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无惧剧透!演的事儿大家都知道演员球也一般但就还不错!


球友们,刷了么?国球汇君 刷了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有点香啊!

忽略 演员们略显僵硬的动作、后坐的重心、偏后的击球点……随 剧情 走下来 ,是有点 感动 在 心头的 。

故事取材于中国男乒1991年兵败千叶到1995年天津世乒赛重夺斯韦思林杯这段历史,原型基础 上有艺术加工 ,对于 稍有 球龄的 球友们 来说 ,谈不上 剧透 不剧透 哈 。

影片重点 截取 三次比赛,一次是哥德堡世乒赛前的韩国邀请赛,国乒两位16岁的小将惊艳登场。虽然人物名字改了,在观影过程中对号还是很有意思的,国乒的冠军们性格太鲜明了 。

走哪儿都有女孩塞小纸条的帅小伙儿、猜 教练组 心思 一猜 一个准 儿 的 小机灵鬼儿,不得不感叹一句,时间竟然过得这么快!

第二场比赛是1993年的哥德堡世乒赛,男团打进决赛输给瑞典队。教练组紧急召回削球老将王浩,王浩非常想为国乒赢下决赛,国家队一声令下义气不容辞,却未能捉住卡尔松,1:2憾负对手,赛后面对现场为国乒加油的同胞,八尺男儿不禁泪流满面。

现在提起王浩,总会有人纠正:不是王皓吗?削球手王浩来自有颗粒传统的河北队,三进三出国家队都是因为肘伤,后辗转欧洲打球,来到哥德堡之前刚做了胳膊的手术,每场比赛都要吃止痛药。

影片能拿出一段篇幅给这个人物,更展现出男乒在低谷时期荆棘中不屈的精神,以及国字号球员为国出战的勇气。

1995年天津,家门口的世乒赛,再熟悉不过的一段历史。男团决赛,国乒3:2战胜瑞典队,时隔8年重夺斯韦思林杯。决赛中上场的三位队员分别是王涛、马文革、丁松,一战接一战盘盘经典。

皮肤黝黑+队内头号欧式弧圈,那必须马文革了,虽然电影里人物姓白。马文革个儿不高话不多,年轻的时候肌肉爆发力极强,而且体能极佳。身处男乒艰难的爬坡期,马文革被寄予厚望,又难免遭受质疑。

电影里的人物表面放荡不羁,多次直面肩伤心魔的特写镜头,带着观众穿透他的内心,翻滚、挣扎、沸腾……

能在老家天津为国乒拼下斯韦思林杯,甭管之前多少挫磨,这一战马文革值了!

矮胖灵活、虎头虎脑、大眼咕噜、左手生胶、誓不退台……不是王涛又是谁?

五盘大战一锤定音,王涛激动得球拍脱手,应全场雷动倒下,场外教练员、队员们冲入场内叠起罗汉,这一幕永难忘怀。

还有四年磨一剑的“秘密武器”丁松,沉默的削球手,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只待 利剑出鞘。

和真实的历史一样,影片中的削球手打出了攻削结合的新境界,打出了男乒蛰伏破晓的气势。

为中国队赢下这一分,影片中他曾经的陪练在电视机前哭的像个孩子,拉着妻子的手喊道:“我也赢了!”

正如解说员说的那样,国乒的胜利得益于金字塔尖式的培养模式,要感谢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们。

天津 世乒赛 掀起 的 乒乓 狂潮 还历历在目 ,多少孩子 拿起了 乒乓球 拍 ,张继科 、马龙 、许昕 ……

当年 课间十分钟 一台难求 ,是 君 学生时代 的 美好回忆 。说到底是传承,爱乒乓球的人懂,甚至可以说国人都懂,要不这么羡慕呢 ……

电影还提到 了一些主要对手,瑞典男团的 形象 过于 单薄,有点美国高中校霸气质,天才老瓦的风姿确实难展现,没个连续纪录片是不可能了。

想想 天津决战,老瓦没输,1997年曼彻斯特还全胜夺男单了,爱球之人谁不叹一句老瓦牛啤!

还有一些细节可圈可点,比如塞弗的短裤神还原了,本人现在亲自挽也挽不了这么三角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曼彻斯特   男团   世乒赛   球友   天津   乒乓球   中国   乒乓   事儿   决赛   演员   影片   人物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