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火炉煮方便面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高中时,回到县城的中学就读。原因很简单,考市区的一中没考上,其它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如县城一中,再加上伯父伯母都在县中任教,算是有关系可以得到照顾。

回县城上学,我是开心的。可能是童年在农村和县城生活的印记太深,进市十几年,除了普通话变得标准,我始终无法融入所谓的市民生活。就拿吃饭举例,同样的囊中羞涩,市里人吃涮羊肉不叫涮羊肉,叫什锦涮锅,以菜为主肉为辅,绝不丢面;我们吃涮锅,菜是解腻的,若买不起肉,我家宁可不吃也不会去琢磨什么什锦涮锅。

伯父一家在县城住的是平房,只有两间,因有姐姐在,我不方便借住,只能住校。我是喜欢住校的,感觉没有长辈在身边看着,自在。哪怕学校的住宿条件十分简陋:宿舍为两排平房,大通铺,一个宿舍住十几个人,由于距离水房较远,怕水管在冬天冻蹦,宿舍是没有上下水的。洗脸需要拿着脸盆装着牙刷毛巾走很远去水房,顺便打壶热水拿回来喝。

厕所是公共厕所,在回宿舍的路上,紧挨着“怪树林”。怪树林乃是学校各种传说传言的聚集处,一堆小树没有规律地随意生长,歪歪斜斜,乱七八糟,晚上上厕所,树林子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怪声,有点吓人。所以,女生宿舍远离此处,算是学校对女同学的照顾。

我不属于本地学生,报名较晚。入校的时候,宿舍已经没有我的位置,好在有伯父伯母的面子,学校把我安排在了看管宿舍大爷的办公室,白天他上班,晚上归我们睡。“我们”包含着和我同样情形的另外两个人,比我大一级,以岁数论,他们是大哥二哥,我是小弟。

县城中学的学生们学习很刻苦,早上不到五点就有人去教室点着蜡烛做习题,一直做到六点半教室通电改为早读。晚上下晚自习是在九点半,给学生们留出洗漱时间,十一点熄灯,不允许点蜡烛,防止引起火灾。

我和宿舍的大哥二哥不同年级,只有下了晚自习才见面。我们汇合后不是去拥挤的水房洗漱,而是先去小卖部吃包方便面。

学校的小卖部是单独的一间小平房,父子俩经营,就住在里面。小卖部很有过去乡村供销社的样子,浅蓝色的窗户棱条已经在岁月中斑驳出了木头的原色,门下半部分包着铁皮上半部分是小窗户,把手上系着粗皮筋儿,可以自动关和。

夏天还好,冬天的小卖部四处透风。好在它面积小,货物多,生一个炉子即可满屋如春。小卖部生的火炉不大,我们管它叫小火炉。这个小火炉是常年不熄的,它是小卖部赚钱的利器,可以煮方便面。

高中时节,学生们青春活力,不管饭点吃得多饱,一会儿便消化殆尽,时常腹感饥饿。尤其是下了晚自习,多数男同学都会找点吃的,最受欢迎的是方便面。

家中条件不好的同学,吃方便面是不会去小卖部的。他们合伙批发一大箱子放在宿舍中,吃的时候也不用饭盒,直接撕开面袋,把调味料洒好,开水直接倒进去泡,熟了后捏着袋子吃。

条件允许的同学,则会选择去小卖部的小火炉上煮一包。我们宿舍的三个人是小卖部的常客,一来二去和老板熟悉起来。到了小卖部,我们如果要的是六丁目之类的,老板会从柜台上拿方便面的同时再拿出三个鸡蛋三根火腿肠;如果我们要的是福满多之类的,老板则不给我们拿鸡蛋。反正总价一样。

煮方便面得自己煮,老板提供锅碗一次性筷子。锅是小号铁炒锅,有鸡蛋时先放鸡蛋再放面,调料一股脑洒进去,不盖锅盖,我们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等着。三四分钟后,锅里面将熟,把火腿肠放进去打个滚,然后全都盛到不锈钢小盆里。三个人停止说话,吸溜着面条,咬着嫩滑的鸡蛋,时不时咬一口火腿肠,感受下吃肉的美妙。

煮方便面有时人多,需要等待。等待最难熬,锅里的香味散发,旁人吸溜面条,惹得自己不住吞咽口水,真想冲过去帮他们赶快煮熟。

冬天时候,小卖部老板会提供醋、辣椒和咸菜,不要钱,也不主动端出来,熟客们知道,会和老板要。香喷喷的方便面,倒上一股子醋,拌上辣椒油,就着咸菜,吃得满脑门的汗。外面寒风呼啸,小屋子里面热气腾腾,厚厚的棉门帘阻隔了两个世界。

吃煮方便面既是饱腹,又是休闲。一天紧张的学习,到了晚上脑子都是蒙蒙的,吃点热乎面,直接冲散了脑中的懵懂。吃碗面简单洗漱一下,回到宿舍能睡个好觉。

毕业后,宿舍三个人天各一方,各有境遇,偶尔联系,总要说起高中时的生活,煮方便面的事说了无数遍也不觉烦。或许,我们都在感叹回不来的青春,毕竟那是我们最纯真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火炉   方便面   小卖部   平房   伯父   县城   散文   鸡蛋   宿舍   老板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