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透露健康秘密

在进行中医诊疗时,中医师常常会看患者的舌头,再综合其他方面的诊察情况,判断患者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小小的舌头竟然藏着很多健康秘密。


中医学家曹炳章在《辨舌指南》中指出:“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一般在进行舌诊时,中医师会将观察舌质、舌苔与辨证结合,综合分析,全面衡量,参考其他证候,做出正确的判断。



“舌是脏腑的外候”

中医舌诊约有3000年的历史。明末及清代中叶,在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中医大家的继承和完善下,舌诊有了更大的发展,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利器”之一。


为什么通过望舌可以诊病呢?中医认为,脏腑通过经络与舌相连,无论生理状态还是病理状态,都能反映于舌。在病情变化过程中,机体阴阳的盛衰、津液的存亡、气血的调和与否,均可在舌上得到体现。观察舌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故有“舌是脏腑的外候”的说法。因此,舌诊也就成为历代医家高度重视的诊病手段。



正常舌象什么样

舌诊主要是观察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指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为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简称“淡红舌,薄白苔”,也被人形象地称作“桃花舌”。舌象正常说明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舌象异常要当心

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以及舌苔的异常,均可反映不同的身体问题。

01

舌色


舌头的颜色就像身体的“温度表”。如果舌的颜色浅淡,说明身体的热量不足,往往是阳虚的表现。如果舌的颜色过红,则多为实热或阴虚的表现。

02

舌形


舌形胖大,多由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所致,是脾胃运化功能较差的表现。舌体瘦小而薄,则是气血两虚或阴虚的表现。

03

舌态


舌态指舌体的动态。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称为萎软舌,是气血不足的表现。舌失柔和,屈伸不利,或不能转动,板硬强直,称为强硬舌,多见于热入心包、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者。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称为震颤舌,为肝风内动的征象。

04

舌下络脉


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紫色网络等,皆为血瘀的征象。

05

舌苔


舌苔的厚薄可反映邪气的深浅。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病情发展的征象。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至舌苔干裂,提示体内津液已伤。舌面油腻,似有一层薄蜡,称为腻苔。腻苔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舌面所致。


望舌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掌握好时间。刚吃过或喝过东西,存在染苔的现象,会影响医生观察舌苔本来的质地和状态。比如:刚喝过黑芝麻糊,舌头呈黑色;刚吃过辣的东西,舌头会变红;吃了桔子,舌头会发黄等。早上刚起来适合观察舌苔,也可在进食至少半小时后再看,可多观察几次。


第二,注意周围环境的光线情况。望舌时,应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口内,不要在有色的窗下进行望诊。夜间望舌时,应在强光下进行,否则不易分辨舌的颜色。学会如何望舌后,可以经常给自己和家人看一看,以便大致了解身体状况。




文: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 王文阁

编辑:梁婧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舌头   征象   津液   舌苔   淡红   脏腑   气血   中医   颜色   身体   秘密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