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了之后“发”性食物到底能不能吃?中医 VS 西医!

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周围人尤其是老人提到“发物”这一概念,在生病的时候,就常会听到家里长辈说:牛羊肉、海鲜、公鸡、辛辣食品等等,这些都是“发物”,生病时都不要吃,否则容易诱发旧病,加重新病。

倘若真要深究“发物”是什么?会不会对病人有影响?如果有的话会有什么影响呢?相信多数人都回答不上来!在国家政策放开、大部分人免不了成为“小阳人”,需要经历康复过程的当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发物”呢?


中医:发物要慎吃

在传统中医的概念里,发物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菌类

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产品

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禽畜类

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野物未被禁止之前还包括大部分野物)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鸡蛋虽不属发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及葱、蒜、韭菜等。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

那么,从科学原理上讲,为什么“发物”会对人的健康有影响呢?

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有学者归纳起来认为有三种可能性:一是上述这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引起旧病复发。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如海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豆腐乳有时也会引起哮喘病复发。三是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感染病灶,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这就是中医所说热证实证忌吃辛辣刺激性发物的道理。


西医:没有“发物”一说!

对于西医而言,并不存在我们传统定义里的“发物”。

在西医看来,质量过关的各种肉类都是优良蛋白质来源,而蛋白质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蛋白质为肌肉提供构成、维持、增加的作用。所以多吃蛋白质可以促进肌肉的增长;蛋白质对骨骼起到维持,稳定的作用,对于骨质疏松的人群来说,蛋白质的摄入很重要;人体器官和组织大部分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人体大部分细胞都能再生,能帮助身体在受伤后进行修复,其是一些损伤伤口,在愈合时需要蛋白质的补充;高血压是心脏病、中风、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的潜在因素。而研究发现,高蛋白的摄入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改善胆固醇指标,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

又例如菌类,西医普遍认为菌类具有抗氧化、减肥、健脾护胃的功效。可以有效的延缓衰老。同时,菌类中有无机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热量很低。且菌类所含高含量的植物纤维素,可防止便秘、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菌类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由此可见,在对待“发物”这一概念上,中外医学存在较大观念和实践上的差异。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背景存在很大区别,在新冠“小阳人”们的康复过程中,应当视自身健康水平和患病严重程度来决定营养补充方案,根据医嘱制定康复计划!希望“小阳人”们合理搭配营养,争取早日康复!

那么,您觉得到底有没有“发物”这一说法呢?您有没有切身感受过“发物”的影响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西医   野物   宿疾   发物   食物   菌类   刺激性   辛辣   蛋白质   中医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