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济南等地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集群 多项利好政策助力济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布局济青新能源汽车两个基地,建设济青未来产业先导区……根据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济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再迎来多项利好政策。

力争到2025年,集中打造11条标志性产业链

纵深推进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山东将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质量强省、数字强省、海洋强省和未来产业策源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引领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左右。

其中,山东将加快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六大优势产业,推动生产工艺革命、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低碳转型,到2025年六大优势产业产值突破10万亿,建成世界一流的基础产业战略基地。

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加快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其中,力争到2025年,集中打造11条标志性产业链、200家以上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

支持济南等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集群

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中,山东将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领域,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打造一批新的千亿级、万亿级增长引擎,培育壮大7个国家级、50个以上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中布局济南、青岛新能源汽车两个基地,联动发展烟台、日照、淄博、德州、聊城五个集群,加快建设济南比亚迪、青岛奇瑞、烟台通用东岳等重大项目,打造枣庄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泰安泰山锂谷。

实施先进制造业突破工程。巩固扩大智能家电、轨道交通、动力装备等领先优势,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争创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造威海打印机基地、菏泽生物医药智能化柔性共享产业集群,支持济南、枣庄、潍坊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达到200个左右,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到20个左右,省级以上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20个左右。

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及服务业,建设济南、青岛、淄博3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培育10个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100家左右生态环保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德州高新区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突破发展未来网络、碳基半导体、类脑计算、深海极地等未来产业,做强氢能及储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磁悬浮等示范园区。建设济南、青岛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潍坊元宇宙产业园,建设烟台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济南中科卫星AIRSAT卫星星座。加快东方航天港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建成北斗导航、天地一体化、济钢防务空天信息产业园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力争到2025年,建成10个左右链条完备、配套完善的未来产业特色园区,打造10个左右特色鲜明、创新力强的未来产业集群。

加快建设济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山东将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梳理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技术目录,集中培育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网络安全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集成电路“强芯”行动,加快晶圆制造生产线建设,提升高端芯片设计、通用器件封测能力。实施智能终端“扩量”行动,打造全国领先的虚拟现实、智能传感器、超高清显示等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济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高端软件“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提升行动。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0%左右。

提速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规模化部署应用,到2025年,力争建成开通5G基站27万个以上,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千兆城市”。积极发挥济南、青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集聚辐射效应,推动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建设济南、青岛国家E级超算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完善“国家级—省级—边缘级”工业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建设5个左右省级区域中心、50个左右省级行业中心和300个以上边缘中心。

全面深化数字赋能。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一业一策”制定转型目标和实施路径。开展“工赋山东”专项行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成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0个以上,建设“星火·链网”济南超级节点,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加快推进济南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布局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每年培育100家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创新示范企业、100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实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打造计划,创建“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培育世界级“灯塔工厂”后备军。到2025年,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400家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中应用工业互联网的比例达到45%左右,全省两化融合指数排名保持全国前三位。

山东还将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体系,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强化服务业载体建设。其中,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鲁集聚发展,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央企和跨国公司总部基地。培育认定4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60家服务业创新中心,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现代服务经济中心。(济南日报 记者:林江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济南   母机   产业   青岛   山东   利好   助力   省级   制造业   体系   未来   政策   数字   智能   工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