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汕尾港百年商埠发源地-汕尾关帝庙

#媒体人周刊#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与朋友来到位于汕尾市城区三马路庙前街的汕尾关帝庙参观。关帝庙现在正在做汕尾关帝庙文物修复二期工程,中堂殿端门(正大门)上方“穿衣戴帽”,还未完工。进入大门,一座雄伟的关公塑像安放在正中,关公塑像后面,灯棚上挂着一排排点亮的灯笼,非常好看。





汕尾市关帝庙理事会理事长黄光生向我们介绍:2016年12月26日省政府批准的汕尾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汕尾关帝庙文物保护区范围、规划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文物保护区范围4000平方米,庙区建设面积3000多平方、目前关帝庙主殿建成,已于2010年重光对外开放,关帝庙文物保护二期配套工程于2019年初开工建设,至现工程已完成了三分之二,预计全部工程将于2025年基本完成。关公故里汕山西运城关帝祖庙为汕尾关帝庙加持“南疆行宫”,属解州关帝祖庙分灵宫。建成后的汕尾关帝庙是广东最大的关帝庙宇。百年商埠核心区内的三马路旅游步行街商铺林立、二马路海鲜滚粥、特色小食,闻名港、澳、台、珠三角。香港、深圳电视台为此作了专题报道,五湖四海游客慕名而至,夜间经济、节庆经济红红火火,成为市区旅游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百年商埠至今仍在焕发它的光彩,业态良好。


2003年7月,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批准关帝庙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机构修复至现近20年,修复资金6000多万元,全部由民间自筹。


据民间传说,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坎下城建城后的第一个元宵节,城内人抬关帝神像出巡至现三马路庙前街处,停轿休息后,众人起轿回城时,轿抬不起来,人们认为关帝要在这里坐位,后来就干脆将它安置在那里,供人参拜至今。这段神奇而美丽的传说在汕尾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关帝庙〈俗称关爷宫)建成之后,香火逐年鼎盛,先民并在关帝庙周围建起了商铺,史记记载其盛况:“舟楫云屯、商贾雨集”。



在关爷宫周围建起了商铺,从清康熙中期起(公元1662元)汕尾港商埠就在关爷宫周围逐步形成了规模。发展至民国初期,有“小香港”之称,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把汕尾港列为商港,计划投资建设,由此可见,关爷宫是汕尾港百年商埠的发源地,也是汕尾港发展历史的佐证之一,“求财丁到关爷宫”是汕尾海内外游子寻根问祖的圣地。1950年,因市政修路,这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宫庙被拆除。改革开放,为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广东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文物保护法,于2003年7月立关爷宫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组织修复。修复工程于2006年底动工至2010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初三)主殿建成重光。历时4年。从1950年被拆除到2010年修复重光刚好一个甲子(60年)。随着庙宇规模扩大,改称为汕尾关帝庙。现庙区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举行关帝寿诞拜祭仪式、彩炮会、放炮头等活动。


2016年7月27日,汕尾关帝庙理事会应山西运城解州关帝祖庙文物保管所邀请组团参加关帝诞辰1856周年活动,期间,汕尾关帝庙被山西运城解州祖庙加持“南疆行宫”,成为山西运城解州祖庙在祖国南疆的“分灵宫”。


北京故宫第一任副院长,现年105岁,我国著名画家、雕刻家薛满堂先生为汕尾关帝庙题写了“德佑南疆”的牌匾。


汕尾关帝庙第二期工程于2018年12月12日开工建设,将建成首座“南粤关帝城”。汕尾关帝庙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最大关帝庙和关公文化重要的传承基地,福佑南粤大地。


抗日战争时期,百年商埠中的关帝庙成为抗日新编大队的情报收集点,关帝庙戏台成为我党海丰县青抗会进行抗日宣传的阵地。2019年被汕尾市委党史办确定为“红色革命遗址”。





关帝庙里有一座“三义殿”,进入“三义殿”,里面正中的刘关张(刘备、关羽、张飞)画像上方有一块牌匾“义重桃园”,下一步将换成刘关张金身塑像。关帝庙接待室,墙上悬挂多幅关羽画像,以及题字、书法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关帝庙   汕尾   商埠   汕尾市   南疆   南粤   运城   山西   发源地   文物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