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头条 - 地球可自我调节温度,气候危机是杞人忧天?

大家都错了?地球无论进入极寒时代,还是进入超级高温时代,最终地球都是“适合”人类居住?

没错!这个研究的确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要是这样的话,似乎我们进行地球的维护也没有什么作用了一样,反正,最终地球都可以在数千年内进行“自身调节”。

这究竟是什么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是不是我们做得事情都是“徒劳”的,是不是真得毫无用处了?

地球能自我调节,变得宜居?

据环球科学报道,地球在数十亿年间经历了多次剧烈的气候变化,但生命一直在延续。长期以来,科学家猜想一种叫做“硅酸盐风化”的地质过程可能在调节地球碳循环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以及全球气温的变化对它们进行相应的调控。最近,在一项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第一次使用真实数据证实了这个猜想。

基于此前一项研究中的古气候数据——数据记录了过去6600万年间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研究人员利用随机微分方程分析了这些数据中可能存在的特征模式,尤其是在一定地质时间尺度上与控制全球气温有关的数据特征。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种“稳定反馈”机制,它可以抵消气候变化的影响,但可能需要几十万年才能实现。

通过对地球经历的气候变化模式研究来看,我们地球经历过火山爆发时代,经历过冰川时代,还遭遇过太阳辐射等巨大改变时代。

但是,在过去的37亿年之中,我们地球的生命也在随之改变之中。而对于地球生命而言,我们也是轮换地进行更变,包括我们说理论上地球经历过“五次生物大灭绝”过程。

但是,地球变得不适应居住了吗?并没有,我们地球生命除了更换之外,地球还是那个地球,依然是适宜居住的。

而这里面就是可能存在地球的自我调节,其中硅酸盐风化就是最为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发生巨变之中,硅酸盐风化就会缓慢地通过化学反应,吸收大气之中的二氧化碳,然后将其存入海洋沉积物之中,从而实现气候变化的机制调节。

在2022年4月,我国在《EPSL》杂志上,也发表了关于这种物质在气候变化的成果,也说明了:

大陆硅酸盐风化通过吸收大气CO2影响气候,同时该风化过程受控于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即硅酸盐风化过程对气候变化形成负反馈。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它确实可以提供一种地质上恒定的“力量”——来控制二氧化碳和全球温度。而这次还通过对比记录过去 6600 万年全球平均温度变化的古气候数据的研究,也发现了确实存在这种模式,即地球的温度波动在数十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受到抑制。

所以,地球可以在数千年内调节自身温度,真的吗?

还真的是存在了。该结果首次使用实际数据证实了稳定反馈的存在,其机制可能就在硅酸盐风化上面。

当然,其实这个结论就是——地球自我调节存在,可能是硅酸盐风化的调节。所以,这似乎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一个“福音”,毕竟地球的气候变化之下,就需要这种调节是最好的,而这次又是肯定了调节存在,那真的是“天大好消息”!

从调节的机制来讲,似乎的确可以不用害怕,担心了,毕竟终究地球会让我们处于一个“适应居住”的条件。

但是,我们发现这个机制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如果将时间稍微延长——随着地球温度在较长时间内波动,这些波动在地质意义上可能调节的能力就变小了,在超过100万年的时间尺度上,似乎没有任何反复出现的全球温度调节的能力。

也就是说,这种反馈机制存在,在时间跨度过强之下,也会消失。换句话说,有时间段是稳定的存在,但是也有时间段是不存在的,那对于我们所处的地质时代,是不是真的有这个功能,这个就无法判断了,没有数据表明这种机制一直控制着地球的气候,这就是问题。

那高温、极寒也不怕、人类白担心?其实,还是需要担心的。

在2022年之中,我们遇到的40度,50度以上的高温,很多人都承受不住。

当地球升温达到1.5度,2度之后,就可能出现60度,甚至70度一样的高温,那这样的温度不说我们人类了,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可能都难以存活。

更何况这个地球的“自我调节”机制到底多久会出现,维持多久,我们都是未知的。

气候危机进入倒计时

4月4日,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公布了第六次评估(AR6)的第三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报告发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厉警告:

气候变暖问题已来到最危急的时刻,未来3年,是我们最后的机会,避免气候灾难需要采取非常规的极端措施。

这次IPCC发布的警告被《自然》杂志使用了“迄今为止最明确的、空前强烈的警告”等字眼,并表示未来3年是我们最后的机会,根据模型表示,按照目前的全球排放增量,2025年之后,全球排放量只有迅速下降才有50%的机会将升温控制在1.5 之内(2015巴黎协定1.5 目标),但这显而易见是不现实的。

联合国警告说,地球正走向“气候灾难”。10月27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报告称,最新数据表明,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2.4至2.6 。

报告指出,根据现行政策,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8 。无条件的国家自主贡献可能会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6 。科学家警告称,这一水平将对人类和自然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这个夏天,北半球整体进入“烧烤”模式,不仅我国,西欧、南欧、南亚和北美等多地都出现了极端高温。随之而来的火灾、干旱、电力紧缺、农业受损等,与战争和高通胀相互叠加,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持续的气候灾害提醒我们,地球的“生命体征”正在减弱,“气候临界点”将很快被冲破。

气温上升2 时的海冰融化将造成海平面上升。图/SCIENCE

据媒体报道,今年夏天法国、日本、韩国等拉响了热浪警报,英国气象局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异常高温红色预警;美国多地高温破纪录,加利福尼亚州山火越发频繁,一些地区极端高温甚至熔化了高压电缆;高温叠加干旱已引发从葡萄牙到巴尔干半岛的山林火灾,导致数百人死亡;在加拿大温哥华等地,高温让一些车窗热到爆裂。

越来越多国家遭遇严重旱灾和洪涝。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在肯尼亚、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约有1500万人受到严重干旱影响。肯尼亚去年下半年就有140万头牲畜因干旱而死亡;索马里部分地区出现40年来最严重缺水情况;在埃塞俄比亚,干旱侵蚀了至少400万农牧民的生计。今年4月,南非东部遭遇严重洪灾,400余人因此丧生,近百人失踪,数千所房屋被毁,4万余名民众无家可归。

英国气象局科学家尼科斯·克里斯蒂迪强调,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正在迅速增加,极端天气事件“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到本世纪末,它们将不再是极端事件”。气候灾害对全球生态系统、公众健康、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学校教育等多个领域造成了严重影响。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显示,50年来全球共报告了1.1万多起自然灾难,造成200万人死亡,物质损失达3.64万亿美元。“气候灾害的数量持续增加,可能会带来粮食减产、贫困、饥饿,并加剧一些地区的不稳定和冲突风险。”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人类面临的375种传染病中,218种(即58%)传染病在某种程度上因气候灾害而风险增大。

据世界气象组织数据,今年这种规模和程度的热浪在未来几十年中会越来越频繁,无论人们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是否成功,高温等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都将至少持续到本世纪60年代。

世界气象组织在今年5月发布的最新全球气候变化更新报告预计,在2022至2026年间,全球年平均气温暂时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摄氏度的可能性为50%,且这一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大洋洲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地区之一。图/NASA

中国是全球因热带气旋和风暴潮灾害冲击损失最严重的10个国家之一,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这种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在全球性气候问题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能否避免最坏的结果,取决于各国的行动。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 所言:

“今年必须开始采取行动,而不是明年;这个月,不是下个月;今天,而不是明天。”

地球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

位于地球两极地区的南极和北极,一直被视为是未来人类最后的“宝藏”。

因为其不仅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于此同时,那里还冰封着大量的纯净淡水,冰山对于地球所有生命而言,无疑是意义非凡的……

可随着气候变暖,世界上最大的冰山A68a居然已经“名存实亡”!

专家担心随着一些冰架持续崩塌,越来越多的冰山将会分解、消融,长此以往,必将会引起海平面上升,直至威胁数以亿计人类的生存!

或许自诞生之日起,命运对冰山的注脚就早已写下——漂泊一生。

虽然就短时间而言,“史上最大冰山的消融”并不会对海平面一下子上升,可是随着南极洲持续变暖,这样的事件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常见。

想一想,要是这蕴藏了全球90%冰量,全球70%淡水量的冰盖渐渐消融,它们排开的海水,无疑会让沿海地区遭受毁灭性淹没……

细思极恐?事实上这样的“假设”早就成为了现实!

过去百年间,南极增温率接近2 ,很多冰架都在经历着非正常速度的崩塌。

高兹塔王子道、拉森口、拉森A、拉森B、伍迪、穆勒和琼斯冰架……

6座南极冰架,在过去的30年里彻底坍塌!

而这样的物理变化,正在南极多处上演……

因着这些变化,率先受到冲击的,自然是当地的生态系统。

随着冰川消融,与之一同消失的更是企鹅的家园,纪录片《在世界尽头相遇》里的这一幕震惊过无数人:

一只企鹅在扭头脱离了大部队后,就头也不回的往内陆走去。

有人试图解救,却被动物行为学家阻止:

“即使你这次抓住它,它还是会再次掉头,因为它一心求死。”

而这早已不是第一只自杀的企鹅。

2016年,冰山坍塌,导致15万只企鹅因捕食困难死亡;

2017年,南极总数达4万只的阿德利企鹅,仅有2只新生小企鹅幸存……

2020年,帽带企鹅的种群数量距上一次测量直接缩水了75%。

且由于冰川消融释放大量淡水,许多已适应咸水生活的藻类和浮游类生物也会遭殃!

南极岌岌可危,地球另一端的北极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全球变暖,冰川消融的大背景下,北极圈的生态已经遭到了诸多冲击,例如北极熊捕食猎物必须站在浮冰上,可没了浮冰,意味着更多的北极熊将被困在陆地上,不能追捕海豹、海象等猎物。

饥饿至极的北极熊,只好到人类的垃圾场里寻找食物。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显示:未来35至40年,预计北极熊数量将减少三成以上。

又例如失去海上浮冰的海象,只能爬上海岸或悬崖,一天之内,就有18只海豹因吃疯长的毒海藻死亡,冰越来越薄,母海豹也难以如期生产,好些出生不足12天的小海豹,早早的就夭折了。

高温是一切问题的源头吗?

不仅仅,气温的升高只是全球气候危机最先呈现的一个结果。

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在那个生态系统顽强却单一的地方,数不尽的冰川原本是它对抗气候变暖唯一的武器,但如今,却也成了最先折断的武器。

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现如今,超过三分之一的南极冰架区域可能面临坍塌,这意味着会有“难以穷尽的淡水”流入海洋。全球除了要直面“大鱼海棠”的风险之外,

碳化合物、甲烷、汞和远古疾病哪个不要命?

其实到如今,全球变暖早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事实。它不是戏剧化地突然到来,海水倒涌,城市淹没,海平面上升在一夜发生,而是以缓慢的、让人根本觉察不出来的速度缓缓进行的。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快醒醒吧人类, 地球已岌岌可危!

减少碳排放,从现在就可以做起。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图文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世界气象组织   冰川   气候   南极   地球   硅酸盐   杞人忧天   高温   气候变化   温度   生态   危机   自我   数据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