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赏秀色 故土聚深情

在《千年古镇展新姿》里可欣赏位于阳江与电白交界处的美丽风光。

《暮秋重游东水山》让读者一览漠阳大地的旖旎风光。

林 迎

振成兄是跟我有数十年交谊的朋友。早在少年时期,他就是爱好广泛的多面手。据他的“发小”、同在儒洞小学一起读书的庞积聪君透露,陈振成小时候就是挺能玩且很有号召力的“孩子王”,凡组织什么“放风筝”“打力铎”“弹玻珠”“焗薯窑”之类活动,都是他说了算。更有甚的,在当时风行演“打仗”电影中,他还有把正反演员特征表演得惟妙惟肖的本事。

尽管“玩活”不一般,但并不影响振成读书也很了得,小学时他连年担任班长,品学兼优,长成后也很争气。但多年工作的理性思维,并不影响他文艺才能的发挥,他依然在不停地发光发热。

手捧着不久前他送给我的《天涯芳草》文稿,墨香犹在,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体现出的特色相当鲜明。其一,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翻阅集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多篇进入了“今日头条”的散文随笔,此外,既有本土民间趣闻,还有中外游记,既有展示了青春时光的文字,又有同窗情谊的怀想,令人读后浮想联翩。

其二,至情至性,生动感人。振成是重情之人,对家乡阳西感情极深。近年我先后几次赴阳西,包括瞻仰红色边海,为采写少年关山月而寻根采风等,先后走访儒洞、溪头、织篢等地,每次振成都陪同左右,并主动当起解说员,让我感觉到踏上了一片充满了温情的土地。

师生情、朋友情、家乡情,这在集子中都有细致刻画。随意翻翻“随笔文章”和“青春岁月”这些小辑,在《冬令闲话焗薯窑》中,作者坦然谈及:“进入不惑之年,我更怀念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来活泼好动的我,几乎所有传统的孩童把戏和玩意都爱玩且通晓,如今,时代的变迁使这些传统玩意大都失传了,只有焗薯窑还在延续……”于是,作者以无比真挚的笔触描述过去焗薯窑的细节,当今传承焗薯窑的变异与创新,阅后令人辄心以往。

还有,在《假日,到公园去》《明夜灯火更辉煌》里,反映的则是年轻人“青春激荡”时期场所条件的改善。前者描述出“恋爱窝里斗”之窘逼,后者则展示“美化了的环境”,已成为“谈情说爱”的最佳去向,两篇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抓住新千年到来时青年人家居与公共环境的优化,展示了新变化。

谈及校园生活,作者真诚地表述从读小学起,就积聚起极为浓厚的师生情和同学情。如在“同窗情怀”小辑里,分别用《春归故里重相聚,回访母校忆当年》《爱心滋润同窗情,桃李歌春颂师恩》两个阶段纪实,并以细腻之笔,描述筹备“师生聚会”的过程和效应,将阔别50年的“老”同学那种亲密无间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正如作者所说:“这是师生阔别50年后的一次团聚,也是这次赴京的爱心之行、感恩之旅的重要内容。”作为小学一至三年级的班长,陈振成代表全班同学,把《不忘师恩》和《师生情深》两幅书法赠送给林老师,然后,全体同学与林老师及夫君一起拍摄了一幅合影,把同窗之亲密无间,以及学生对老师的爱戴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三,怡情人文,展示书艺。作者从小就对文学艺术有广泛爱好,书法尤为出色,翻阅着“书缘墨香”小辑,你会觉得自己为浓浓的书画芬芳所陶醉。

在50余篇文字中有不少论及书法,作者总是巧妙地把艺术芬芳播撒给读者。在《翰墨丹青贺新年,以书会友寄情怀》里,作者写今年元旦应邀赴茂名参加一次贺新年书展,反映出兄弟市之间的艺术交流,畅聚书友亲情。在《翰墨飘香溢金秋,名家风彩耀漠阳》中,作者迎来广州市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陈秋明来漠阳采风。在陈振成书赠《翰墨丹青》的阳西县文化馆里,陈秋明及广州书友李琦即席表演了各种书法,来自阳江的书法家陈振成的各体书法和罗嘉诚的漆画也深得好评。

当然,在描述自身潜心书法并取得成就的故事中,我最赞赏的是在《传承传统书法,笔耕长卷经典》中的展示。数十年来,作者悉心研习各体书法,小楷、寸楷、行楷、行草书和榜书、对联等,皆有所成,积累了数百幅各体大、小字,多款式的作品。辛勤笔耕三十多年来,作者就先后完成了十多卷(本)经典书法长卷。这些长卷,不仅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更展示了作者过人的恒心、功力、定力与毅力。

其四,视野宽广,畅游山水。既有家乡足迹,亦有华夏屐痕,还有国际视野。翻阅集子,首先的感觉是作者极善于展示家乡风貌。在《千年古镇展新姿》里,溯源马山岭下祖先在儒洞河畔劳作生息,兴家立业的那些沧海桑田的逸事;欣赏位于阳江与电白交界的地理位置的美丽风光,以及源远流长的民情风俗;也关注着未来现代化的发展蓝图。这种对家乡的关注还旁涉到漠阳大地的其他地方,诸如《暮秋重游东水山》《秋日畅游谷寮村》等,让读者一览漠阳大地的旖旎风光。

翻阅着印有“黄果树瀑布”等精美插图的《夏日贵州之行》,也会得到美的享受。这次和老友付总一道游览贵州,属于自驾游,作者以其那富于才情之笔,描写旅途中所历、所思、所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记叙的是秀丽的“小七孔景区”的故事;“让国人自豪的‘天眼’”,描述的是登山过程中“一览众山小”的奇特;“名不虚传的天赐美景”则写出了作者和同伴游览龙宫景区时之所见,包括溶洞、峡谷、瀑布、峰林、溪河、石林等多种喀斯特地质景观。这种奇特地貌我市的阳春也有不少,但在异地里看到的,则别有一番新鲜感。

当然游览并非单纯为了写景,“触景”还需“生情”。为了写好人和情,作者细腻地白描了“凉都访友书乡情”和“心系亲情还故里”两则感人的故事,细致地描述了在异乡巧遇阳江宗亲陈辅平、彭永学二位老兄,结识石班长、陈总等朋友,极写出这些亲友对家乡人到来的满腔热忱。

赏读本集子精彩的游记,发现作者有个习惯,即每到一处必有书法相赠或即席挥毫,我蓦然想起,2005年,我与振成曾同赴新疆吐鲁番葡萄沟,以及甘肃敦煌莫高窟等处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我问:“你曾说过,那是你最有价值的一次书画交流活动,为什么不在本书里留下痕迹?”振成说,我也遗憾没有把那段经历写下来,不过你可以看看我到北美参加亚洲文化节书法展览那部分。

翻阅作品中的国际旅游章节,看得出,作者已把游览的视野扩展到国外地域。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对中东阿联酋的造访,赴西欧近十个国家考察观光,对异域的历史源流和现代文明,进行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意描写,但我认为,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体现了“中华文化自信自强”那部分的描写,而在《太平洋彼岸飘墨香》里,我得到了这么一种满足。

2019年初夏,振成赴北美参与了一场有意义的“国际文化之旅”。5月18日上午,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市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亚洲文化节书画展在圣达菲国际酒店会展中心启展。各国代表团成员、旅美华侨、参展项目艺术家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以及当地市民数百人出席了启展仪式。陈振成被安排参与剪彩,他参加文化节的项目是个人书法展览,共展出三十多幅作品。

启展仪式结束后,陈振成回到展场现场挥毫,以书酬宾,并把所得润笔金全部捐献给文化节组委会,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亚洲文化节的圆满成功贡献一份力量。“厚德载福”“家和业兴”“福寿康乐”“弘道养正”,当一幅幅端庄秀雅、刚柔相济的楷书、行书、行草从振成的笔下源源流出,众艺术家对振成兄的精彩演示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我与书法结缘并持之以恒地研究学习,已有三十多年,特别是师从中国书法教育博士生导师、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教授以来,始终坚持继承传统经典,面向大众的方向,做到雅俗共赏,令观者赏心悦目,使自己的作品有源头,有根基,有美感;能为中华传统文化书法走向世界贡献一点力量,这是我参与此次文化交流最感自豪的……”在接受亚洲文化节专题电视节目采访时,陈振成坦诚论及自己习艺经过,以及参加这次书法展的目的。

展读洋洋洒洒数十篇文章,笔者还体味到其中鲜明的艺术特色。言之有物。作者从小就养成勤读书,善思考之习惯,且十分重视实践活动,因而写作的“在场感”鲜明,泥土气息浓厚。作品取材,大都是经历过的活生生的事例,使人读后都会引起一种亲切可信的感观。

情节生动。作者自诩为“草根文学”的传承者,在业界,陈振成同志的讲故事才能可能比会写文章的名气大些,曾有“四大名嘴”之称谓,且讲故事重视情节追求动听,这个特色也表现在本文中,故事感人,悬念迭出。

语言风趣。作者善于吸取民间文学素养,语言风趣幽默。诸如《各显神通》里,极辛辣地讽刺了官场中贪公款、乱报销、中饱私囊的现象;《同意“报锁”》一文,揭露了官场中“互相包庇”的龌龊与黑暗;在《有其父则有其子》中,则鞭挞了落后愚昧观念对老百姓的伤害。

形象直观。各种各样的配图十分养眼,特别是一些游记,让读者在图文互赏中一下子被拉近距离,也增加了作品描写的新鲜感和形象感。当然,从严格的标准看,本集子的作品也并非没有不足,譬如在叙述故事或描画山水风光方面,文字略显拖沓,如同振成讲故事时人们常嫌他铺垫过多过细,这个习惯一不小心也带到了作品中。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泥土味浓,既有艺术品位又富于生活气息的作品,令人读后会深受启迪并生愉悦之情。但愿,陈振成先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入生活,辛勤笔耕,不断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作品。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阳江市作家协会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阳西   山川   阳江   集子   故土   秀色   亚洲   文化节   同窗   师生   书法   深情   作者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