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中国红色书店有感

大年初四,往年正是闹秧歌走亲戚的时候,这三年因为疫情大街上少了传统的年味儿,只有平常日子里的平淡。

家里人还跟往年一样,几家人凑在一起吃吃喝喝,实在太闹了。找了个讲借口开溜,一个人来到曾经熟悉的中心街。以前喜欢逛的商场和店铺早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子产品门面等。

随着人流没有目的的向前走,不知不觉走到国贸大厦门口。怀着一种好奇心走了进去,还记得当年崭新的商场现在变得土里土气,里面售卖的都是一些高仿的廉价货物。实在没什么可逛的,赶紧转出来。

继续往前走,看到玻璃橱窗里面的书架。这是记忆中的新华书店,现在改名字了--中国红色书店。作为一个离开故土多年的人敏锐的发现这个名字更有地方特色,更贴切。


以前叫新华书店

走到门口脑海不禁浮现出,若干年前自己在这里排队买书时的一幕。彼时,一个囊肿羞涩的小姑娘,选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排队结账时才发现自己拿的钱不够,但又不舍得放弃。正在纠结怎么办时,一旁排队的一位男孩子二话不说问:“差多少?”“一元”“给,你先买,就当是借我的。”……在那个年代一元钱对于我这样的穷学生来说,也不算是个小数目。我心想一定要找机会还他这钱?可是,当我买了书走出书店,刚刚解囊相助的男孩子早不知了去向了。正因如此,事隔 20 多年后这一幕还历历在目,想起来心头依然是暖暖的感觉。


一楼展示区

走进大门,首先被本土作家图书展区所吸引。随意浏览中,居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不禁打开扉页,了解这本《硬时光》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感觉到这位同事算是延安本地的名人了,最为重要的是他对于时光的解读令我产生直接的共鸣。随手给对方发了一张书架的照片,因为是正月又补充了一句新年祝福。过了一个多小时收到他的回复:“谢谢。祝你新春大吉,万事如意!”这种隔着屏幕的相遇,因为文字而变得很亲近。绕着书架我又发现《乡土中国》费孝通著,《中国共产党延安历史(1925--1949)》,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著。抱着三本书,走到落地窗边的红色沙发旁坐下来。安安静静品味文字背后的力量与精神,任时光在阅读中慢慢流淌。

可是,正在我享受这份难得的安静的时刻,一对夫妻拉着孩子的小手走了进来,费解的是他们的目光并没有聚焦到任何一个书架。“咱们到那个沙发上坐一会儿。”孩子父亲自言自语道。看来他们应该是在隔壁哪个商场逛累了到这里来歇脚的。

“你老汉现在干啥着呢?”“我那现在给人家开车着了。”……又过了几分钟,两个青年女性有说有笑来到我旁边的国学书架旁站定,她们没有看书而是大声唠起了家常。我的注意力完全被她们的对话所吸引,索性放下书看看窗外,让眼睛休息片刻。

几分钟后,他们终于唠完了,相跟着走开了。这时三五个中小学生模样的孩子兴高采烈的走了进来,他们径直走向新书专区。孩子们瞪大双眼在书架上寻找着,几个孩子看起来是真来看书的。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当地孩子身上最缺少的气质,那是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目标感。这是今天在书店令我唯一感到欣慰的地方。


有梦想就有希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新的一年,希望这座红色的城市,能有更多的红色书店,更多依靠知识改变未来的孩子,改变一代代人的命运的同时,也能使这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变得更儒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中国   延安   红色   书店   新华书店   往年   书架   商场   时光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