了再抓;在树上爬上爬下,满身大汗,乐此不疲。现在的孩子,学习、辅导和培训占满了他们的生活,对真实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大大降低了。

有次和朋友聚餐,他说每年花费在小孩身上的培训费用将近十万元。令他焦虑的是,他发小家的小孩跟他女儿同岁,都可以用流利的英语跟人交流了。我很吃惊,开玩笑地说,你们越是这样卷,我就越要躺平了。

我女儿目前在幼儿园小班,班主任在群里动员大家为小朋友报所谓的“赋能班”,包括舞蹈、乐高、少儿编程等,我和老婆都觉得没有必要,就没有报,情愿在所有空闲时间里,陪她玩耍。该玩的年纪不疯玩,等什么时候呢?

我跟老婆达成一致意见,不管别人怎样,我们已经做好了接受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的准备。毕竟我们就是普通人,把过高的期望施加给她,对她不公平。她还只是个孩子,该玩耍、该要陪伴的年纪,我们不能缺失。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用剥夺她玩耍的时间,换取一两个所谓的才艺,我认为得不偿失。也有可能会在强压下,让她失去学习的兴趣。

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孩子的成长有规律的,接受她的拖拉磨叽,接受她在我看来无聊至极的游戏,接受她脆弱敏感的小情绪。经历了,体验了,感知了,她才会成长得更健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卢梭   用功   道德经   户牖   孩子   普通人   小朋友   大人   老婆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