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缅甸果敢:往日汉字国门已被更换,缅文成为新主流

在中国边境之外,有个地方的人民生活离不开中文和中国制造。

他们交流使用的是汉语,经商贸易都用人民币,电话通讯是中国的三大运营商提供的服务。

走在街上,仿佛来到了中国小县城,往来都是熟悉的文字和黄皮肤的面孔。

但是这里并不是中国,而是缅甸果敢。

曾经满大街都是中国元素,但如今中文却慢慢在这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缅文和缅语。

最显著的代表是果敢和中国云南接壤的南伞口岸边上,“果敢国门”的文字原来是熟悉的汉语,现在都变成了缅文。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呢?中国文化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流行呢?

探秘缅甸果敢

果敢地理位置在缅甸掸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接壤,面积约为1万多公里,边界线有173公里,在果敢生活的人口约为20万。

在果敢当地生活的大部分是“果敢族”,果敢族和中华民族有什么区别吗?

果敢人并不是中国的移民,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现在归属于缅甸管理。

果敢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是属于中国疆域之内的领土,历史上是缅甸和之云南之间的陆路贸易站。

东汉归属永昌郡管辖,元代归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和孟缅甸一部分,明代归属孟定土府疆域。

现在果敢族的祖先,其实是当时明朝永历帝朱由榔逃窜到缅甸当地,结果被吴三桂等人一路追到缅甸俘获斩杀。

当时有部分残留官兵留在果敢生活,定居繁衍生息。

后来统领果敢的土司王杨氏家族,和果敢政府主席彭家声,他们祖宗其实都是当时陪伴在永历帝身边的大将。

果敢地区汉人的主体就是这些官兵的后代,有些果敢人甚至称呼自己是皇族子弟的子孙,引以为豪。

18世纪时期,果敢杨氏土司被朝廷册封,成为受到中国认可的汉人土司政权。享受土司世袭的权利,定期向中国进贡。

近代英缅战争使得缅甸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中国和缅甸两国的边界线并不明确,时常因为边境问题发生冲突。

1897年,经过中英双方多次谈判,签订《中英续约缅甸条约》,把果敢割让给英国。

所以原本居住在果敢的汉族人,也就变成了缅甸的果敢族。

果敢被列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还是沿用中国的土司制度进行管理,英国人在果敢当地开始种植罂粟,这也成为果敢后期发展的最大恶瘤。

1947年缅甸独立之后,实行地方自治的措施。

虽说地方自治,归属于缅甸中央政府管理,但果敢的统治权其实一直笼络在地方几大家族手中。其中以杨氏土司为首,在当地横行霸道。

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陷入了长期的动乱之中。缅甸政府想收回权力,遭到地方家族势力抗拒,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在二战之后,果敢当地形成了三大势力主导。

一支来自于杨家土司的地方民族武装;一支则是受到缅甸政府扶持的罗星汉自卫队武装;一支是来自于彭家声领导的缅共民族武装。

三方势力不断胶着,直到1989年才休战,果敢成立“缅甸禅邦民族民主同盟军”,被缅甸政府命名为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拥有自治的权利,也掌握着自己的武装力量。三方势力实现了平衡,但和平只是短暂的。

自由背后是冲突和内耗不断,杨氏家族和彭氏家族之间不断进行斗争。

2009年8月,缅甸“88事件”的发生,让地方政权不断的更迭,行政建制重新规划。

果敢自治区也纳入了缅甸联邦宪法的规范,开始逐渐接受缅甸官方政府的统筹规划。

果敢文和果敢文化

果敢虽然实行地方自治,但是在缅甸排华年代,缅甸的果敢族只能跟随大流,取消使用汉语和汉字,更不准在学校教授汉语。

为了能传承民族文化和风俗,果敢人民被称为果敢族,他们所使用的汉语又被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文字称为果敢文。

中华文化被换了一个模子,得以流传下来。

其实,依然和中华文化同出一脉,也是属于中原文化的崩溃裂变,在边锤异国的延续。

果敢地区学校的老师基本是来自于中国,现在使用的教材都是中国中小学教材,部分学校在试点试用果敢教材。

地方政府公文和印章都是使用汉语电视台播报和新闻,都是使用汉语。

果敢人打电话伤亡,都是使用中国的三大通信公司的服务。他们无需支付国际漫游费,直接借用云南临沧地区的网络。

平时买东西购物都是使用人民币结算,很少有人会使用缅币。

2009年后,缅甸政府加强对果敢的控制,逐渐收回自治权利,要求要加大缅甸文化在果敢地方的建设。

首先就要从学校开始,中小学要求要全面设立缅语教程,汉语和缅语并行的局面,将成为今后的一大重要趋势。

2011年,缅甸政府支付薪资都是缅元、缅甸币结算的,但是当地大部分居民还是不相信缅元的价值,缅甸人也不相信缅元。

大部分缅元纸币只能在少部分的餐馆和公共场所使用,大部分还是不支持缅元付款的。

缅甸政府极力在推行缅文和缅语,其实就是在去除汉语对于果敢的影响,也想把果敢人民同中国割裂开来,增加果敢人民对于缅甸的认同。

同时也能帮助缅甸政府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想要在当地培养起缅甸文化发展的土壤。

通过教育改革,让一代代果敢人逐渐接受缅甸的文化和教育,这就是第一步。

但是想要实现缅甸果敢地区的去汉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缅甸历史上都是由汉人控制的区域。

而且现在缅甸实际上也没有形成统一政权,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也有限,在地方上又有着其他民族势力的阻碍。

缅甸经济痛点

缅甸90%的土地都是山区盆地,几乎没有平坦的地方。大部分山区民众的经济来源就是靠种植罂粟。

自从2000年之后,开始禁止种植罂粟之后,大部分人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当中,经济迫切进行转型,大约有18万人在挨饿。

他们大部分纷纷迁移到附近的佤族地区,在那里还没有进行铲除罂粟的铲毒运动,继续种植。

2003年下半年有100多人死于饥饿,山区爆发疟疾。随后态势不断扩大,4000多人被感染,270人死于疾病。

中国和日本是唯二向缅甸生出援手的,中国教授缅甸农民种植甘蔗,跟他们签订合同种植,收成后统一收购。

日本教授缅甸农民种植荞麦,但是种植出来的荞麦在市场上根本竞争不过日本本土产的。

而且荞麦种植计划没有得到很多资助,资金不足,市场没有前景,很快就干不下去。

中国的合同种植甘蔗成为果敢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

中国南伞糖业给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供应最便宜的种子、肥料和杀虫剂,实行小额贷款帮助农民种植甘蔗。

果敢和中国如今仍保持合作,缅甸的经济发展迟迟落后,中央政府也没有能力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内部的矛盾重重。

没有一样的文化信仰,很难实现对于群众的管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结

果敢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地方,一面它是属于缅甸管理,一面通用汉语且沿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因为历史原因饱受战乱,现在仍然在贫困线挣扎的地方。

果敢人他们没有获得缅甸的国民待遇,没有缅甸身份证,也不属于中国国籍,没有中国身份证。

他们仿佛游离在外,但是和中华民族又同属于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一大分支。

但是对于血缘血脉的认同,不会因为国界的划分而消失。

祝愿果敢的明天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张建雄,李泽华主编. 国土资源探索与研究 第4卷[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4.06.

杨府,左尚鸿著. 中华血脉 探秘海外古今华裔族群[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1.10.

杨锦芬著. 缅甸掸邦果敢汉语云南方言研究[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9.0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缅甸   果敢   汉字   汉语   土司   罂粟   云南   国门   中国   往日   势力   主流   今日   地方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