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家公司和3条路径

大树底下只有苔藓。谁能离开苹果、特斯拉和华为的路径影响力?

文/智物

先从苹果聊起比较安全,苹果公司就像郭德纲的相声一样,是一种幽默的尺度。凡是跟郭德纲认真吵架的人,一张嘴就输了。

同样,保证没有人认真讨论苹果。一开口,就透着一股子无聊劲。

2023年,我们最期待苹果还是那副眼镜。 从现在公开看到的信息来看,iPhone替代者能不能在2023年推出,并不十分乐观。还是想说那句话,如果只是做一个能用,能看电影、视频的眼镜,何必需要苹果?

眼镜能让苹果看到苹果OS生态系统走向虚拟世界的一个窗口,超越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苹果和库克不在乎这个,库克想要一个让自己证明自己不是乔布斯时代守墓人,守成者。退休前的一个真正的属于他的大作。

但是,从我们之前聊到的,从现在的苹果的进展来看,苹果只是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做点什么,还没做出来。苹果眼镜可能目前是真的不成熟,2023年,未必要着急推出来。

苹果公司有芯片能力,这是眼镜公司成功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眼镜公司,都很难在所谓的AR时代生存的原因,为什么罗永浩的眼镜项目值得关注,但是没法有太多信心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们更看好大名鼎鼎的张慧敏的原因。

问题在于,库克、苹果公司所在的美国社会,其实不是移动互联网创新的主要场所,电商也没有过度发达。如果真的有化学反应,也许是中国的商业业态创新,更支持AR的化反基础,可惜的是,中国公司没有苹果的芯片和系统能力。

我们聊到过,苹果会过度重视广告生态,走向互联网手机的模式吗?iAd会越来越多,但是还不至于失控。iPhone还没有到什么所谓的顶峰,不是因为iPhone自己的问题,而是相对于安卓来说。安卓厂商表现出来的,既没有胆量,也没有方向。

iPhone冗余度还很高。iPhone更好的隐私数据保护,提供了一个模板,安卓骨子里就做不到这些。很有意思看到,很多安卓少帅们开始轻视iPhone,敢和iPhone对比,就像当年的余承东一样。问题是,从iPhone 10开始,iPhone的网络体验就相当的差,高速公路上没有办法玩王者荣耀,可是多数iPhone用户根本不玩王者荣耀,至少可以不在高速公路上玩,现在的iPhone 14pro依然如此。

还是那句话,更好的播放器Zune没有打败ipod,更好的手机,也打不过iPhone。想让iPhone变成iShit,需要时间,更需要另外一种手机,不是更好的手机。

还有一个不太安全的话题,是关于苹果离开中国。中国可能已经不是制造iPhone最合适的地方,中国光伏行业有一家公司,很多的制造业的工人,也是来自于越南等国家,而不是中国工人,iPhone制造商离开中国,寻找更合适的所在,不是一个非常必然的趋势吗?

挑战在于,中国产业龙头能不能尽快替代iPhone,而不是只想着替代iPhone芯片。从现状来看,中国有足够多高端客户,现在是没有能替代iPhone的产品,说到底是余承东之后的安卓四杰——荣耀、OPPO、vivo、小米太弱。现在能看到希望,还看不到路径,折叠屏这种产品绝对不是避难所。

话题又回来了。

继续说一个安全的话题,可以用一点不太安全的方式。

过去半年时间,我们一直在跟特斯拉、前特斯拉的朋友们交流特斯拉的制造难题。从材料科学出发支撑的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和中国公司们从股价出发的一体化压铸是两种概念。2023年,我们期待一件事情,特斯拉一体化压铸技术可能会更进一步,更大的压铸机、更好的铝材合金,结果是更便宜、更大规模量产的特斯拉。

这方面的话题,不宜展开太多。大概的逻辑是,特斯拉和苹果一样,在深入金属材料的底层配方研发,每隔几个月特斯拉汽车的金属配方,都会有所调整,特斯拉追求的方向是能够更快节拍生产,更轻、更耐用的汽车,方向并不一致。

特斯拉找到了方向,现在在等待最后的终点,可能,2023年的某款车会是。中国公司的辛苦之处在于,以前没有足够高端的用户,没有足够的产业链,芯片或者材料或者设备等等。现在,中国公司能看到中国市场的高端用户,但是依然要学着特斯拉的样子生产汽车,去追求这些用户。

依然是南辕北辙。无论是国企还是新势力,新新势力,总是在模仿特斯拉某个时刻的产品,而不是模仿特斯拉的路径。比如,造一个会挪动的机器人玩具,然后说自己的目标是这个机器人产业。

过去一年当中,马斯克在自动驾驶领域似乎在大幅度的否定,再否定。特斯拉还没有找到自动驾驶的门径,所谓的机器人产业也是如此,都是马斯克用来吸引高端人才的方式而已,马斯克自己也不确定是不是能实现自动驾驶,什么时候能,机器人是不是能做出来,什么时候能。

做第一个尝试的人,总是面临这样的难题。幸福也是烦恼。

至少,马斯克证明了,他是最懂如何造车的人,他知道如何造一款未来10年的车,很快就可以结束这个制造业的尝试。关于智能电动汽车的第一轮竞争,胜负已定,赢家只有马斯克,其他人是争取能有一个未来10年和他竞争的机会。

马斯克最大的贡献是把特斯拉的产业链,除了软件、电池之外的,全部放在了中国。背后,决策将特斯拉以那样一个形式引进中国,拯救特斯拉的人贡献居功至伟。他们帮助特斯拉生存下来,帮助马斯克发明了一个可以消灭全球传统汽车产业力量的产品和种群,当然,也会顺带消灭上中国各地传统汽车力量的虚假繁荣和泡沫。

好处是,中国新势力参与了其中,特斯拉顺手在中国培养了一批新生的力量,成为华为汽车崛起的营养液和土壤。

一位知识产权领域的律师朋友给我看一个统计。特斯拉几乎输掉了所有知识产权官司,主要是过去的重要的跟NPE、Patent Troll,以及来自其他领域的专利持有人,特斯拉都爽快输掉,然后爽快付费,特斯拉懒得纠缠。但是,特斯拉几乎要赢下,所有车主、媒体、自媒体的诉讼——特斯拉起诉别人,他赢,别人起诉特斯拉,他赢。

这是行业探索者要做的事情,像个坦克一样,穿越泥泞,趟出一条路来。话题展开,就不那么安全了。

过去一年,有些电动车公司的销量看似猛涨。但是,有好事的友商稍微统计了一下这些公司的事故率,尤其是电池部分的,这是一个难以详述的话题。2023年,随着这些销量而来的维修和事故,特斯拉的优势会被继续放大,就像安卓放大了iShit的优势一样。

各行各业,都主要靠同行衬托。股价大跌?可能是特斯拉公司历史上最后一次。

无知者无畏。关于华为,我们过去一年一直在聊两个话题,汽车和手机。

手机能重复、啰嗦的一件事情是,既然徐直军、胡厚昆这种地球最强视力的人,能看到最远的人,很清晰地说走出危机,找到了方向感,那么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华为的芯片进步,可能来自芯片之外。

如果能发现一条重新整合、排布,用户的智能互联网生活,比如打车、外卖,不是app的架构,恰巧具备两个动能、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解决对先进制程芯片的依赖,二是可以给百度、滴滴、腾讯、美团、支付宝、京东这些移动互联网的既得利益者带来一些挑战,创造出一些新的利益崛起的机会。

看起来,这才是iPhone不一样的phone,是下一代的Phone。话题还是回去了。

这是不是来的要比单纯幻想,能突破什么先进制程光刻机要现实的多。华为做过类似的实验,余承东当时不是这种实验的支持者。

无论是海思还是鸿蒙,余承东都曾经是反对者。现在,时移势易,余承东真的是命好。

看到有的手机厂商,学华为学到比华为还像华为,很快就会推出自己的所谓SOC。结局会是什么样子?

华为今年的鸿蒙系统有重大的升级,会给华为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用低端制程芯片,保证实现重回5G,如果还沿着iPhone的路走下去,得要多久才能把中国那帮国有芯片研发机构训练到ASML那种水平,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华为可以靠这种操作系统、应用层面的创新,让自己摆脱先进芯片制程的依赖,改写芯片行业的演进路径。

能够刺激新的互联网创业者进来是关键,华为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苹果,封闭的操作系统、芯片设计环节,但是可以把互联网的创新领域让给创业者,让他们去挑战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滴滴、美团,华为可以做地图、支付等等基础功能,就像苹果在iPhone上做的一样。

关于华为汽车,距离我们再腾讯发文关于华为汽车梦的计划和内容,已经过去数年。2023年,也是任正非不做车承诺的最后一年。华为可以越过边界了吗?目测,华为会很快再发个声明,坚持华为不造车,要帮客户造“好车”,“造好”车,卖好车。

问题回到前面一个,在手机领域,如果是芯片供应问题,推动华为被迫回到iPhone的封闭式生态。汽车领域,会真的有所谓开放的生态?

华为作为中国博世、汽车里的安卓,支撑中国汽车产业的遗老遗少们去跟特斯拉战天斗地?除了赛力斯的模式之外,其他的合作者,不会有太好的表现。

几年前,我们在腾讯的文章当中提到过,最好的iTunes Phone不是摩托罗拉那款,而只能是iPhone。那么,最好的华为汽车,肯定不是其他人用华为部件制造的华为汽车。时至今日,不易斯言。

现在,我们可以提另外一个预测,未来10年内,都看不到智能电动汽车代工模式的出现。不会有汽车领域的富士康,新时代的麦格纳。

江淮蔚来、小鹏不是吗?

特斯拉不可能由特斯拉的代工厂制造出来。马斯克要从铝材的配方入手,要从压铸机的机械工艺着手,目前来看,富士康做不到,也不会愿意做。能做到的人,为什么不去另立品牌?长安造、江淮造、奇瑞造华为,不是最好的华为汽车,也肯定不是最好的车,无法跟特斯拉竞争。

我们最初讨论赛力斯的原点,为什么是赛力斯?最近,有一个行业最贵的软文平台,用一篇行文顺畅的长文解读了赛力斯和华为合作的起点,其中的必要、合理性——赛力斯的眼光肯接受华为这样一个深度绑定的合作伙伴,无论肉体还是灵魂。

曾经的经历者相信其中的多数解释,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是唯一的代运营合作,而不是什么制造代工的合作,这是华为车的起点和基础。在赛力斯身上确实看到了华为系产品提升的路径和影子,虽然,赛力斯原有团队能力之弱也在预料之中。

数月之前,一度有华为人士将赛力斯M7譬喻为华为曾经的手机中的P7,只有真实经历过那个历程的人才能真正意识到,这个比喻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华为离一台可以挑战国际高手的汽车,咫尺之遥。

唯一的问题是,赛力斯模式的终点会是什么,代运营究竟有没有期限?

大树之下只能有小草和苔藓,自然提供给生物的资源,水和阳光就只有那么多。有一个人能离开苹果、特斯拉和华为的路径影响吗?

苹果的眼镜不乐观。全世界高端用户都会乐意继续享用库克的iShit。在没有新一代的phone之前,在很多方面他都不是最好的phone,但他是最容易被接受的phone,他可以做到最好,他就是智能手机的定义者和开创者。靠比iPhone更好的手机,赢不了iPhone。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没有在2018年实现,没有在2019年实现,没有在2022年年底实现,2023年可能也不会实现。马斯克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承诺,不是认真的,在人型机器人领域更不是,但是他会是第一个实现的人。最重要的是,马斯克在如何造车方面的优势,在2023年会更大。

特斯拉发明了未来的车,而且发明了如何制造这辆车。特斯拉就是2007年的iPhone。

华为最好能做一台5G手机出来,一台不一样的phone,iPhone之外的另外的路径。一样需要路径的还有华为汽车,不造车的承诺继续,造车的努力尝试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苹果公司   库克   路径   特斯拉   华为   中国   芯片   苹果   领域   汽车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