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价值成长的三大关键:定战略、找人才、找资金

作为企业家、创始人,要永远放在心里的有3件事:定战略、找人才、找资金。近期我们调研了近300家企业后,发现这3件事在优秀的企业创始人的精力分配上,基本会有一个合理的占比。


首先,对于企业家来说,企业经营当中至少50%的时间要拿出来定战略,诸如未来一年企业干什么,和哪些客户合作,供应链怎么实现高效升级,团队如何实现新的优化,等等;


其次,30%的时间要用来找人才,企业战略定好了,是需要人来执行落地的,要找到人才来匹配短期、中期、长期战略;


最后20%的时间要花在找资金上要激励团队中的优秀人才。三件事的时间、精力占比基本上是5:3:2,企业家真正把握好这样的时间分配模型,企业通常就会发展得很好。


我也见到过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渐渐地发展就停滞了。为什么呢?有时候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家天天在市场一线抓销售,90%的精力都用在销售上,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天花板就是企业家个人销售能力的天花板,他已经不是创始人,而是一个销售总监了。换个场景,在技术研发型企业里,企业家如果天天在实验室搞研发、抓设计,那也不算是创始人,而是科学家、CTO了。


所以我们说,企业家把时间、精力进行合理分配,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战略先行:理清国家“BP”,制定确定性发展战略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依托的发展驱动力分别是:初期主要靠项目驱动,把事情做好;之后是机会驱动,在多个机会中选择赛道做深耕;然后是能力驱动,去积累更专业的能力;最后是战略驱动,做长期布局。


企业的战略设计与能力体系总体包含两个模块: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战略制定主要是进行信息的分析后,确定企业定位、商业模式、竞争战略等,也就是制定战略目标和路径;战略实施就是确保战略目标更好地实现和执行,主要包括组织建设和流程设计,同时利用信息系统为管理提供决策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商业生态是战略驱动型的商业生态,这就决定企业的战略要跟国家的战略相匹配。


如何分析国家的战略?


我们知道,企业在融资发展中有一份BP,也就是商业计划书。同样,国家也有“商业计划书”,只要是写在里面的行业变革或具体量化的数字目标,基本上都会完成。我们国家的商业计划书跟企业的商业计划书不一样,它有三份,分别是短期1年、中期5年和长期15年内,我国的各个产业和行业,将会迎来哪些变革和调整。


第一份短期1年的“国家商业计划书”,就是每年3月初两会上,总理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

第二份是中期5年的“国家商业计划书”,即“十四五”规划;

第三份是长期15年的“国家商业计划书”,那就是“2035年远景目标”。


企业、行业、国家就好比是点线面的关系,企业的战略制定,必须跟行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相匹配,才能获得政策支持和政策红利,行稳致远。而国家的三份“BP”,就是企业制定战略所必须参照的资料。


二、人才跟进:构建确保战略落地的组织人才体系


企业战略制定之后,就需要构建确保战略落地的组织人才体系,战略越清晰,所需要找的人才画像就越清晰;同样,企业家找到的人才越适配,搭建的组织体系越科学,就更能确保企业战略的落地实践。


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在从0到1的阶段,因为财力物力等资源有限,在人才的职能分工、组织的流程搭建上往往是不够规范的,企业家自己也常常身兼数职,既是火车头又是火车轮子,时不时还要担任发动机的职责。但是企业要想做大,尤其是中小企业,必须将企业发展的动力从创业者的“个人能”转化为“组织能”,从老板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组织红利。而组织建设的核心还是人才,一切都是人干出来的。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人才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何时,都要尽可能找到你所能找到的最优秀的人,有些人才可能留不住,但是至少不会因为他的加入而拉低整个团队的工作水准。


三、资金匹配:企业的资本化本质是人才的资本化


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的审批制、核准制的时代,和中小民企没太大关系,但现在,资本市场开启全面注册制改革,其中一大关键便是“IPO常态化”,资本市场大门已经彻底打开了,例如,2019年7月22日开市的科创板,截至目前,已有近60家未达到盈亏平衡点的亏损企业实现IPO融资发展,2021年11月15日开市的北交所,正在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一年来有120余家企业实现北交所上市,其中近80%为中小企业。所以,企业一定要去学习和理解股权性的资金、“直接性”的资金、资本市场的资金带给企业什么价值。


我经常会对企业家讲,要不要投资机构的钱?这不重要。有没有投资机构愿意真金白银地认定企业值钱?这很重要,因为这代表了企业长期成长价值的预期。


直白地解释,就是一位企业家找了10家、20家投资机构,跟他们沟通的结果都是“对不起,我不投”,这个答案意味着在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IPO大门打开的时代下,企业并不具备长期价值成长的预期;


但如果一个知名投资机构,愿意拿出1000万、1个亿,真金白银投给企业,认定企业未来会值1个亿、10个亿,企业家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说“对不起,我不要”,对自己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将充满信心。


如果企业家已经决定融资了,那就需要思考,企业融资的目的是什么?融完资之后怎么用?


我认为企业融资之后,关键就是要实施“人才资本化”。也就是一定要为找到的人才给予匹配的价值,给他们资金,给他们股权。这个时候,企业的股权无论是用来从外部吸引人才,还是在内部进行股权激励,都是行之有效的。企业大力增加专业人才,增强技术创新,从而带动产品与服务能力的升级,这样就能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可持续增长,并助推企业新一轮融资的估值提升,以此形成正向飞轮。


定战略、找人才、找资金,这三个事是相辅相成的,资金可以助推人才,人才可以确保战略落地,进而实现更大资本化价值,这是企业家必须做好的三件事,也是中小微企业价值成长的三大关键。


*本文作者张奥平系知名经济学家、创投专家,增量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人民网人民创投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山东省青企协特聘经济顾问、山东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协会特聘经济顾问、山东省财金投资集团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广州市天河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顾问、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专家委员、越南建设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正和岛资本服务中心顾问等,2021年获南开金融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青年经济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资金   战略   价值   人才   企业   红利   企业家   关键   组织   时间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