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菜典故:《菜根谭》和洪应明菜根的故事

对洪应明,国人或多或少是知道的,因为与他写作的《菜根谭》,被誉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三大奇书之一,影响遍及中国及海外,并且与这本奇书有关,还有一道咸菜美食——洪应明菜根。

我们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洪应明的事迹不多,这是因为历史学家给我们提供的关于洪应明的资料本来就少。现在所能见到的洪应明的主要资料也就是他的书。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明代思想家、学者,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除著名的《菜根谭》外,还编著《仙佛奇踪》四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多记佛老二家故事。《仙佛奇踪》书序中介绍,他“幼慕纷华,晚栖禅寂”,说明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

如果对明代历史稍有了解,就知道这是一个迷人又迷茫的时代,这是一个壮丽又伤感的时代。明代虽有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个人的前途,仍是选择不多。

洪应明虽有一腔热血,做出一番事业,但是终究世事无常,他最终选择了归隐。

曾有人劝洪应明:一个有才能的人,不应该死守教条,而应做到和世人一样。全世界的都污浊不堪,你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众从都沉醉不醒,你为什么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呢?为什么身怀才能而归隐呢?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要和气浑然,才是居身之宝。

鼓吹自己品德高尚讲道义的人,肯定会在节义上被人挑出问题。标榜自己学识渊博的人,往往会在学问上受到别人的非难。所以,我们不要做坏事,也不要鼓吹自己的名节学识,生活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自然而然地过,这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但是,洪应明虽然归隐,但是他思想也不全是消极,看过了风浪,他懂得一切都是平常。

“怒雨疾风,禽鸟戚戚;光风霁日,草木欣欣。或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气不好的时候,鸟儿都蔫得很,但是天气好的时候呢,连小草看上去都是欣欣向荣、呈现一派生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道理,这天地间不能一天天气不好,这人心里也是一个道理,不能一天“天气不好”、没点喜气神儿。

于是,他倾全力写下了为人处世之道《菜根谭》。

洪应明写作《菜根谭》时,生活是贫寒的,经常捡拾老百姓丢掉的菜根,腌制咸菜度日,但他并不以为苦,经常以范仲淹“划粥断齑”的故事,激励自己。

洪应明写书是认真的,腌菜根咸菜也是很讲究的。

有一则故事,说明了洪应明的菜根咸菜,风味独特,佐粥吃,可谓一绝。

一日,友人于孔兼(明朝东林党成员)到家中拜访洪应明。洪应明以菜根咸菜和米粥相待,于孔兼品尝后,拍桌叫好。洪应明用菜根腌制的咸菜,色泽黑亮,咸香爽脆,无菜根的苦涩,相较普通的咸菜,菜根别有一番滋味。

于孔兼问其中的道理,洪应明说:菜根味道苦涩,普通人稍尝试,就丢掉了。我觉得很可惜,所以,就将这些菜根腌制成了咸菜。我的菜根之所以好吃,是因为我知道,美味急不得。我先将菜根用盐腌制,发酵一年后,去除菜根的苦涩,逼出菜根的香气。然后再用水去除菜根中的盐,在太阳下晾晒三日,让菜根更有嚼劲。最后,菜根佐以花椒等香料,再腌制七日,才能端上饭桌。

于孔兼不仅感概道:“性定菜根香”。菜根本是弃物,而菜根之香,只有心性澹泊沉静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真味。也只有如洪应明这样淡泊之人,才能将菜根这丢弃之物,制作的如此美味。

他的《菜根谭》最后以菜根命名,也正是缘于这一特殊的经历。

这是关于《菜根谭》书名由来最流行的说法。

明代以后,《菜根谭》影响力越来越大,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心定茅屋稳,性定菜根香。这些关于菜根的文化,更是刻到中国的骨子里。

用菜根腌制咸菜,一个很大的品类,如生姜、芥菜疙瘩、萝卜等,民间的手工业者都统称菜根咸菜为“洪应明菜根”,并尊称洪应明是中国菜根咸菜的祖师爷。

我们今天品味“洪应明菜根”,除了要纪念这位教我们为人处事的大学者外,我觉得更要仔细品味他写的《菜根谭》,我们这些小民生活在世上,为了生活,为了家人,也许要经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我们要有不屈之心,要相信只要努力,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菜根谭   菜根   百事   道学   奇书   名菜   咸菜   典故   明代   中国   苦涩   天气   故事   洪应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