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笔下的元朝,繁华安定的富足生活,带给西方无尽的向往

13世纪末‚“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在欧洲风行一时凡知识界人士几乎人手一册。此书所述故事使人眼界为之一新。在五百多年后恩格斯在论述中世纪末期的世界状况时也专门提及:“旅行所提供的材料(马可·波罗‚1272年左右等等)”可见此书影响之深。

1275 年,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背负着教皇赋予的神圣使命,历经3年半艰辛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心中向往的神秘的东方古国,并在元上都,觐见了元世祖忽必烈。在递呈了教皇的书信之后,他还进奉了圣墓灯油,忽必烈很是喜欢,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马可·波罗给忽必烈留下很好的印象,并因此受到他的格外关心和青睐。在上都安逸享受的一段时光里,皇宫的金壁辉煌和草原的广袤无垠并未牵绊住马可·波罗的探索之心,他期待着一次更广阔更深入的旅程。

不久,马可·波罗便随忽必烈来到了当时元大都,从此开启了马可·波罗为期17年之久的中国之旅。在繁华且整洁的元大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马可·波罗又迎来了一次难忘的旅程,他奉忽必烈之名,以使臣的名义从元大都出发,往西南遍访中国诸州。在为期四个月的历程当中,路途漫长且身负重任;但对于马可·波罗而言,这更像一次发现之旅,他也体验到了中国的另一种风情。

1296年,马可·波罗因为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海战被俘,在狱中他遇到同为囚犯的比萨作家鲁斯地迁,于是开始向对方讲述自己近乎玄妙的东方世界之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马可·波罗口述下,鲁斯地迁整理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正式在欧洲出版。1299 年,马可·波罗被释放回家,随着这部东方见闻录的风靡欧洲,他本人也名声大噪。《马可·波罗游记》分为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众人东游沿途所见。第二卷记载当时元朝的宫殿、都城、朝廷、节庆、游猎以及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等地看到的元朝风貌。第三卷介绍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和非洲东部等。第四卷记载成吉思汗后裔宗王之间的战争等。每一章叙述一件史实,全书共二百二十九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地名达一百多个。

文艺复兴前的中古文化受宗教神学的影响是精神的、禁欲的、天国与神本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特征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位的、现实的与自然本位的。固然这种美的物质的生活倾向是通过当时的经济条件接受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然而马可波罗对东方诸国的描述似一剂催化剂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世俗意识。《游记》中的“契丹”则给欧洲人以理想的黄金王国。

《游记》对东方文明进行了描写:

(一)财富的充裕在召见贵族的仪式以及和贵族们的大朝宴

每年万寿日举国上下普天同庆;元旦日的白色节和这一天呈送礼物的数目;在盛大节日里领受金袍赏赐的一万二千名男爵;人口众多的汗八里城和它的商业等。上述各章均着重描述了元朝财富的充裕。第三卷第二章描述了日本岛的风土人情。这个岛的面积很大;国内的黄金极为丰富。因为黄金的来源是取之不尽的。该岛有大量的珍珠,体积很大。它的价值与白珍珠相等甚至还超过白珍珠的价值。


(二)生活的舒适在《游记》第二卷第七十六章

记述了杭州人民的生活的属实尤为精彩。杭州、因为这座城市的庄严和秀丽堪称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这里名胜古迹非常之多使人们想象自己仿佛生活在天堂。一年四季‚市场上都有种类繁多的香菜和水果尤其是梨子大得出奇,每个约重4公斤半肉色白洁、呈糊状‚滋味芳香清甜……这里不产葡萄但有从外地运来的葡萄干滋味很好……每日都有大批的鱼从离城24公里的海边经过河道运到城中。湖中也产大量的鱼使专门捕鱼的人终年都有鱼可捕。鱼的种类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由于杭州出产大量的丝绸加上商人从外省运来的绸缎,所以当地居民中大多数的人总是浑身绫罗遍体锦绣

中国人不仅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讲究卫生。杭州一城有大型澡堂3千多处。这些澡堂的男女顾客从小时候起就习惯于一年四季洗冷水浴,并且认为这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这些澡堂中也有供应温水的浴室专门供给受不了冷水浴的外客。这里的所有的人都习惯每日沐浴一次,特别是在吃饭之前。这地方的居民颇有闲情逸致。在他们一天工作之余或是一次商业交易了结之后,除了希望带上自己的妻子和情人租一条画舫或是雇一辆街车借以消磨闲暇的时光从中取乐之外还能有什么东西能吸引他们呢?

(三)第二卷第二十二章述及汗八里城的盛况

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特别是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契丹各省和帝国其他各省凡有贵重值钱的东西都运到这里供应那些被这个国家吸引,而在朝廷附近居住的大批群众的需要。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根据登记表明‚用马车和驮马载运生丝到京城的每日不下1千辆次。丝织物和各种丝线都在这里大量生产。第七十六章述说京师(杭州)市:城内除了各街道上有不计其数的店铺外还有10个大广场或市场。

这些广场每一边长800多米大街在广场的前面宽40步从这座城市的一端笔直地伸展到另一端……每个市场一周三天都有4-5万人来赶集人们把每一种大家想得到的物品提供给市场。每逢开市集日市场上摩肩接踵,熙熙的小商贩满地摆着各种用船运来的货物……马可·波罗从一个海关工作的官吏那里获悉这里每日胡椒的销售量竟达43担每担重达90公斤。这个地方经营的手工业‚有12种高于其他行业因为它们的用途比较广泛和普遍。每一种工艺都有成千个铺子每个铺子雇佣10个、15个或20个工人工作。

(四)《游记》第二卷第二十六章叙述

从都城有通往各省四通八达的道路。每条路上按照市镇座落的位置每隔四五十公里之间都设有驿站;筑有旅馆接待过往商旅住宿。每一个驿站常备有几百匹良马供信使来往备用。所有专使都可以有替班的驿马。即使在离开大道的多山地区,那里没有村落各城镇彼此之间又相距遥远,也同样建起同样的楼房,提供各种必需品,并照常定期配给马匹。在他的整个领域内服务在邮递部门的马匹不下20余万,而设备适宜的建筑物也有近1万栋。这真是一个十分美妙奇异的制度,而且贯彻得这样有效确实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水道交通据第二卷第六十四章记载:这条河(黄河)大约离海1.6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可以停泊1.5万艘船只的码头。每条船上除了船员和必需的储藏品和食品外还可载运15匹马和20个人。

(五)纸币的通行纸币是由中国人发明

欧洲至1715年(康熙24年)才开始在巴黎发行。当时中国已普遍使用纸币。记述道:都城有一个造币厂,纸币的制造论它的规格和认可手续都和真正的纯金币或银币那样郑重可信。纸币经过严格处理后取得了通用货币的充分权威和信用。凡伪造纸币的行为被看成是弥天大罪,要受到严厉的惩办。还有一些具体的制度,保证纸币能顺利流通并与金银享有同样威严。这种纸币大量制造后便流通于各个地方。没有人敢冒生命的危险拒绝支付使用。民众毫不犹豫地接受采用这种纸币,因为无论他们到任何地方营业都可用它购买他们所需的商品。即使他们是别国人这种货币不能使用也可换成适合他们自己市场的其他商品。

(六)石炭的使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石炭的国家。

早自汉代时业已开始。如《前汉书·地理志》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游记》第二卷第三十章“契丹掘出的黑色石块可用作燃料”写道:整个契丹省到处发现有一种黑色石块‚它挖自矿山‚在地下呈脉状延伸‚一经点燃‚效力和木炭一样‚而它的火焰却比木炭更大更旺。甚至可以从夜晚燃烧到天明仍不会熄灭。这种石块‚除非先将小块点燃‚否则平时并不着火。若一旦着火就会发出巨大的热量。诚然这个国家并不缺乏木材,但是如此众多的人口。炉灶也多,而且燃烧不止,加上人们又勤于沐浴。这样必然造成木材供不应求……然而这些黑色石块却取之不尽,并且价格又十分低廉。此时欧洲人还不知道烧煤,马可·波罗把用煤知识传播到欧洲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元朝   马可波罗   契丹   都城   波罗   纸币   杭州   石块   富足   笔下   中国   安定   繁华   游记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