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使命之一,有意识地觉知

我原本是那种极端敏感的人。因为生性敏感,所以,相对来说,我比那些不那么敏感的人,要经受多一些的精神考验,或者说内心磨砺。同样一件事,有的人不以为然,不慌不忙。而我,却如临大敌,慌慌张张。在我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有一段时间患上了人群恐惧症。后来,更是有了社交障碍。我在社交上的无能,直到工作十多年以后,才慢慢改善。

为了自我保护,我发展出了一套处世哲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主动屏蔽信息。慢慢地,我降低了自己的感受能力,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鲁迅先生用文章做武器,痛斥我们人性中麻木不仁的一面。这些发人深省的话,确实震耳发聩。这就好比一个糊涂的孩子,非得有家长大声斥责,他或许能幡然醒悟。然而,我认为自己意识到了麻木不仁的由来:人性在农耕文明的治乱更替中,找不到出路,只是没由来地重复。任由你年轻一代怎么折腾,到头来,还是要变成中年闰土。因为不管你怎么闯,都要回到像一滩死水一样的生活中,看不到新希望。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当你兴致勃勃想搞个什么新东西,过一种新生活,轰轰烈烈一阵子后,发现那是徒劳,于是,你失望了,颓废了,不再抗争,反正好死不如赖活着,就这么活着吧。不要问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活着本身。

这个当然不好。人总还是要有梦。就算现实铁板一块,总还是要有点梦想才行。不然,整个人真的就颓废,没劲了。我们说的是人活着要有奔头,有一点点期待。

每个人年轻时都是充满梦想的,活在不切实际的幻想里。耳边经常响着长辈的话:要脚踏实地,要认清你的现实,不然,你会碰的头破血流。长辈们的话当然没错,年轻人也没错呀。现实是骨感的,充满艰辛,可如果没有点浪漫主义,没有点乐观的幻想,人又怎么能艰苦的境遇里活下去呢?想不麻木都不行。

回想我年轻的时候,真的很穷,人的综合素质也不高(除了高中时代成绩尚可之外,其它方面可以说是一无是处),没有任何特长,社交能力、演讲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基本为零,那种状态实在令人忧虑。身上穿得极其不得体,吃得也饥一顿饱一顿的。尽管这样,我那时候却对未来充满希望,根本就没有人生不值得的想法。不管如何困难,我总还是在积极努力。

到2013年以后,我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浮想联翩,不要不切实际,要脚踏实地,要成熟一点了。简单来说,是要自己“面对现实”。是的呀,一个三十多岁的人,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有什么不好呢?不就是应该这样吗?都三十多岁了,还不成熟,干嘛呀?我相信,三十岁是每一个人的转折点。不管实际上你的心智是否成熟,你都会告诉自己:我三十多岁了,不能再天真了。

于是,我打消了一切幻想,一板一眼,跟现实计算一分一毫。我心里舒坦了。确实舒坦了。可我哪里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呢?打消所有幻想的结果,是我彻彻底底陷入了物质主义。我把自己搞得像一块铁板一样,毫无乐趣,毫无生机。我的想法影响了我的内分泌系统,让我很快变成了一个不快乐,缺乏活力的人。是的,我扼杀了自己的生机。这是非常糟糕的经历。

当我意识到是我自己用彻底的现实主义扼杀了活力之后,已经是好几年之后大脑事情了。我越发意识到,人若是没有了幻想,他的生活必定一片灰暗。我们尝试的很多事情都不会有结果,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去试,不敢冒一点点的险,不敢跨出舒适区一步,又怎么可能有新的生活方式呢?这不是故步自封么?面对现实,认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确实没什么毛病。但因此而将自己搞得一片灰暗,这就损失太大了。

然后,在某一天,我告诫自己:我这一辈子的使命之一,就是有意识地活着。就是要跟着你的感觉走,不要无视你的感觉。漠视个人感觉的结果,就是生机被扼杀。最近,我听严伯钧老师讲关于永生的话题,他说永生不可能实现。生命的价值在于激素分泌,光是上传意识,而没有激素调节,那个意识恐怕没有继续活下去的意愿。他的话,从科学上论证了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你光是麻木地活着,有什么价值呢?日复一日,重复又重复,你都不知道自己还活着——这就是麻木不仁了。

当然,我们没有忘记,人有意识,就会有恐惧、焦虑、攀比、嫉妒等等。人性的复杂也源于此。我们用各种方法去除人性中的这些缺点,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或者说是君子,或者说是佛家或是道家子弟),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总体上,我认为,不能因为有这些负面的影响,就要去除人的意识。哪怕我恐惧,我忧愁,也好过没有任何意识的状态。植物人人畜无害,但那还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么?

承认人的脆弱,承认人的缺点,社交恐惧,害怕去做某些事,这些正是每个人的可爱之处。我承认我的缺点,然后我通过不断地练习,去做我害怕的事,最终练就一项本领,这不就是人性的伟大么?

比如,我以前不善言辞,自打2021年6月中旬,我录制第一条视频,到现在,快要两年了,我录了至少五百条视频。我的即兴演讲能力大大提高。我平时讲话的逻辑性、趣味性、亲和力,也大大提升。我的社交能力提高了。人的每个弱项,不都是可以这样提高的么?

在我认为应该成熟,应该脚踏实地、面对现实的那些年月里,我几乎失语了。我减少了说话——正常的情绪表达也放弃了。结果呢?我越来越压抑,两个耳朵嗡嗡作响。我不断地意识到自己的不正常。我的语言能力,清晰表达自己的沟通能力,正在一点一滴丧失。那种情景,实在是太可怕了。

这就是将自己的能力矮化,不断压抑、逼迫自己退缩的后果。这实在是一段不怎么光彩,后来也不愿意再提起的苦涩经历。

意识到那样做的坏处之后,经过调整,我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脆弱和无能,像个儿童那样,重新学习讲话。这又是一段有趣的历程。我的大脑被重新激活,我的生机被唤醒。我觉得自己又重新活过来了。

这时候,我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之处:有意识地活着,意识到自己的渴望、快乐、忧愁和恐惧等等,慢慢地形成一套管用的处理策略。既保持神经的敏锐,又不至于过于敏感而终日忧心忡忡。每当我觉得自己失去了冷静,不能沉着应对时,我就告诉自己,这正是我需要学习的时候。如果我想成就大事,就要在大部分事情面前沉着应对,不能再像个无知的人那样,慌里慌张,手足无措。

心头有个高于我们自身的标准,那就是我们需要不断练习去达成的。人性的可爱和可贵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不断自我超越,慢慢地,能够承载起更多更大的使命。而我一直保持着超越原来自我的那种蠢蠢欲动,我觉得很庆幸。

任何试图遏制人性成长和升华的言行,都要无视。任何能使我们超越和升华的,都要双手赞成。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一棵不断成长的树。我们要经常性地看看这棵树长成什么样子了,是不是有了我们想要的那种高度和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麻木不仁   脚踏实地   社交   生机   使命   恐惧   人性   意识   现实   能力   幻想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