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野性的美,我提名她

约定采访的那一天,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是零下10 ,一片白雪茫茫的景象。牧民们在被热炉烧暖了的房间里醒来,吃过早餐,就走进呼啸的北风里,开始一天的劳作。

在电话的另一头,乌音嘎笑着说,这算是比较暖和的一天了。

在成为短视频博主的第5年,乌音嘎仍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介绍家乡。她的镜头之下,草原的生命力始终是蓬勃的坚韧的,即使是在万物收藏的冬天。

你会看见苍茫大地上,羊群向着落日余晖奔跑,牛群在冒着热气的饮水槽旁打闹,盘根错节的大树底下有积雪也有流水潺潺。与此同时,家家户户正在准备冬宰,卧足过冬乃至来年春天要吃的肉食……

这些平淡又鲜活的日常,都是乌音嘎的创作素材。自2018年1月7日,她在今日头条注册了账号“草原印象锡林郭勒”,视频连载至今已多达1728集。

对不熟悉草原的人来说,草原或许是远方的诗意,是“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稍显单薄的想象。

但对乌音嘎来说,草原从来不是远方,也不止一面。

忠实于自然

第一次点开头条号@草原印象锡林郭勒,你或许会有些不习惯。

这个账号下的视频大多不讲究精致的构图,画面不时晃动得厉害,像是随走随拍,又像是担心入镜的人发现镜头的存在而不自在。

文案上也别期待有密集的金句输出,五分钟左右的视频看完,最后可能只会记住一片爽朗的笑声,草原上呼啸而过的风声,以及五年来都没有换过的片头曲和背景音乐。

至于乌音嘎本人,什么衣服方便干活就穿什么,不会为了展示民族服饰,而特意穿上好看的蒙古袍。第一年就在穿的蓝色条纹毛衣现在也还是出镜的“常客”。

大多时候,她都是素颜出镜,偶尔甚至脸都没洗,或是因为一起床就要忙着喂羊羔,又或是草原上的风沙太大,洗了也是白洗。

头条号@草原印象锡林郭勒 主页上的1700多个视频,从头到尾,都忠实于乌音嘎的审美:真实,自然。

这是入行之初,她给自己定下的原则,只拍当下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拍摄才去做某件事,演某个情节。也正是这种不加矫饰的记录方式,让乌音嘎的作品多了一份粗粝的美。

屏幕前的每个人,可以追随着晃动的镜头,向隐匿在雪地中的羊群靠近。走着走着,注意力很轻易地被漫天晚霞吸引,才发现,没有高楼大厦遮蔽的天空,原来是那样亲近。

也可以跟着去看白雪皑皑的后山上依然倔强地挂在枝头的红果子,去看白桦林间闪现的野狍子,或是牧场里的新成员,一只没有下巴以至憨实得可爱的小牛犊。

无数多这样微小而奇妙的时刻拼接在一起,就能理解乌音嘎所说的,草原不仅是美丽的,更是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

更多时候,她是将镜头对准在草原上生活的人家和日常。

这些日常多半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和反转,只是无一不细致地展示牧区生活的点点滴滴:怎么煮手把肉,怎么从一锅牛奶中打出一层自己爱吃的奶皮子,怎么亲自操作挖掘机拆卸一个蒙古包,怎么打草、捆草、拉草和装草……

视频中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往往不是因为不加滤镜而稍显严酷的自然环境,而是世世代代与自然共生的,牧民们的生存智慧和情感联结。

经常出镜的,乌音嘎的妈妈,只要摸一摸母牛的尾巴骨,就能知道它的预产期是今天还是明天;乌音嘎的爸爸,能清楚地分辨是哪只羊羔走丢了,又是哪只母羊去年生了双胞胎。

牛粪是居家的燃料,羊粪是农场的肥料,秋天打的草是过冬的饲料,做完奶豆腐剩下的酸水则是牛羊的饮料,从草原收获的一切,竟没有一处是可以浪费的。

大自然的馈赠也养成了草原人的淳朴、热情的性格。你帮我从市场里拉回一车大白菜,我就帮你腌上一年份的泡菜。只要你需要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放下自己手头上的活。

四季的流转就这样藏在无事发生的每一天,以及无数多的生活细节里。可能是一场雨夹雪,冬天就来了;也可能是一场风裹黄沙,春天又到了。

不需要勇气

在大草原长大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几乎每个内蒙人都有被问倒的时刻。那些奇怪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你们那没有公路吧”“是骑马上学吗”“高考会考射箭吗”“水管里流的是牛奶吗”“是不是都住在蒙古包里”。

发生在乌音嘎身上,更不一般的提问是:“你们也吃西红柿炒鸡蛋这类家常菜吗?”

那是2013年,18岁的她第一次走出草原,到800多公里之外的呼和浩特读大学。新生军训时,一位来自四川的同学从她的蒙语姓名一路追问到西红柿炒鸡蛋等细节。

最初被问到类似的问题,乌音嘎总是有些不知所措,不理解她所熟悉的生活有什么新奇,跟其它地区的同龄人有什么分别,明明很多体验都是相仿的。

但提问者那显然不是开玩笑甚至有些认真的语气,让她意识到,外界对她的家乡锡林郭勒的认识还是过于有限了。

事实上,大草原是有公路的。比起骑马,更为普遍的交通方式是骑摩托和开小车。想要出门找邻近的朋友玩,如果有耐心,也可以自己慢慢走上一个钟。草原上其实很安全,家长们基本不会担心在外面乱跑的孩子遇到车祸、小偷和狼。

只是在还未通电的2011年以前,上厕所需要走到离家几百米远的旱厕,冬天如果遇上白毛风,冷是其次,迷路才是问题。依靠风力和太阳能发的电,只够留到晚上照明用,要想在白天看电视或者除夕夜看春晚,得提前三四天就开始省电。

但习惯了,乌音嘎倒也不觉得有多难熬,从一箩筐的童年往事里搜罗出来的,更多是与快乐有关的回忆和情绪。

她还记得小时候跟着爸爸一起干活,他用镐头起开牛粪再装满推车,她就将跟自己差不多高的车子推到堆放点,来来回回在被冻住的地面上行走,摔跤是常有的事。

一天最开心的时候,是在家门口等爷爷放羊回来,远远地看见那骑马的身影,她就迎风跑去,只为了等爷爷将她扶上马鞍,然后牵着她走一小段路。

到了自己也能放羊的年纪,她就慢悠悠跟着羊群的节奏,一边在后头走着,一边采个花偷个懒,上千亩的草场都是她一个人的游乐场。

人生的前十八年,乌音嘎在大草原上自由地奔跑、嬉戏与生长,大学毕业后,她也很自然地回到了家乡锡林郭勒。

“对我来说,回家不是需要犹豫或者需要勇气的事情。”

这片土地上有她珍视的一切:一直理解并支持她的父母,两只爱撒娇的狗狗贝壳和树壳,以及任何大城市都不会有的自由,一推门就能看到的辽阔风光。她从未想过要长久地离开。

虽然回家的想法很清晰,但站在求职的十字路口,她仍旧感到迷茫,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

徘徊不定时,很偶然的,她在实习导师的建议下,唤醒了一个模糊的念头——向更多人介绍自己的家乡,用短视频创作的方式。

当时的内蒙古还没有任何一个短视频博主在拍摄草原生活,没有人检验这条路径是否可行,但在当时的乌音嘎看来,“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也就没什么可失去的”。

于是,她带着一部手机和一个三脚架,在零下30多度的雪地上找素材、找角度,反反复复不知道重拍了多少次,才拍下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作品。

人都冻得麻木了,但生活也自此有了新的奔头:“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的生活。”

渺小却强悍

回想大学时期,被老师问及毕业后要从事什么职业,乌音嘎还记得,当时周围大多数同学的目标都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只有她一个人的回答是:成为一名记者。

只不过这个理想随着考研失败夭折了。虽然兜兜转转没能走上最初设想的道路,但她最终还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见证家乡在时代浪潮下的变迁。

如今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车,当颠簸难行的土路置换成了水泥路,他们送孩子到县城上学只需要40分钟,节省了近一半的时间。

牧民们不仅从蒙古包、土房子搬进了更宽敞明亮的砖房子,也引进了各类现代化机器,不断改进传统的畜牧方式。

从前秋收时节,一户人家可能要连续忙活15天以上,才能彻底结束一份打草的工作。现如今,拖拉机、打捆机、铲车、拖车等设备齐上阵,不过是两三天的功夫。

通电通网之后,几户人家合资在山顶上安监控,就能环视上千亩的草场,防止马群相互串门;在水井旁安个水泵,就能轻松地打够上百头牛羊一天的饮水量。

打草打得直不起腰来,顶着寒风外出巡场,边数数边按压水井上千次,等等痛苦的回忆都成为了过去式。而这些变化,又悉数收纳在乌音嘎的视频创作里。

从第一期视频发布到现在,5年时间已经走过。

通过短视频创作,乌音嘎将更全面也更真实的草原生活向更远的地方传播,无形中也助推了家乡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许多区外网友慕名前来游玩,还有投资商联系乌音嘎,有意在她的家乡投资经营民宿。

如今的乌音嘎,也在短视频博主之外,解锁了全国青联委员、西乌珠穆沁旗旅游形象大使、内蒙古直播电商协会副会长等多重身份。

除了短视频拍摄,她还在尝试直播带货,推介牛肉干、奶食品、牛羊肉制品、奶茶等草原特产,目前已带动地方特产销售收入达800多万元,全盟对外宣传有效播放量过4亿次。

与此同时,她也是当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者之一,希望借此平台带动更多电商或是自媒体领域的青年创业者们,一起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走过的足迹,逐渐深入草原的各个角落——配合西乌旗扶贫和商务部门为7户精准扶贫户传授互联网知识,并发放牲畜运输补贴4100元;协助“京蒙对口扶贫计划”为锡林郭勒盟贫困旗县产品线上销售200多万元;参与多伦县蔡木山乡白音卜罗村的“马铃薯仓储库扶贫计划”,帮助当地老百姓直播带货、解决销路……

虽然生活变得日渐忙碌,但乌音嘎感受到了草原生活的另一种自由:“没有说违心的话,没有做违心的事,而是一直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随着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在她之后,三农领域的视频创作者渐渐多了起来,头条号@草原印象锡林郭勒不再是观众唯一的选择。

但乌音嘎的心态始终很平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一直坚持下来并拥有自己的受众,她觉得已经足够幸运。

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有一处几乎不被人在意的风景。

那就是每年春天到来时,掀开牛粪才会看见的刚刚发芽的小草。因为长期见不到阳光,这些小草会比周围正常生长的小草更矮小更暗黄,但却也是可爱的,有着强悍生命力的。

“那么渺小,那么弱小却还要破土而出”,这是乌音嘎最喜欢的草原景色。


作者 | 奔波儿灞

编辑 | 吴丽雪

统筹 | 杨园园

排版 | 静 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水井   牛粪   内蒙古   羊群   野性   草原   家乡   印象   方式   更多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