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投资:变局之中的新逻辑|甲子引力

科技创新,逆流而上。

12月7日上午,2022年甲子引力科技投资峰会拉开序幕。

2022年中国的创业投资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硬科技投资变为新的主流,获得了大量的关注。这一领域本身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艰深的专业术语和带有颠覆性的运作逻辑阻却了一些火热的投资新人。

本次峰会,甲子光年邀请了诸多深耕硬科技赛道多年的顶尖投资人展开巅峰论道,就硬科技赛道最受关注的问题,给出关键信息和答案。依靠多年的投资经验,他们就近两年内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给出了独到的观点。

多位业界顶级精英的汇聚、碰撞,整合出了硬科技赛道的投资方法论,也描绘出了未来投资领域的时代特征。


1.科技创新,逆流而上

开场,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盛希泰为观众带来了题为《科技创新,逆流而上》的主题分享。

回顾21世纪后的中国20年,在2020年之前,伴随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国诞生了一批非常伟大的企业与企业家。在他看来,在2021年后的未来10年,中国必将进入一个新的“专精特新”时代。而这两个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科技对“原创”的重视。

科技创新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也是我国作为大国经济的压舱石。中国目前在全球化中所处的位置与遭受到的压力,核心原因来自于中国的崛起。尽管目前中国一部分低端产业在向海外流失,但与此同时一些高端产业也开始在中国出现。伴随着中国以举国之力发展科技,未来5年中国一定能够在科技贸易金融三大领域进入新的局面。

盛希泰直言,目前中国的科技创新与国外的科技强国还是有差距的,中国自主科技创新的道路依然非常漫长,也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全球科技领先企业分化持续加大,中国科技企业还需要不断迈门坎。严格意义上来说,2022年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里,没有任何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来自中国大陆的硬科技公司,这非常值得人们深思。

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需要有效突破“卡脖子”问题,但机遇和挑战共存,目前国内在硬科技方面所遭遇的低自给率问题,从另一个视角而言也是国内科技发展的机会。盛希泰认为,整体来看,在科技全球化、科技的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机遇多于挑战。

目前,不管在数字时代领域还是在实体时代领域,中国已经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在数字时代领域,中国的互联网出海非常成功,很多模式与产品都输出到国外,另外包括元宇宙,包括软件国产化的云计算领域,中国都有非常大一个份额。

而在在实体世界领域,电子制造业迁入中国,而一些低端产业正在向东南亚外迁,这说明中国的成功。中国要想向中高端发展,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卸掉一些低端产业,正如20多年前欧美的转型一样。中国的硬科技产业,一定会像美国、日本等国家一样,成为投资的重点领域。

硬科技投资在中国不仅是一个伟大政治正确的口号,更是真正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方式。国家举国之力也要解决这问题,未来十年一定是一个主要的方向。科技与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翼,科技需要资本的支持,而资本也需要科技创新实现增长。未来科技发展一定会是引领接下来十年中国发展主旋律。


2.硬科技投资,不畏远行

在接下来的圆桌对话上,达泰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叶卫刚、复星创富联席董事长徐欣、国科嘉和董事长&管理合伙人王戈、国寿股权公司管委会主任张蕾娣共同就“硬科技投资,不畏远行”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的一级市场融资规模同比2021年前三季度下降了10%,融资事件数同比2021年前三季度下降了30%。面对融资规模与融资事件数的紧缩,几位硬科技赛道的资深投资人表示,他们整体的投资节奏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但在具体的投资选择上会有微调。

达泰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叶卫刚表示,达泰资本以往主要是以A轮投资为主,这两年会将更多的精力前移至天使轮,更多地参与项目的孵化。并且在赛道选择上会更倾向于近期具有较好落地场景的细分赛道,比如在泛人工智能领域中,达泰就瞄准了汽车的电气化和智能化。

受到整体局势变化的影响,今年许多中后期一级市场的项目遇到了一些问题。不过,至少对于头部机构来讲,早期项目的融资机会还是比较积极的。

对于项目的判断,国寿股权公司管委会主任张蕾娣表示,投资人要仔细推敲企业的技术能力。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讲,技术能力所构建的核心竞争力应该要有长期的可持续性,无论是跟创新企业还是和行业内传统企业相比,都应该具有独特的竞争能力。

复星创富联席董事长徐欣表示,硬科技投资要用全球视野来评估投资标的的质量和潜力。科技不仅是赋能全球的,甚至是跨越赛道的。真正有实力的硬科技项目具有极高的跨赛道投资价值,不仅第一增长曲线非常明确,第二增长曲线其实也可以看清。

国科嘉和董事长&管理合伙人王戈总结了硬科技赛道的投资方法论:第一,技术方向要正确,团队要具备技术实力;第二,技术产品化路径要通顺;第三,产品要能够真正解决用户问题,还要具备足够高的市场空间。


3.心有所护,LP视角下的科技投资新变局

第二场圆桌对话由深圳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刘湘宁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合伙人欧阳琦玮中复前沿总裁&创始合伙人袁立、苏州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卢锦艳、天津泰达资本&天津津联国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洁紫荆资本董事总经理钱进共同展开,深度讨论了“LP视角下的科技投资新变局”这个话题。

面对当下中国科技投资领域发生的变化,深圳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刘湘宁表示现在LP增量,有70%都是来自政府引导基金的出资。在政府带动下,越来越多社会资本关注、投资硬科技。现在中国科技产业很多关键领域遭遇“卡脖子”问题,但同时也是挖掘筛选有潜力的硬科技项目的好时机。

对于科技投资局势的变化,中复前沿总裁&创始合伙人袁立提议“顺势而为”是最好的方法。现在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很多传统行业企业都出现了巨大的转型升级需求。这其中的增长空间就是应运而生的大机会,也是资本需要大力投资的主要方向。

作为国资母基金性质的引导基金,天津泰达资本&天津津联国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洁表示,目前国内外市场环境快速变化,产业升级不断加速。未来中国硬科技发展必将越发聚焦于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例如芯片安全、信息安全、健康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安全领域目前是国资投资里非常清晰的条线。

“未来不是单兵作战的时代。强强联手、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做一些产业投资联盟是未来的发展的趋势。”对于中国科技投资的未来,苏州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卢锦艳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合伙人欧阳琦玮提议LP要不断自我学习迭代,才能够在各自领域找到最优秀的投资标的和GP。

紫荆资本董事总经理钱进补充,GP也应该更努力地探索,如何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持续增强的情况下,给LP带来更多收益。“硬科技时代,过去广撒网的投资方式很可能将被聚焦专业方向和持续加持的投资方式取代。”

科技发展会引领未来10年中国发展主旋律,相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发展科技的原创,发展先进制造,中国一定发展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甲子   科技   赛道   合伙人   引力   变局   中国   逻辑   资本   领域   未来   基金   产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