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撞温州雁荡山“龙溜”奇观,不可思议!

——南下自驾游雁荡山.温州乐清(十四)


国界,都可以在地图上画条线。导航,为什么不可以带我们去“龙溜”。

出乐清城,上104国道。按照小迪导航,走卓庄线22公里,拐进龙西砩头村西两公里,路尽头,就到“龙溜”。


龙之源头?龙行遗迹?龙溜何处?

一头雾水,都是小迪惹的“祸”?既来之则安之,便沿石阶而上。哇塞,别有乾坤在前头!

山民用碎石砌成规整石阶,宽阔整齐,背阴处苔绿可见,阳光面,石缝里嫩绿始出。左边箬竹林铺展成片,宽厚、青绿的竹叶在微风中摇曳。右手边乱石河道,怪石嶙峋,晶莹剔透的细流,逃脱了大山束缚,于卵石中载歌载舞,一路欢快 下行远去,偶尔泽积成洼或者成小池。我情不自禁近前,试图寻找娃娃鱼。

不远处,陡见拱形山门洞,近前观看,门洞上书:“龙溜”,门洞上首侧,竖有蔡元培先生雕塑,道之左右侧,还有浙江大学校训刻石旁立。莫非蔡元培先生避难处?抑或在此地办学?








都不是。仔细读碑铭,得知蔡元培先生以及许多不同年代的文人墨客,在龙溜观光并吟诗作赋。

有村里老人记得,蔡元培先生到这里,上山观“龙溜”。原来如此,笔者深以为然。

沿石阶向上攀登,几位热忱的村民,竟然一路随行,或许我们夫妻俩是难得可见的“稀客”,三位村民大爷,不厌其烦回答我的询问,最后决定带着我们去看龙溜。我忽然感觉,有点占了蔡校长的光?

大山赋予山民以淳厚、朴实,山民回馈大山以感恩、守护。今天,他们为“补林缺”而植树,你见过在深山里植树的事?





我,探寻龙溜的情绪越发高涨起来,步伐也轻快了许多。山高须仰视,林密云深处,石阶却走到了尽头。龙溜就在右下方深涧里。一条羊肠小路缓坡向下几十米。

山涧掩映在密林深处,露出沧桑巨岩 ,用时千年万年,水流刻画了岁月峥嵘。泥沙淘尽,“龙溜”躺在石背上,红漆大字勒刻其上,远观之明,近观之虚,犹龙鳞泣血之虚,犹石脊震憾之虚。

顺溪水望下看,奇形怪石仿佛瞬间变成石床。床,很庞大,床面向下纵深绵延平坦,数十米、百十米......就在硕大的床面上,巨龙翻了个身,犁出一条深深的光滑的沟痕,成为龙溜之道。

龙道,时宽一米二米,时深一米二米,溜滑婉转,倾斜漫延而下,如游龙嬉戏,遗留下玩耍痕迹。

鬼斧神工的自然“龙溜”道,横亘在山梁上,尽处,陡然被切断,形成壁立千仞的断崖,深不见底。山民说,崖底积水成谭,隐于绿荫葱茏里。若是雨季多水时节,飞流直下、瀑雾卷云、声势浩大。






现在枯水季节,更因上游筑坝围堰修了电站,故水流涓涓,不成飞瀑。所幸水少不湿滑,我可以走近龙溜,跨过龙道,可以俯视触摸,乃至可以骑在龙溜上静谧、发呆,也可以欢呼、跳跃,如呼风唤雨神龙出世状,如默默无闻潜龙在渊状。

相比雁荡山名声远播,“龙溜”鲜为人知。大自然的神迹总在人的聪明里,一一高调亮相,“龙溜”距被发掘还远吗?

事实上,山民已经行动起来集资开发了,雁荡山文旅,不久,必定再添奇景。

大自然的恩赐,“龙溜”要火!

孤筑

20230227于雁荡山民宿

PS:小迪把我们送到龙溜,人迹罕见。心里发虚,热心的山民引导下,如坠落乌云后豁然开朗,果然不虚此行,非常满足。勤劳的山民为家乡而守护,植树补缺,非常辛劳。一位山民肩扛百多斤大树上山,不幸跌落道旁,幸被我们遇见,施以援手,方脱困,危险嘞。

进雁荡山,二十多公里折返,费了不少时间,午后才达灵岩寺景区点,便住在附近民居。因此,得以换洗外衣,借厨烹饪,是夜,当地“红烧牛腩梅干菜掺嫩笋干”,我当大厨,美味,欣喜。

下午登高雁荡山,畅快。走过三山五岳的人,别处风景都最美,何况,雁荡山是“三山”之一。无论如何笔墨之,不为过。更有“天堑飞渡”,“玻璃栈道”等,极尽吸睛,稀奇可赞,不表,附图即可。


















稍觉遗憾的是,雁荡山摩崖石刻,也解述不多,唯一处“龙鼻洞”摩崖石刻群,据说有94处,因修山道而不能抵达,孤筑悻悻状,小有遗憾。

(over)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雁荡山   小池   大厨   密云   乐清   山民   摩崖   门洞   石阶   温州   奇观   水流   不可思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