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辽宁省抚顺市治下的双井沟村为例,“田园双井”产业带来的思考

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

其中,清原政府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了“4+4”三年发展计划,即:大生态、大旅游、大能源、大健康“四大产业”的产业定位,旨在把清原建设成为沈阳、抚顺等大中城市人群的大生态后花园,进而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实现三者的共同发展。

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生态环境和优势,坚持“四河之源、全域氧吧、大美清原”的旅游定位,充分挖掘山水、古迹、冰雪、民俗等旅游资源,从而形成一条充满特色的旅游线路,打造独立的品牌。

在现阶段中,清原县要抓住全国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的大环境和大机遇,快速推动清原旅游的开发建设,未来整个清原县旅游发展格局为“一城、两带、一环、六个集聚区、多点”。

清原县草市镇双井沟村的“田园双井”田园综合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沈吉高速出口2.2公里,距202国道1.1公里,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该项目由抚顺天诗格润农业有限公司主导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2.2元。

目前,“田园双井”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借助清原县发展全域旅游的资源优势,以“4+4三年发展计划”为引领,以“乡村合作社+企业”为开发经营模式。

不仅可以促进双井沟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各个产业的融合。全村以田园综合体为产业依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康体娱乐、民俗文化、特色农产品等乡村旅游项目,促进农民返乡创业、增收。

遵循旅游客源市场运行规律,以双井沟村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地域文化为基础,围绕田园综合体的五大功能板块构筑整体格局。

双井沟村田园综合体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为基础,形成空间错落有致,层级结构分明、功能多样的休闲、养生、运动、农事体验与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双井沟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进步。

自然资源角度的产业融合发展条件

(1)区位资源

双井沟村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草市镇,和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相邻,是辽宁的东大门,该村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具有便捷的交通。

双井沟村距离沈阳市仅有175公里,距抚顺市128公里,距长春市208公里,距吉林市220公里,其目标客源城市仅需2小时的车程即可达到景区。

(2)农业生产资源

目前,该村有将近4000亩的耕地面积,其中旱田、水田以及森林的面积分别是2988亩、1000亩以及850亩。

在该村中,其农业支柱产业是玉米和水稻等作物的种植以及水面养殖。在农业生产中,还是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家庭作为基本单位,这类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生产效率低。其中,水田每亩的产值是2100元,旱田每亩的产值为1000元。

该村种植的水稻为超级稻和稻花香等品种,每亩产值约为550公斤。

(3)自然条件资源

该村冬寒夏热,其为温带大陆性季节气候。通常在9月的时候,该村就会出现初霜,在5月的时候出现终霜。

在11月时,该村的土地开始封冻,在3月底开始化冻,通常在4月底是土地会化通。从整体上看,最深的冻土层会达到1.7米。

该村的土地有超过90%的土地为暗棕壤,有8%的土地为水稻土和草炭土,剩余的为白浆土。

(4)地形地貌资源

在地势上,双井沟村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其从南到北的地形图如下图所示,在该村的区内,西北两侧为山地和丘陵,中间区域多是平缓的地势。

在该项目中,其地形变化较大,海拔处于380米至510米之间,差距达到了130米。这种特点有助于打造不同体验的旅游项目,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

(5)旅游资源

双井沟村中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小型水库的数量有4座。其中,双井沟水库和六队水库的资源较好,可以进行开发成为旅游水库。

而甘井沟水库为饮用水水源,按照我国现行的规定要求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不能开展建设。

双井沟水库控制面积8.0平方千米,坝型为心墙土坝,长260米、高72米、溢洪道宽19.6米。六队水库为小型均质土坝,坝长240米,高度达到了8.2米,共控制11.5公顷的流域面积。

兴利库溢洪道堰顶净宽30米,输水洞洞长31.9米,保障水田灌溉1000亩。

在现阶段中,有一个超过300多亩的采摘园建立在双井沟南侧。该采摘园主要种植的是金红苹果。

每年农历8月份左右,该采摘园都会开放让游客进行采摘,其余时间将由园区工作人员采摘水果进行贩卖。

同时,还采摘园还种植了将近500棵的李子树,后又种植了大片的油菜花,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由此可以发现该地具有开发乡村旅游的基础。

该村中具有丰富的泉眼,例如该村中的自来水井就是由泉眼提供水资源。在

该村中,其两侧的山体上有很多自然泉眼,有两个泉眼较大,能够一直流淌,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与此同时,该村的地质景观比较独特,为玄武岩地质景观。在该村南侧的山脊处,还有较大的玄武岩棱柱状地质景观。

社会人文角度的产业融合发展条件

目前,双井沟村共包括了4个自然村,分别是上堡村、双井沟、王小堡、甘井沟等,目前有240余户村民,全部为满族。

全村约70%的是老年人,农民人均年收入5400元,该村青壮年人口数量较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劳动力流失问题,很多耕地使用粗放型的生产模式。

此处曾为努尔哈赤和金日成的避难所,附近英额门,为努尔哈赤命名,为清朝的边界。草市原为驿站,供草料的场所,故为草市,原名为白银屯。

双井沟村隶属于清原满族自治县,满族文化展示及风情体验将会是一大亮点,向游客提供唯独满族所特有的美食,感受满族丰富多彩的满汉全席和精美的民间小吃,让游客们感受舌尖上的满族文化。

村内甘井沟水库东北侧有一洞口名为狐仙洞,香火一直很旺盛。为方便村内外居民祭拜、参观、游览,村内居民自发在狐仙洞所处山地东西两侧,修建2.0米宽登山游步道,形成环形游览线路。

根据狐仙洞的传说,打造景石配以传说文字,再配合导游讲解,可吸引有信奉相关民俗文化的游客。

市场角度的产业融合发展条件

(1)人口基数提高,推动消费与产业相融合

人口基数同最低消费力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人口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消费市场。

目前,我国田园综合体的规模越来越大,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开始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步入新阶段。

根据数据显示,在2019年时,我国田园综合体项目,以及乡村旅游受到了游客的追捧,游客人次接近21亿人次,收益农户的数量达到了670万户。

在最近几年中,“田园双井”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借助其独特优势,对重点片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开发,分析了其布局,借助旅游观光产业和生态农业的方式,提高地方资源的利用率,有效提升当地对游客的吸引力。

对于当地的企业而言,其可以以当地的特色作为核心进行开发,形成本土的自由品牌,融合各类涉农产业,包括采摘基地、有机果蔬培养等,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2)城镇化进程加快,提升市场需求增加

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品质提高的最直观表现,就在于人们对旅游的质量与需求日益提高。人们开始更加倾向于选择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体验式田园旅游的形式。

此外,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也逐渐拉到了人们与乡村之间的距离,在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城市中,人们开始渴望回归乡村,拥抱自然,远离污染,享受绿色、环保与健康的食品,感受农业生产生活的自由与闲适。

正是在这样的需求驱动下,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业迅猛发展,田园综合类项目也不断涌现。

“田园双井”受到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实现优势产业同其余产业的融合,并提升其有效性。

特别是对于类似于清原县这样的地区而言,其以农业发展为主体。从整体上看,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涉农服务业,后者的发展对城镇化具有积极作用。

不论是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层面上,都可以得知产业融合的发展可以推动城镇化进程。

“田园双井”的发展模式,是以有机蔬果采摘为基础,然后以此为基础,推动休闲旅游,从而实现涉农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相融合,进一步拓展产业链。

“田园双井”结合了自身的优势资源,实现了制造业、工业同涉农产业之间的融合,同时还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岗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也会转变自身的产业机构,从而深度融合多个产业;新兴产业会随着休闲旅游功能区的发展而加快发展速度。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在推动城镇化发展时,以自身资源为基础,发挥优势,实现全面的“城镇化”,包括产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

只有这样,才可以融合各类产业,推动农村的整体发展,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突破口,推动农村发展。同时,借助该方式,能够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良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清原   抚顺市   满族   田园   辽宁省   产业   综合体   水库   乡村   游客   旅游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