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难做,我们该如何去面对?

据清华大学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一共有46万家公司宣布倒闭,一共有310万左右的个体工商户注销。而今年大学生的毕业人数为1076万人,而全年的人口出生人数预计将跌破1000万大关。这意味着以后会人人都能上大学,人人却不见得都能就业。

我们再来看看收入,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为15560元,折合每个月2593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8463元,折合每个月3077元,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只是增幅不大。大家会说这年头,买卖这么难干,就业形势这么严峻,有增幅就不错了,可不能这么看,我们还得看看通胀问题!

根据央行公布的2022年二季度货币数据显示,M2余额同比增加11.4%,就是市场上的钱多了,而二季度全国GDP的增速是0.4%,两者相差11个百分点。所以说您涨的那点工资都赶不上印的钱多,那点涨幅还有什么可值得欣慰的呢!

这个数据是随手在网上看到的,虽然是二季度的数据,但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因为我都不用查数据,三季度的恶劣程度要比二季度严重的多,我想这点大家应该能形成共识,作为房地产业的高光时刻金九银十,都草草谢幕了,这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消费项目销售额上不去,他所涉及的上下游产业更是不行,这里面所涉及的人群何止千百万呐。

说到这,大家都会说你这不炒剩饭吗,这又有谁不知道呢,放心,张公有话说这个节目就是炒剩饭也会炒得别有一番滋味,让您啊吃完了还想来。回到主题,面对这么困难的环境,生意如此难做,我们该如何走下去呢?

今天我就从身边的一个例子,来同大家以聊天的方式探讨一下,若对您有益那就太好了。

在我老家有一家饭店,到现在为止干了有20多年了,现在生意很好,一年弄个20多万很正常,就这还肩负着看孙子的任务,今年孩子让爸妈接走了,怕到一年级跟不上课,去地级市念了幼小衔接幼儿园,孩子这一走,两人弄这20来万就更轻松了。

可能大家感觉20万不多呀,您要知道他家的成本非常低,门店是自己家的,厨师是老板自己,不顾人,就两口子干,这20万是纯剩下的钱。在一个镇上,这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买卖了,生意不好做肯定也影响到了他家,但是影响不大,因为他家不知不觉地转型成功了,他们可不知道什么“转型”这样高大上的词,那咱就聊一聊它的经过。

饭店一般承办酒席较多,而且大家会感觉承办酒席会很挣钱,人多、还不挑食,成本可控性强。其实单桌吃饭的客人利润更高,因为单点菜的一般都是请客、谈事情、答谢等酒局,饭菜质量要求高,技术含量高,利润也就高,跟工厂一个道理。

一、2005年左右,一户人家办酒席,跟老板说订便宜点的套餐,为了省钱嘛,如果坐席的人问起来,还需要老板替我兜着点脸面,就说好东西市场不好订,没订到货。老板也是想留下这买卖,毕竟竞争太大了,就答应了,没成想这东家散席后,跟客人遍地去说,本来我想订点好席面,可他家要哈没哈真是愁死我了,就这样钱没挣到多少,坏名声传出去了,要知道这坐席的人多、面也广,都是周边每个村里的。完事后,这家老板痛定思痛,以后这种生意就不做了,把周围有脸面、优质的客户服务好就行了。

二、2012年左右,街面上起了一家很大的饭店,雇了两个厨师,厨师还有配菜的,四五个服务员,老板拉买卖也很卖力,基本每天都有承办酒席的,忙的不亦乐乎,那半年弄得这条街面上的饭店基本都没有买卖,一年后一盘点还亏了10万元,就关门了。

原因:一是席面的价钱上不去,贵了不去你那办啊,能拉来买卖肯定也得给管事的送礼这也是成本。二是两个厨师每个月至少一万二三,配菜的、服务员每月工资也得一万吧,再加上杂七杂八光在人工上花钱一年就得三十万,还有饭店成本、买菜、买肉、买佐料的成本。三是再加上饭店老板不是厨师出身,厨师让进什么牌子就进什么牌子,成本无法控制,其实街面上有很多自制的豆油、花生油、麻汁、香油等等,既便宜味道还好。

当时这家饭店老板就感觉他们干不长,就有意去向零散吃饭的客户转型,专心研制出了几道菜品,再把之前的菜做得精致一些,将餐具、盘子、大盆都陆续的换了代,以上门吃饭的客人为主、入户送菜为辅,躲避与那家饭店的无序竞争,顺利的存活了下来,那一年老板说街面上倒了好几家饭店,他家也挺难受的。

三、2017年左右,街面上又有了好几家饭店,主要是三家(包括他们家),他家孩子在城市里上班,孙子没人照看,就送来老家,老两口既要照顾不到一周岁的孩子,还要经营这家饭店。

农村其实主要以代办酒席为主,还有每年节气的日子外地打工者回来一家人在一起吃个饭,就在饭店订餐往家里送。老两口因照顾孙子,也改了策略。提高办酒席的规格,继续抓住上门吃饭的老顾客为主的策略,入户送菜也成为了主要的战场领域,另外两家主要竞争代办酒席。因为农村还是认便宜居多,再加上村里管事的从中也能在酒店里得到好处,这块市场还是不小的。

三家算是各有所长、差异化竞争,但到了2020年的春天疫情全国性蔓延,居家隔离、禁止堂食是经常性的,堂食也是规定了标准,不能接待超过三桌或五桌,但可以往家里送菜,就算放开也是关关停停的,饭店没办法做规划,导致另外两家买卖受影响非常大,而这家饭店由于近三年来一直针对的是单桌吃饭的客人,必定对菜的品质和服务的要求比代办酒席要高,反而生意没受到影响。名声越来越好,只要单桌吃饭都愿意要他家的,好吃!

2022年下半年镇上盖万人社区,工地就在这家饭店所在的街面以北,工程量非常大,要盖12000人居住的二层小楼,这些工人不是本村镇上的也要吃饭,虽然10月底疫情再次严重了,可往那里送菜不影响,买卖好的不得了,外地人是哪里越忙越去哪里吃,这是人之常情!

说到这里我们用点专业性的知识替这家老板总结一下:

05年通过一件事情严重影响了商家的信誉,利润还低,老板对此事及时止损,不能光顾着热火朝天,无形的商誉是决定饭店能否长久走下去的根本,无信而不立。

12年的恶性竞争,通常新商户都是通过低价策略与老商户竞争来抢占市场,价格不是很低新商户没有优势,价格太低那他就是找赔钱,面对后者老板没有硬杠,采取了迂回战术,瞄准了来钱比较慢的零散客户,走产品差异化营销,慢慢的熬过了困难期,而别家的饭店有关门的,能挺到最后的就是胜利啊。

17年由于家庭原因,老板不得不做出转型:一是提高代办酒席的标准。二是提升菜品质量与配套服务,将单桌客户牢牢抓在手里。由于三年内不断落实转型策略,为利润高的单桌客户市场带来了好的声誉,也为在有疫情的情况下不影响生意打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感受到,像传统领域的行业也不是到了没法干下去的地步。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但我们的共同点就是:

一是不要浮躁、心态要平和。不要想着挣快钱、挣大钱,困难时候只要能稳中求进,便是好势头,都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是拉不开差距的,差距是在经济形势差的时候,毕竟现在都到了国家与国家比惨、比烂的时候了。

二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产品体验感好不好、质量好不好、服务好不好都很关键,只要有了核心竞争力,老买卖家活下去很容易的,兴许还能挣不少钱。

三是国家很倡导回归乡村,这不是空谈,接下来会有很多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好项目要逐步落地的。这老两口一年的收入也妥妥的中产阶层了,不比在大城市挣得少,成本低干活的工作量就相对较低,就能看见利润。所以说外面如果很难混,回家乡兴许是个不错的发展。如果您那也是个拆迁社区,1-2万人的基数,做个买卖挣钱还是不难的,相对来说家乡竞争力比大城市小多了。

这次节目也是想给大家鼓鼓劲,看国家这政策方针新冠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小,后期会陆陆续续能放开了,虽说最近刚造出来个词叫“流动性管理”,那也是不让静默管理的无奈之举,相信明年3月后一定会进入正常时期了。大家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做规划,困难的时候都挺过去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住,祝大家财源广进、生意兴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生意   孙子   街面   酒席   厨师   他家   饭店   老板   成本   买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