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开福寺

长沙开福寺
  开福寺位于长沙市北区新河。是中国佛教禅宗著名寺院。殿宇巍峨,规模宏伟。五代时楚王马殷(896 930)及其子希范,辟会春园,为文人宴会及姬妾避暑之地。因马氏崇佛,将其中嘉宴堂一部分施舍给保宁禅师。后唐天成二年(927)兴建开福寺。北宋时香火鼎盛。南宋以后,会春园诸景荒芜,渐次湮没。明、清两代该寺屡毁屡修,现存寺院系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民国12年(1923)曾加修葺,于寺前建山门,将前殿(三圣殿)与中殿(大雄宝殿)的木柱换为石柱。殿堂多有改建,仅后殿(毗卢殿)依旧。寺院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沿纵轴线布置,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中殿之西侧为禅堂、说法堂、念佛堂;东侧为摩尼所、斋堂、客堂。皆为平房,上布小青瓦。堂与堂之间均砌有风火山墙,连廊相接,左右设钟、鼓楼。
  山门为牌坊式,四柱三门,石砌结构,上作三层短檐。坊高10米,宽8.6米,顶上布黄色琉璃瓦,脊饰彩色花格瓷砖,两端为鳌鱼鸱吻,中置宝瓶。牌坊搏风板饰人物石雕,中门横枋额上有“古开福寺”四字。两石柱镌刻“紫微栖凤”、“碧波潜龙”对联。门前置石狮、石象各一对。进山门约100米(中有放生池),即为前殿。殿高约20米,面宽22.3米,进深21.3米,绕以回廊。上作单檐歇山顶,布黄色琉璃筒瓦,正脊压金黄色花砖,上饰“二龙戏珠”及狮象等塑雕,中置陶瓷宝顶葫芦,两端鳌鱼收尾。前后坡竖立四只陶狮,檐角高翘。下系风铃,檐下饰卷棚。殿下以花岗石建成台基,以金柱6根,檐柱12根,与串枋连接构成木构架。柱均为花岗石柱,上端接木柱,便于与木梁枋连接。殿之东西为砖墙,墙厚0.5米,正面设拱门三扇,北面设透雕花格木门二十扇。殿内天花板上饰八卦形藻井,上施彩绘。
  正殿又称大雄宝殿,距前殿约10米。下为花岗石台基,殿宽22.5米,进深22.3米,高约20米。屋面为单檐歇山顶,布黄色琉璃筒瓦,脊上压彩釉花陶砖,组成“二龙戏珠”图案。上置陶狮,两端鳌鱼收尾,中置高4.8米的七节陶瓷宝顶。檐角高翘,前二角饰4.8米长陶瓷游龙,后二角饰4.8米长陶瓷翔风,其下以18根石方柱支承,其中檐柱12,金柱6,均为花岗石31 31厘米方柱。石础为鼓形。殿之东西北三面皆为砖墙,墙厚0.5米。檐下均为卷棚,无斗拱。殿之正面设花格木门12扇,腰串板均雕有“降龙伏虎”等神话题材的浮雕图案。四面通廊,廊宽2.5米,殿内白粉墙;中置八卦藻井,饰以彩绘。
  后殿亦以花岗石为台基,殿宽33.8米,进深21,3米,高约20米,上作单檐硬山顶,布小青瓦,下以木柱支承。殿之东侧为紫微堂、方丈室,皆为二层不同高度的砖木结构,单檐布小青瓦,其走廊隔扇、楼梯、栏杆均保存清代建筑雕刻原貌。
  开福寺的建筑特点是屋盖系统的举折、起翘、装饰别具一格,其上各种飞禽走兽,大多为陶瓷制品,工艺精美。省人民政府于1952年将该寺列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加修葺。“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宇遭到破坏。1984年省人民政府又拨款30余万元重加修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小青瓦   牌坊   筒瓦   藻井   台基   木柱   进深   花岗石   山门   长沙   寺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