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老泄残精,人穷寿尽”是啥意思?安度晚年,尽量做好这三关

中医上有不少养生之道,老话中也有不少养生的智慧,有句老话叫作“老泄残精,人穷寿尽”就蕴含着深刻的养生智慧。

中医上认为,人体有“精、气、神”三宝,“精”是指可以保证生命得以延续的物质基础,“气”是来源于大自然的生命涌动力,而“神”则是指身体产生的各种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知觉。这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随着年龄渐长,身体的新陈代谢会慢慢变得缓慢,当年老体衰时,精、气、神之间也会出现障碍,如若不管,就会让身体慢慢变得散漫,导致一些疾病出现。

老话“老泄残精,人穷寿尽”是何意?

“老”字是指人老了,“泄”字是消耗的意思,这句话中“精”字最为关键,也最容易被人误解。可能到现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老泄残精”的意思是夫妻之间不懂节制,尤其是高龄的男子过度消耗精气,最终走向另一端。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精”字指的是精气神、精力,主要分为身体层面和精神层面。

身体层面的精力可细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指生来就有的,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同,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所差异,所以刚出生的孩子们精力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讲,身体健康的父母生出的孩子精力会更加旺盛。另一方面是指后天获得的精力,这个影响因素就比较多,与孩子的饮食、睡眠、运动都密切相关,一旦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精力便会大幅下降。

说完身体层面,接下来就是精神层面,大家常说,一个人不但要身体健康更要心理健康,这就是“精气神”,只有精神世界足够丰富,才能健康长寿。

通过上面的分析,那么“老泄残精,人穷寿尽”这句话便可理解为:人老了之后,一旦过度消耗精力,就会影响寿命。也就是要让老人少替别人操心消耗精力,多关注自身即可。

中医有讲到“精”的五大作用:

(1)繁衍生命。生殖之精,男女交合后孕育下一代,这是精的重要作用。

(2)濡养作用。精能滋润濡养人体的五脏六腑,以及四肢百骸。

(3)化血。《张氏医通·诸血门》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血。”因而肾精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故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虚。”

(4)化气。精可以化生为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气有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能力。《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可见精足则正气旺盛,抗病力强,不易受病邪侵袭。

(5)化神。《素问·遗篇·刺法论》说“精气不散,神守不分”。只有积精,才能全神,这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证。反之,精亏则神疲,精亡则神散,生命休矣。

安度晚年,尽量做好这三关

第一关:嘴巴

人到中年须把好第一关“最关”,食物从嘴巴进入人体,对整个机体造成影响,所以吃什么很重要。

阴虚患者忌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辣椒、生姜、韭菜、茴香、洋葱等食物。阳虚患者忌食柿子、马齿苋、西瓜、螃蟹等食物。

饮食的重点是平衡,摄入各种食物的微量元素,不暴食、不偏食,荤素合理搭配,少食多餐,不贪口腹之欲,身体内的残精才不会过度消耗。

第二关:体重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抵抗力降低,就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所以说,步入中老年抑制体重增加十分必要!

高体重代表着患上慢病的高风险,控制体重即可降低患慢病风险。

年龄大了,基础代谢也会开始下降,如果不加以控制体重,那么自然会增加身体各个器官的工作负担,从而衰老加快。

第三关:起居

起居有常,顺应生物钟

中医学认为人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人体的生命活动随着年节律、季节律、月节律、昼夜节律等自然规律而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人的生命活动都是遵循着一定周期或节律展开的。

著名医学家张隐庵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

起居规律,能保养神气,使人体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否则,起居失调,恣意妄行,逆于生乐,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就会导致脏腑功能损害,精神不振,适应能力减退,体质下降,早衰或疾病。

人越到老年,生物钟越固定节律,顺应性越差,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些自觉健康的老人,出差旅游劳累猝发心肌梗死或猝死。

而一些体弱多病者,因生活规律,反而会有养颐天年之福,从而得享天年。因此,老年人更应规律地作息,尽量少改变生活节律,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才能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使气血调畅,营卫通达,正气旺盛,从而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结语:你认同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素问   节律   起居   俗语   晚年   旺盛   层面   消耗   精力   食物   身体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