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胖威利综合征”儿子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问题找“涛哥”,心智障碍领域的事没有钟涛不知道的。他说话直来直去,喜欢捞干的,常常让人茅塞顿开。

钟涛其实并不是谱系家长,他有一个心智障碍的儿子,叫小胖,患的是小胖威利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的基因变异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孩子缺少对食物的敏感,通俗地说,孩子会因为没有饱腹感不停地吃东西,吃到吐,吐了再吃。随着年龄增加,他们体内的肌肉含量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一堆脂肪。

本周六晚20:10分,钟涛老师将做客ALSO直播间,聊聊那些你平时很少听到的真话——

学龄前需要家长努力做点什么?

一定要工作吗?

外国月亮圆还是中国土壤好?

到底要成为普通人还是让孩子有他的特质?

融合教育还是特校?

除了洗车、烘焙、咖啡馆,还能干点啥?啥都不会还能干啥?

家庭康复到底弄啥?

老伴还是孩子第一?

……

点击“预约”,听钟涛老师实话实说。

他突然胃口大开,长得特别快,白白胖胖的

久病成医,因为确诊晚,意外让钟涛成了心智圈里的全才。

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小胖打小不仅不胖,还非常瘦弱。2004年,小胖出生,因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他出生时仅5斤重,3个月后也才12斤,总是被人念叨:“你这孩子怎么带的?”直到7个月大,小胖还没法儿自己坐稳。

带去医院看,做了CT扫描,典型的大脑发育不全。

快20年前,心智障碍领域哪有那么多细分,所以小胖从小就没有确诊,心智障碍所有类型、所有科目我从头到尾都看完了,最后就当大脑发育迟缓的孩子去康复。而且,小胖威利综合征的一些行为表现和心理跟谱系孩子的表现高度一致。我也开始参加心智障碍家长组织的活动,小胖从小和就星儿们一起混。”钟涛说。

孩子一天天长大,钟涛发现弱不禁风的儿子突然转向,变得胃口大开,长得特别快,白白胖胖的,食欲和体重迅速增长。脾气也愈发不好控制了,情绪不稳、固执己见、对抗心理,这些特质影响着小胖的一言一行,也改变了一家人的轨迹。

两岁半时的小胖,已经不是那个瘦瘦的孩子了。

钟涛开始带着小胖四处求医。

他们也走过弯路,小胖曾经在医院接受过高压氧和小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也扎过针灸,做过语言治疗,但总体来讲时间都不长,钟涛很快发现,这些方法本质上来讲对小胖没啥意义,真正有促进作用的是给孩子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家长在其中做好支持。

于是,他将小胖送进普通幼儿园就读,在里面认字、唱歌,虽然小胖比普通孩子学得慢,但基本能与同学、老师交流,也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进入小学后,小胖的与众不同渐渐凸显,学业落后是一方面,他还经常无意识地扰乱课堂秩序。有一次老师上课,他在下面掰断了投影仪的杆子。综合评估,哪怕普校降低了学业难度,但对智力发育比一般孩子慢得多的小胖来说,还是超过了他当时能力的上限。

这让钟涛很痛苦,普校的融合环境是他一直向往的,退出来难以再有,但不适应的环境小胖又能学到些什么?几经考虑,哪怕不情愿,他还是把小胖转去了特校,这里的教材更实用,老师也更专业。

钟涛也没有放弃融合的希望,他抓小胖的自理、社交技能,希望儿子从学校毕业重返社会时不至于太生疏而与外界渐行渐远。

很有大厨的架势

确诊后,我们该做什么?

在中国,小胖威利综合征在很长时间内都在被误诊,2015年后才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诊断征兆。钟涛常常跟谱系家长开玩笑,圈里有一个很好玩的事就是“比惨”。普通孩子比心智障碍的孩子,心智障碍程度轻的比程度重的,最后比不了就比发病率。

“大部分自闭症孩子最晚5岁也能确诊,而小胖确诊小胖威利综合征时快要14岁了,它的发病率是1.5万-2万分之一,目前医疗手段尚无法根治,终生需在监护下生活。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孩子最后大都因为过度肥胖提前走了……”钟涛说。

小胖12岁时,钟涛做过一个试验,把冰箱塞满食物,结果小胖用一个月就把冰箱吃空了。因为他无法控制进食,造成体重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因饥饿产生的刺激让他觉得异常难受,如果没东西吃就会发脾气。

“后来冰箱上了锁,还系了一个风铃,但他很快学会了拿工具撬锁。”钟涛说,因为吃得多儿子的胖肉眼可见,他经常开玩笑说“你是一个跑动中的火腿肠”。

钟涛的朋友圈里,有很多他带小胖出去玩,出去嗨,也出去吃的视频。就有家长疑惑,这么胖了,还要吃吗?

吃,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在钟涛看来,不管孩子是什么情况,首先要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该吃吃,该睡睡,该喝喝,不好的行为习惯要改正,做得好就得表扬,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不能过度。

他也每天督促小胖锻炼。2017年,他和小胖报名参加了一个马拉松比赛,里面有全程、半程和快乐跑。一开始,钟涛鼓励小胖不停地跑,坚持了快三公里,他明显感觉儿子跑不动了,加油也不顶用了,到四公里时,小胖突然摔了一下停住了,拽都拽不动,说:“爸爸,我真地跑不动了。”

这是钟涛第一次发现孩子可以向家长表达跑不动的感觉。“我觉得他长大了,这也让我反思,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否给了他太多压力,提了太多当下完成不了的要求?”

这时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彼此让步,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适度降低管控和要求,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参与获得想要的东西。这很难,意味着家长要降低预期,陪着我们的小蜗牛慢慢往前爬。

这也是谱系圈很多家长难以做到的地方,家长们常常自我感觉良好,最初干预时期望值特别高,慢慢地被现实磨得越来越低,直到放弃。“真正一开始就有长远规划和持续坚持的,不太多。”钟涛指出。

对于确诊自闭症后家长首先要做的几件事,在长期的经验总结中,钟涛列了一个导图给大家,供参考。

点击放大可看

医、教、康、学

在长期陪伴中,钟涛逐渐摸索出了支持小胖成长的四大方法,这些方法也非常适合谱系家长参考:

01 医

对小胖威利综合征的孩子来讲,有效控制体重过快增长,保持比较稳定的发育是第一要素。就谱系来讲,孩子的癫痫、情绪的变化所反映的一些重度精神障碍则需要格外注意。同时,作为一个人来讲,健康的成长、0-6岁发展里程碑,这些都很重要。

02 教

教学不光是认知、交流,而是学校(机构)教学、家庭教学、社会适应性教学同步,学以致用才是关键。

知识的转换是需要场景和实践的,而且现有的知识都是从实践抽象到理论甚至公式的,对星儿来讲,如何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以视觉形式让他掌握更重要。练习100次两位数的加减法,不如让他从20粒瓜子如何分堆练起更有意义。

03 康

康复是个大概念,就儿童康复来讲,器官功能康复和心理发展康复需同步进行,为未来的融合做好必要准备。

功能康复除行为管理、认知提升、动作训练外,场景运用是可以大量在家庭或生活中开展的,不能全部依靠机构,也不能简单认为家庭训练可以搞定一切。

04 学/技

康复过程中辅具的使用是必要的,科技的发展也有目共睹,就像一副合适的眼镜可以让80%的近视人士恢复常规视力,同样,我们也可以期待未来科技对孩子的改变。

没有言语功能,用PECS可以实现沟通;用钱和认钱,现在二维码就搞定了;孩子出门怕丢了怎么办,用定位手表;不会安排时间,从小做清单训练……而且,现在的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也特别快。

倡导是长期努力的过程

除了是小胖的爸爸,钟涛担任的职务非常多,他是成都天使心的理事长,是融合中国的理事,经常组织大量的活动,进行社会倡导,提高公众意识,最后达到推动政策改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钟涛看见了一个更广阔的人生。

在他看来,每个残障者也是人,妨碍他们和社会交流的障碍才是最需要改善的,心智障碍孩子步入社会的关键不在于自身能力的强弱,而是社会支持程度的大小。心智障碍群体更多地需要被看见,被听到,被重视。

成都天使心开展的活动之一,只限于孩子和爸爸一块报名,营造了非常难得的父子相处陪伴的机会。

“很多家长觉得政策来得太慢,或者政策是好的,但落实成什么样就是另一回事了。其实政策是为了让我们遇到问题时有法可依,如果相关部门执行不到位一时又无法改变,我们可以多找一些有同样经历的家长,借鉴他们的智慧。”钟涛说,倡导是长期努力的过程,残障者自组织(DPO)如果从爱德华·罗伯特开始算,美国用了差不多50年了,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努力,最终让所有人认识到,善待心智障碍家庭是彼此尊重的体现,是让社会更美好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首先要振作起来,不放弃,因为只有父母走出来了,孩子才有希望。“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这是一个现实。障碍是我们孩子的特质,准备面对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你敢跨出那一步,生活就有可能为你而改变。”他说。

(本文图片由钟涛老师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综合征   自闭症   儿子   谱系   心智   障碍   家长   老师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