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40报告建议加强数字人民币走出去,提升大湾区金融互通

2月25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明珠湾金融峰会(2023)”在广州南沙举行,会上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的发展机遇、挑战与前景》(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数字金融具备技术、资源和制度三大优势,但也面临着创新不足和融合不够两大方面的挑战,未来可朝着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金融和扩展跨境互联互通三大方向发展。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助理沈艳在中国首届明珠湾金融峰会(2023)上发布报告(主办方供图)。

大湾区发展数字金融具技术、资源、制度优势

结合调研结果与多方数据,《报告》综合评估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业发展具有政府和市场结合比较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合理、线上和线下服务融合好等特征,具备技术、资源和制度的优势。

在数字金融方面,大湾区也有非常突出的金融科技发展实践,可以总结为“三升三降”:扩大服务规模、提高业务效率、改善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控制业务风险、减少人工接触。展望未来,数字金融在助力大湾区进一步融合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将助力普惠服务发展,助力解决产业金融痛点,推进要素融通。

与此同时,《报告》也指出,数字金融在大湾区的发展也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如何创新、二是如何融合。具体而言,首先大湾区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对接不足,金融发展和创新企业存在错配;其次,区域内部不平衡和差异性在金融领域表现突出;此外,《报告》也提到大湾区金融服务“互联互通”不够。

扩展跨境互联互通,可增加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场景

面向未来,大湾区的数字金融如何促进创新、如何推动融合?《报告》也给出了三个发展方向:一是在推动普惠金融的基础上支持科技创新。科创企业具有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轻资产等特点,融资需求总体呈现出融资规模小,融资渠道少、持续性强、时效性强等特征。数字金融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金融体系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不足,缓解科创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二是在发展消费金融的基础上推动产业金融。大湾区数字金融未来可考虑更多对企业客户的服务。在新一代数字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扩大企业服务范围,推进产业金融发展,打造全方位产业金融服务方案。

三是在发展境内业务的基础上扩展跨境互联互通。可从技术、货币和制度三个角度展开。在技术型融合方面,针对数据跨境互通这一关键瓶颈,推动统一数据跨境流动相关标准、发展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等相关数字技术;在货币型融合方面,凭借区位优势,大湾区可以加强支撑数字人民币走出去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顶层设计,并提供更多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场景;在制度型融合方面,可从加强相关机构协调不同区域的制度理解和执行入手。

最后,《报告》也提出,大湾区进一步发展数字金融仍需要更多政策支持。比如,加快金融大数据建设,为数字金融促进创新提供数据基础;推进数字新基建,为数字金融促进产业金融提供基础设施;清除一些政策障碍,让数字金融更好地支持跨境交易,促进粤港澳融合。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采写:研究员 谢小清 熊润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数字   报告   金融   助力   人民币   优势   制度   建议   产业   数据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