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吃谷物吃出的怪病!

谷物人类吃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应该是人类最安全的食物,但是在近现代却屡屡让人类吃出怪病来!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将美洲的玉米带到了欧洲,传遍了全世界。到17世纪时,玉米已经在东南欧站稳脚跟,成了平民百姓的常见食物。栽培玉米很容易,不像小麦那么棘手;而且玉米产量高,十分慷慨大方,能够填饱穷人的肚子。东欧和南欧的人太热爱玉米了,甚至愿意抛弃小麦做的面包改吃玉米。他们发现玉米面比较粗糙,用普通的烘烤方式很难烤熟,所以就将其做成粥吃。而且玉米粥饱腹感很强,所以人们认为它结合了面包粉、蔬菜以及所有其他食物的特点,是万能食物。

这样吃玉米其实是错误的,还逐渐造成了危险。1730年,一位名叫卡萨尔的医生在西班牙西北角发现了一种新的疾病。最初,皮肤会开始发炎,表皮变得粗糙。因此,这种病叫糙皮病或癫皮病。到了病程的第二阶段,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紊乱症状,然后疾病侵袭脊髓,产生严重的神经症状,甚至妄想症。但人们对这种病的病因却不得而知。

1814年,意大利医生圭雷斯基认为糙皮病有一些症状像是中世纪流行的麦角病,正如黑麦中的麦角菌会使人导致麦角中毒一样,玉米上也可能会生长与此密切相关的霉菌,人们吃了受感染的玉米,就可能会患上糙皮病。一时造成人们对“有毒”玉米的恐慌。可是沿着这样的思路,科学家并没有找到答案。那引起人们糙皮病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呢?

最终找到答案的是波兰科学家卡西米尔·冯克,他因发现维生素而闻名于世。他指出,糙皮病其实是一种缺乏症,是人们的饮食中缺乏维生素引起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糙皮病的病源不是天然的玉米粒,而是因为现代磨坊去除了玉米粒中宝贵的部分,并将营养较少的部分磨成了面粉。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玉米粒,就会发现其坚硬的外皮中包裹着胚乳和胚芽。虽然整粒玉米的脂肪含量只有4.3%,但仅胚芽就占了其中的29.6%。也就是说,胚芽是最有营养的部分。去除了胚芽,也就去除了维生素。人们在懂得了玉米胚芽的重要性以后,学会了如何利用玉米胚芽,糙皮病的流行终于停止。

如果东南欧人像印第安人一样了解玉米,可能就不会造成糙皮病大流行了。墨西哥人、秘鲁人从不像意大利人那样只用玉米粒煮粥。印第安人会把粥再进行精心烘烤,烤制成饼,然后才吃。而且他们从不会只吃玉米。在海边,他们会把玉米粉和鱼肉糜混合,烤成薄煎饼。如果没有鱼,就把玉米和南瓜粉、豆粕或芸豆茎烧成的灰混合在一起吃。他们烹饪玉米时基本都会加甜椒或红辣椒,还会用枫糖浆给玉米增加甜味,或者加入坚果一同烹饪。不幸的是,东欧和南欧的人对这些烹饪玉米的秘密一无所知。

无独有偶。19世纪末,两位荷兰科学家在东印度群岛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所有由现代机器磨坊取代了当地原始手工磨坊的地方,都出现了脚气病,原来这也是缺乏症。这里的人们主食稻米,稻谷由外层和内层组成,当地的原始手工磨坊没有完全去掉稻谷的外层,而现代的机器磨坊则将其完全去除,只留下了高度抛光的精米。由于这种大米缺乏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所以当地人出现了无法解释的“脚气”症状。最后,人们意识到,大米的真正营养价值恰恰在于被磨掉的那部分。冯克将这些含氮的结晶命名为维生素。美国人对冯克的发现交口称赞,并禁止在菲律宾对大米进行抛光。过了几年,脚气病的流行就停止了。

人类上下求索的历史是多么奇妙而又偶然啊!早期的石磨,工艺粗糙,人们吃的面粉里掺杂着碎石片;随着我们工业时代的技术进步,人们制造出了机器,却又过于精密,磨掉了面粉里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南欧   东欧   麦角   胚芽   磨坊   谷物   面粉   症状   怪病   玉米   食物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