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流》之心流,快乐之泉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我们不仅为了能够拥有幸福而追求幸福,我们所追求的其他目标----健康、美丽、财富、权力,其实无非我们以为拥有这些目标我们就能够得到幸福。当今的社会错综复杂,如今的我们浮躁不安,虽然我们对幸福的渴望亘古不变,但是自古以来好像我们人类对于如何得到那梦寐以求的幸福可谓是毫无建树。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21世纪,拥有着古人无法想象的生活,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红利,但是我们的幸福真的比古人多吗?答案显而易见,大把的人觉得生命是一种浪费,漫长的人生时光不仅无法感受幸福,甚至常常陷入无尽的焦虑和精神内耗之中。


难道人是注定就得不到幸福吗?几千年了,人类所苦苦追寻的目标时至今日依然未曾改变,幸福到底是不是人类自己的非分之想?所谓知足者常乐,能够掌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状态,能够做到这点儿我想基本上就拥有了幸福。

哲学家密尔说:“自问是否幸福,幸福的感觉就荡然无存了。”只有在不计得失、全心全意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才会觉得幸福充实,直接去寻找反而不会奏效。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一书中说:“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你越是对他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可见,如果能够学会控制意识,那么就离幸福不远了。


米哈里提出,我们可以把幸福想象成一种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最优体验”;它像是一座里程碑,树立在追寻理想人生的旅途中。这种“最优体验”像是一名水手,握紧鼓满风帆的缆索,任凭海风吹拂发际,感觉船只破浪前行的愉悦,此时帆、船、风、海四者,在水手的血管中产生了一种共鸣。这就是“最优体验”。这种付出会让人有一种掌控感,是一种能够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能够想象的最接近所谓“幸福”的状态。

通过“最优体验”的理论,米哈里觉得“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在快文化当道的今天很少有人能够沉下心来去做,为了自己追寻的目标,认真分析,认真做好目标拆解,再逐个击破,去完成自己目标。这个过程的专注度,能够大大提高成功的概率和参与者获得感。就像书中所说,凡是以改善生活品质为目标的人,心流理论总能为其指出一条明路。米哈里通过大量的统计和研究发现心流理论在未来的影响力将更大。

当下的我们生活混乱,欲壑难填,怨天尤人,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地认定宇宙是为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存在的,然而现实却大相径庭-----生命中其实深埋这沮丧的种子。只要某种欲望一时得到满足,我们就立刻渴望得到更多。这种长期的贪得无厌,是追求知足常乐途中的另一重障碍。

如果一个人不靠信仰支持,试图仅仅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追求幸福,很可能会从极致的生理快乐,或社会公认的最具吸引力的事物着手。因此,财富、权势与性就成为他们奋斗的主要目标。然而这些并不能改善生活品质-----唯有直接控制体验感受,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此时此刻中汲取快乐,才能克服障碍,得到满足。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亚里士多德   中产   水手   全心全意   状态   人类   目标   理论   幸福   人生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