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对“二十条”新政设置熔断机制

二十条出台的时机没有掐在完美的时间窗口期,是因为全国没有出现动态清零的那一刻,但也等不起。基于病毒本身致病力趋弱和世界防控实践成果的综合判断,11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放风,11月11日调整方案出台,且称二十条新政,其本质是“优化”,但各地在实践操作上变成了“放松”。

二十条后,且看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过程中自我发挥如何占了上风,把“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变成“撤除核酸检测点”,把“不能一封了之”变成“连夜把大学生赶出校门”,文旅部门把“不得限制流动”变成“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允许景点对游客“不问来路”。

试问,撤除核酸检测点后如何落实二十条中依然要求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连夜把大学生赶出校门如何防治风险外溢,这不是一放了之吗?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不就等于说“你来吧,我只检你”,此等做法如何与“动态清零”的基调不背道而驰?动态清不了零的原因就是这种“唯有活水源头来”的祸害!

洞察力极其敏锐如见微知著的人民日报“仲音”已连发七文解读二十条宗旨“防控不是放松了而是要求更高了”,强调“动态清零”仍是基调“不要让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前功尽弃”。

但是已经在持续的这种人为放松做法和各行其是的地方(部门)发挥已经事实上在“禁止一封了之”的不科学不负责的做法上正走向“一放了之”的矫枉过正状态。本愚坚持我在11月14日提出的建议,国家一定要对可能“失控”的政策设置熔断机制。比如一个时间熔断或两个数据熔断,即到12月5日(新政满一个月)或者全国(不包括香港、澳门)无症状感染者达到3万人/天或者确诊人数达到3千人/天情况下,重新判断,调整政策,不能不管“放”,不然真的会出现“使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前功尽弃”。

政策上要敢于直面挑战,敢于纠偏,不要硬着头皮“一条胡同走到黑”。

防疫上级部门在新政实施期间,一定要对“剑走偏锋”的玩法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对其他地方起到指导和警示作用,让二十条成为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的新纪元,不要走到“熔断”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新政   前功尽弃   核酸   清零   做法   机制   成果   风险   部门   建议   政策   动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