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健身镜市场分化,“中国版Tonal”母公司又获1500万元融资|首发

近几年,因为疫情的助推,家庭健身硬件赛道升温,而健身镜无疑是这个赛道最火热的产品形态,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和资本,2020年开始“百镜大战”一度也成为了健身镜行业的高光时刻。但在此之后,在行业内外的诸多原因影响下,国内健身镜赛道的发展趋缓,投融资也随之趋冷。但这一态势随着整体市场重新的回暖又有变化,新年伊始,已有项目宣布了最新融资。

2023年1月,家庭智能力量健身镜品牌IM-BODY的母公司数智引力完成了新一轮1500万元融资,由产业投资方三碁电气、中国男篮运动员易建联及老股东共同参投。

数智引力成立于2020年12月,IM-BODY 为公司旗下的智能家庭力量健身品牌,专注家庭智能力量健身领域。

在此次融资前,数智引力在投融资方面已经有所斩获。2021年初,数智引力获得了A股大健康上市公司奥佳华的投资,仅3个月后其又完成了一轮550万元的融资。资本再次的押注也意味着市场对于带力量器械的智能健身设备仍然保有期待。

此次新加入的资方三碁电气是中国大陆最早成立的交流电机变频驱动器制造企业之一,此次投资后双方还将在产品上就电机动力系统的研发进行深度合作,以提供更好的力量运动体验。

图说:数智引力创始人林承瑜

数智引力创始人林承瑜对懒熊体育表示,之所以当时选择了Tonal这种健身镜+力量器械的产品形态,而不是当时流行的Mirror这样的健身镜形态,是因为后者的产品形态可替代性较高。现在一些智慧屏电视已经有了动作识别功能,单独的健身镜和电视的差异化不大,而如果把健身器材的属性融入镜子,无疑会给用户更丰富的选择,提升用户价值。

IM-BODY强调专业力量健身概念,产品要提供的是完整的健身解决方案。在硬件上,IM-BODY目前最主要的产品是品牌旗舰机POWER S,这款智能力量健身镜配有智能力臂,内置数字力量系统,由电磁阻力系统提供训练阻力,镜子部分则有课程展示,调整阻力大小等功能。在内容方面,公司创建了专业健身课程教研中心,在厦门有独立影棚,所有健身内容和课程均为自研。

林承瑜透露,此轮融资后,IM-BODY将在此前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新动作。

在内容方面,以往IM-BODY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抗阻训练这一大类,但未来其将涵盖瑜伽、普拉提、有氧舞等至少15个运动类别。林承瑜透露,IM-BODY的内容和硬件有很强的交互,如果做不好内容,那么智能健身设备将和普通健身设备无异,因此,公司即使承担高昂的研发费用,也要保持内容的迭代更新。

在定价方面,相比普通健身镜,智能力量设备的产品设计复杂,成本较高,因此这类设备的定价也较普通健身镜较高,仍是一门小众生意。因此要让智能力量设备获得更大范围的普及,推出低价格带产品就成为了一个趋势。IM-BODY也不例外,目前其主力产品POWER S中价格最低的POWER S青春版在旗舰店的售价接近1.5万元,最贵的商务尊享版原价则达到了3.8万元。但接下来IM-BODY很快将推出千元版本的产品,降低门槛,争取让更多用户得到体验产品的机会。

在营销端,目前产品的销量主要来自线上的C端需求,未来在保持这一优势的同时,IM-BODY将加速走入线下,目前公司计划与更多经销商和代理商合作,铺设线下销售点位,进入知名品牌的线下门店。海外市场拓展和国际化也是接下来的一大任务。

另外,林承瑜认为,虽然IM-BODY被认为是居家健身设备,但是其使用场景远不只家庭健身,或者说,家庭场景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公司将发力拓展体育场馆、健身房、酒店、公共空间等家庭以外的B端场景,把并把用户在各个场景的运动数据进行打通。

不难看出,对健身镜这个赛道来说,“百镜大战”的辉煌已经过去,赛道发展已经回归理性,行业洗牌不可避免。林承瑜表示,在未来的赛道竞争中能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的品牌将会胜出,而带有力量训练功能的IM-BODY相比单纯的健身镜将有一定的优势。不过,他也坦言国内用户对这种垂直、专业的运动设备的接受还需要时间,未来IM-BODY仍需要和消费者进行持续的沟通。

延展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融资   智能   赛道   引力   中国   母公司   力量   家庭   内容   用户   设备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