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谣传!腌制美食真的都会致癌吗?

欠发达的岁月中,吃饱是人们目标。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理念的革新,吃饱早已不再是人们考虑的重点。如何做到营养均衡,健康可口才是人们最在意的事。

于是乎,各种有关食品安全的科普层出不穷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今天,我们要关注的就是腌制类食物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是否真的食用腌制食品就会导致癌症?

亚硝酸盐是重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之所以说食用腌制类食品会增大患癌几率,是因为腌制类食物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

在各国的腌制类食品中,为了保证食材长久不变质,并增加食物风味,都会使用到食盐。而食盐在长期密封,发酵的过程中,就会转化为亚硝酸盐。

如果过量摄入亚硝酸盐,其就会在胃酸、蛋白质作用下,分解成一级致癌物亚硝胺,进而增加致癌风险。

所以,会增加致癌风险的并不是腌制食材本身,而是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一定致癌吗?

在这里需要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致癌物的等级。

致癌物分四个等级,分别是一到四级。二级致癌物又分为2A类和2B类,2A类致癌性较高,2B类致癌性较低。三级致癌物指不能确定是否能够致癌,但是有致癌的可能性,而四级致癌物指没有明确证据致癌。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亚硝胺属于2A等级,即对人很可能致癌,但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所以,虽然亚硝胺有危险,但不至于谈之色变。

另外,所有“越过剂量谈毒性”的观念,都是不严谨,不科学的。国家标准提出,亚硝酸盐的单日安全摄入量为26 以下,成人单次摄入超过200 以上才会中毒。

那么26 是一个怎样的剂量呢?曾有人做过实验,当自来水煮沸次数达到20次时,其中亚硝酸盐含量为0.038毫克/升。所以,我们日常的正常饮食,是很难超过安全量的。

偶尔一次吃腌制类的食物,也不会增大我们罹患癌症的风险。

健康的腌制食物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腌制类食品确实含有亚硝酸盐的事实。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无法通过改良方法,来降低亚硝酸盐的产生。

实际上腌制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的含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在腌制前两天以及20天后亚硝酸盐含量是低的,通常符合安全食用水平,而腌制2天后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上升,第8、第9天是巅峰。

由此,我们只需要将食材的腌制时间控制在两天之内就可以了。

此时,很多朋友可能会质疑,腌制两天的食物风味不够怎么办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腌制食物所用的器皿上下功夫。

以目前网络上热度比较高的凯得宝腌菜秘罐为例,

首先,我们要关注器皿的材质。食物在研制时,长时间处于高酸、高盐环境下,如果器皿本身的材质不过关,那么除了会产生亚硝酸盐,还会导致重金属的析出。这将更严重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优先选择使用天然陶土制作的器皿,尤其要关注器皿是否拥有详细的安全型检测报告。

其次,我们要关注器皿的密封效果。食物是否能够快速入味,并且不腐坏,与器皿的密封性有着紧密的关系。密封性越好,食物入味越快。凯得宝腌菜秘罐,延用的是中国宋代典籍《齐民要术》中提到的水秘法。以水隔绝空气,保证研制过程,有益菌的快速发酵,食物不会腐坏。而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每天更换沿口的清水,就能有效抗杂菌。

只要保证了以上两点,两天之内也可以享用到腌制食品的美味。所以,喜欢腌制食品的大家,完全不需要过度惊慌。腌制类食物,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只要善用现代科学,就可以继续想用美味。


#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亚硝酸盐   都会   腌菜   致癌物   入味   谣传   器皿   癌症   证据   类食品   食物   美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