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药”行情是个伪命题,没有长逻辑就会成为投资坑

作者:微信公众号~老孟的投资分析圈

随着防疫措施的调整,三年来习惯的方式需要改变,所以大家也都在调整心态;就像上学时有老师管着,而离开学校后,反而不知道怎么学习了。从大众的心理来看,更多是抱着“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的想法,不管会不会生病,先储备点药再说。对此,股市上又开始刮起一股“囤药”行情,看似有赚钱效应,但因为防疫政策和大家心态的往复变化,其实这种热点行情是在左右摇摆的。对绝大部分人而言,追这种热点,大概率会被坑。

首先,在此之前,防疫概念已经被热炒过,现在已经进入“兑现”的时候。也就是大部分人都有这个想法或者都关注这类媒体消息时,其实已经晚了;早期先知先觉的资金已经开始逐步退场了,预期的业绩也都已经反映在股价上,因此现在并没有什么太大上涨空间。比如以岭药业,从9月底的19开始涨,不到2个月时间就涨到了48,快速涨了1.5倍;即使未来业绩有大幅增长,估值也提前到位了,甚至因为预期过好,估值都偏高了。

其次,“囤药”行情并不具有持续性。很多人看到的是现在大家买药买断货的情况,但这是大部分人的第一思维就能想到的事。而继续进一步考虑,后边一定是越来越放开,大家也就越来越习惯开放后的生活方式,等过段时间发现也没啥事之后,就没啥“囤药”的冲动了。所以,药品销量紧张只是一时,长期的情况反而是扩产能、降销量后导致的大量积压;大家想想2020年上半年的口罩生产情况就能明白。因此,短暂看似对医药企业有利,实则长期反而会造成业绩阻碍。

第三,再过渡一两个月,经历三年的防疫状态大概率就会回归正常了,这会让很多医药企业从原来的高预期也回归到正常增长逻辑上来。到时候没有了业绩超预期的想象,之前被推高估值的企业也就撑不住了,现在的过渡期正是之前资金离场找人接盘的时候。未来回归正常后,医药行业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也就会成为焦点,比如创新药的研发难度大、业绩提升有限;集采对于行业业绩的影响,不光杀估值,还要杀逻辑;还有就是医保改革,减少不必要的医药和医疗器械使用,也极大影响医药行业业绩。这些都极大的改变了原来医药行业的估值逻辑。

很多人会问,现在是有风险了,那早前咋没有看到机会,没能吃到这么早期的大段涨幅呢?确实,现在看很多医药个股的近几个月涨幅,是很好的赚钱机会;但这也只能是事后看到的事实,属于上帝视角,在初期基本没有几个人能有把握来断定会涨这么高;不信可以去翻翻股吧中之前的帖子,就知道有多少人在上涨途中中纷纷跑路了。因此,这也是老孟不做短期热点或短期投资逻辑的原因,虽然能碰巧赚大钱,但这只能靠运气,长期按这种方式做下来,并不会有多大胜算,反而被打的概率很大。而少数能靠此赚钱的,往往会靠资金量大和信息优势成为镰刀,等得就是追进来的韭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逻辑   行情   热点   销量   防疫   概率   命题   医药行业   业绩   资金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