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错失第二个“苏州”,2市一旦“合并”,有望晋级特大城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持续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趋势。

正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时代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行政区划的趋势,相邻城市与城市之间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也会出现‘分分合合’。

比如安徽的巢湖市,解放初期,巢县先后隶属于芜湖、合肥,后设立巢湖地区,并于1999年成立地级巢湖市,而2011年地级巢湖市再次被“拆分”,巢湖驻地再次降为县级巢湖市。

对于江苏的行政区划也是如此,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当年扬州与泰州“分家”。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综合性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江苏总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下辖13个地级市,常住人口8505万,是我国第四人口大省,每年还有大量省外人口流入。

2022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875.6亿元,人均GDP为14.4万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人均第三位,在省域经济中人均更是排名全国第一。

总体来说,江苏省综合经济实力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华南地区的广东省“并驾齐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江苏省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下辖所有地级市全部进入全国城市GDP百强榜的省份,经济排名全省倒数第一的连云港市已迈上4000亿元台阶,这个产值在我国中西部省份中能够排进前三强。

从江苏城市经济来看,共有4个万亿城市,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预计2023年有望再增加1个万亿城市(常州)。

从城市建设情况来看,南京已经成功晋级特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1000万),苏州、无锡、常州晋级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特别是苏州城区已经超过400万,晋级特大城市已经临门一脚。

与此同时,江苏曾经有一个地级市一分为二,如果不拆分,将会先南通一步晋级万亿城市,建设特大城市也不是梦,甚至有望成为下一个“苏州”,这两个“兄弟”城市就是如今的扬州和泰州。

说到江苏,除了省会南京、水韵江南的代表城市苏州之外,绕不过去的一个城市就是扬州市。

扬州市,建城历史超过2500年,当然历史上的扬州管辖面积是远远大过如今的管辖范围,曾设置39个郡府,管辖196个县,也就是说过去的扬州相当于今天一个省的规模。

特别是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南北物资汇聚,扬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巅峰,当时扬州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世界大都会。

此后扬州一直是我国历史版图上一个重要的城市,直到晚清之后,随着铁路以及陆上交通的兴起,扬州逐渐被替代。

解放后,扬州的历史转折点是在1996年,经国家批准调整扬州行政区划,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由原扬州管辖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划归泰州市管辖,从此扬州与泰州正式分道扬镳,各自发展。

区划调整后,扬州下辖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高邮市、仪征市以及宝应县,共3个区、2个县级市和1个县,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57.7万。

泰州下辖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兴化市、靖江市、泰兴市,共3个区、3个县级市,总面积57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2.18万。

总体上来说,扬州和泰州无论是人口、辖区面积、管辖县市区来说,旗鼓相当,当然泰州毕竟从一个县级市城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扬州城区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当然扬州和泰州的这次分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城市的地理、经济状况、县域发展等等方面,有学者认为“扬泰分家”是我国行政区划最为成功的典型案例。

对于曾经县级泰州市一跃升格为地级市泰州市,实实在在促进了发展,但如果从如今两座城市城区距离,抱团发展以及提升综合竞争力等角度来看,一旦“合并”,强强联合,江苏或许会诞生一个特大城市,将轻松晋级万亿城市。

以2022年数据为例,如果泰州回归扬州,或者说“扬泰合并”,将会形成一个人口超过900万的城市,城区规模接近苏州水平。

城市GDP总量将超过12000亿元,反超南通成为江苏第四经济强市。在小编上一篇文章之中,假设南京直辖,网友建议扬州、泰州合并,竞争江苏“省府”,也是从区域均衡发展角度,赞同最多的建议。

尽管为假设,但随着城市经济一体化发展,未来扬州、泰州能否再次“合并”,重振历史上扬州的繁华盛景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苏州   江苏   县级市   巢湖市   泰州市   泰州   城市   扬州   行政区划   错失   城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