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研究:产业化指日可待,钠电未来可期

(报告出品方:光大证券)

1、 宁德时代加码布局,钠电有望加速发展

1.1、 宁德时代加码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可期

钠离子电池是一种“摇椅式”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类似,均 利用离子在电极之间的反复脱嵌迁移进行充放电。钠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 池内部钠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出,经过电解液迁移到负极;在外电路中,电子从 正极迁移到负极,从而保证电荷平衡。此时正极处于贫钠态,负极处于富钠态。 放电过程则与之相反,电池内部钠离子从富钠态的负极中脱出,经过电解液迁移 到正极;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迁移到正极。

宁德时代布局钠离子电池,钠电产业化未来可期。宁德时代在 2021 年发布 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后,致力于推进钠离子电池在 2023 年形成基本产业链。22 年 7 月 30 日中科海钠首条钠离子生产线落成,一期产能 1GWh,预计 2022 年 底实现钠电池产能 2GWh。龙头企业加速钠电产业化布局,未来钠电产业链有望 加速发展。已知钠在地壳中丰度远远高于锂(锂在地壳中丰度为 0.0065%,钠 在地壳中丰度为 2.74%),且地域分布上钠分布更为广泛易得(地域分布上 73% 的锂资源集中在南美洲,而钠资源呈现广泛分布)。随着市场对锂电需求进一步 扩大,原材料碳酸锂盐价格持续上涨,截至 2022 年 11 月 7 日,碳酸锂价格涨 至 57.9 万元/吨。由于锂电池成本大幅上升给产业链带来较大压力,钠离子电池 凭借天然的成本优势有望在未来成为锂电池的补充。


钠电成本下降空间大,生产工艺类同锂电有望快速发展。钠离子电池工作原 理及电池结构与锂离子电池相似,且钠电和锂电的电池工艺也较为接近,前期研 产投入比较小,多个制造环节技术相似,如三元锂电池和钠电的层状氧化物正极 材料均为烧结工艺,生产线之间转换成本低,国内多家锂电龙头已加码布局钠电。 全球锂离子电池发展数十余年,行业技术较为成熟,可为钠电发展保驾护航。

1.2、 钠离子电池成本低、充电倍率高、低温性能和安全 性能良好

锂电、钠电的材料有所区别,钠电降本空间大。钠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 极、电解液、隔膜等构成。正极(负极)包含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等,均 匀涂布在集流体上。其中,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以及集流体的降本空间较大, 而电解液、隔膜则与锂离子电池相似,有一定的成本压降空间。

钠离子电池正负极的材料成本相较于锂电更低。正极方面,传统锂电行业的 正极材料通常为三元锂盐和磷酸铁锂,钠离子电池的正极除了层状金属氧化物和 聚阴离子化合物路线外,还增加了普鲁士蓝类化合物路线,其中层状金属氧化物 是最为主流的正极材料;钠离子的电池负极材料则多以硬碳、软碳为主,硬碳在 钠离子负极材料中占据主要地位。硬碳层间微孔较多,石墨化难度较高,也具有 可逆容量较高、低电压等优势,商业化可实现度大。另外,中科海钠创新性地使 用无烟煤作为负极前驱体替代石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钠离子电池中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等关键辅材的成本也更低。电解液方面, 由于钠电的电解液构成和锂电较为相似,溶质有所不同,由钠盐代替锂盐,浓度 也有所降低,有成本压降空间。隔膜方面,钠离子电池可以沿用传统锂离子电池 隔膜,更换成本较低。另外,钠电适配的玻纤隔膜的价格更加低廉。集流体方面, 锂离子电池中的负极集流体必须使用价格更高的铜箔。而在钠离子电池中,由于 在集流体部分钠离子并不会和铝发生合金反应,因此可以用价格更为低廉的铝箔 替换铜箔,同时铝箔由于不易在低电压氧化,因此可以实现 0V 运输,降低电池 运输的安全风险。同时钠离子电池支持双极结构,节约连接成本。


钠离子电池充电倍率高于锂离子电池,具有宽工作温度的优势。钠离子电池 展示出比锂离子电池更好的低温充电性能。根据《高效率高安全钠离子电池研究 及失效分析》(周权),钠离子电池高温放电(55 C 和 80 C)容量超过额定容 量 100%,低温-40 C 放电容量超过 70%额定容量,且可实现在低温-20 C 下 0.1C 充放电,其充放电效率接近 100%。在高功率方面,钠离子电池同样具备优势, 实验室层面目前已经实现钠离子电池在 5C~10C 倍率下的快速持续充电以及 10C~15C 倍率下的快速持续放电,并达到 2051W/L 的超高功率密度。钠离子电 池可满足-40 C~0 C 的工作温度范围,且 5C/5C 循环寿命超过 2500 周,超过了 商业化同等规格型号的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及倍率性能。根据宁德时代提供的数 据,钠离子电池能够在 15min 内充电至 80%,而中科海纳制造的钠离子电池则 能够在 12min 内充电至 90%,其充电速度远远优于锂离子电池在 30min 充电 80%的速度。

钠离子电池安全性能高,循环寿命和能力密度低等缺陷有待改进。从安全性 角度分析,由于钠离子电池选用的正极材料钠盐和负极材料碳类均展示出较强的 稳定性,使得钠离子嵌入脱出时不会发生反应,同时能避免产生枝晶。在安全性 测试(加热,过充、短路、跌落、针刺、海水浸泡等)中,钠离子电池能做到不 起火爆炸,展示出良好的安全性能。钠离子电池目前存在的短板在于循环寿命较 短,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超 5000 次循环寿命,钠离子电池目前整体的循环寿命 在 2000 次左右。另外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为 120~180Wh/kg,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仅为 100~150Wh/kg。近期同兴环保联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立“中国科大-同兴环保储能电池 材料及器件联合实验室”,面向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开发,计划两年内提 升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至 5000 次以上。宁德时代第二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有 望追赶上磷酸铁锂电池,达到 200Wh/kg。 提高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进一步降本。低能量密度的电池需要消耗更 多的辅材和制造成本,从而会增加电池每瓦时的价格,因此提高钠离子电池的能 量密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成本优势。根据《钠离子电池机遇与挑战》(曹 余良),只有当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 120Wh/kg 时,其成本才能与 110Ah 的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芯相当。

1.3、 钠离子电池应用场景广泛,储能、低速电动车等行 业多点开花

储能、船舶、电动车需求加码,钠电应用场景广阔。中国已明确“双碳”目 标,并推出能源、制造业等各行各业行动意见。未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占比 将大幅提升,2021 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11%。根据 发改委预测,到 2050 年,仅光伏发电就将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约 39%。随着风 电、水电、光电的占比不断增加,发电量受季节等影响加大,而储能系统通过充 放电对发电端的输出进行调节,平滑发电曲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等发 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及全球储能尤其新型储能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1 年,全 球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 18.3GW,同比增长 185%。EVTank 预测钠离子电池将在 2025 年之后实现产业化发展,乐观情况下,预计 2026 年在中国 市场空间可达到 369.5GWh,其理论市场规模或将达到 1500 亿元。


钠离子电池性能、成本等优势显著,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储能技术 分为电气式储能、机械式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热能式储能。电化学的项目数量 居首,其中占比最大的又是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作为最接近锂离子电池的电 化学储能技术,凭借其低温的稳定性能以及安全性,可作为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 储能领域的重要补充技术,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钠离子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远低于锂离子电池,优势明显。 一方面,随着锂离子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和成本传导,钠离子低廉的材料成 本为其起量创造了巨大空间。另一方面,在储能系统总的投资成本中,除材料成 本等初始投资成本以外,循环寿命也是影响储能度电成本的关键因素。根据中科 海纳官网,当初始容量投资在 500-700 元/kWh、循环次数在 6000 次时,钠离 子电池储能系统度电成本可实现0.217-0.285元/kWh;当循环次数在8000次时, 该成本可下探至 0.2 元/kWh 以内。若钠离子电池能够进一步改进电池结构和工 艺,提高其循环寿命,则可进一步降低储能电站的度电成本,以满足大规模储能 商业化应用的要求。

政策加码,储能市场大有可为。8 月 25 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推动 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 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 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 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随着技术的突破和产业链不断完善,钠离 子电池的成长潜力巨大,有望在储能领域大放异彩。

钠离子电池也可广泛运用于低速电动车市场、电动船舶市场中。低速电动汽 车的主要类型有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个人多功能车、电动低速越野车和电动低 速重型车辆。根据《全球低速车市场 2022》(GGII 发布)预测,到 2026 年, 低速电动车市场预计将达到 82 亿美元,2022-2026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12.0%。 据国际市场研究公司 Research and Markets 发布的《2015—2024 全球电动船 舶、小型潜艇及自动水下船舶的市场报告》预测,到 2024 年全球电动船舶市场 的规模将达到 73 亿美元,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钠离子电池在低速车领域有逐步替代铅酸电池、与锂电池互补的趋势。目前 传统的电动两轮车等低速车领域大部分均使用铅酸电池,但由于废旧铅酸电池含 铅及铅酸液等物质,对环境污染严重,循环寿命远低于锂电和钠电,且铅酸电池 重 量相 对 较 大 ,工 信 部 于 2018 年修订 的 《电 动 自行 车 安 全 技术 规 范 (GB17761-2018)》中,对电动两轮车的整车重量、续航里程、连续输出功率 都做出了规定,两轮电动车的整车质量不得高于 55kg。因此,在我国电动两轮 车不断发展的当下,钠电作为锂电的重要补充技术有望逐步替代低速电车领域的 铅酸电池。


2、 正极材料各有所长,层状过渡金属氧化 物路线最为成熟

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通常认为,正 极材料的性能(如比容量、电压和循环性)是影响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 以及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目前研究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是过渡金属氧 化物、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和聚阴离子化合物等。

2.1、 钠离子电池正极:成本显著低于锂电池正极,部分 生产工艺设备与锂电重合

钠和锂有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因此钠离子电池的结构、原理与锂离子电池 基本相同。目前钠离子电池的单位能量原料成本(0.29 元/Wh)显著低于锂离子 电池单位能量原料成本(0.43 元/Wh),因而更适用于低成本的规模储能领域。 钠电正极材料的生产工艺设备与三元锂电正极材料产线有一定重合,在设计时针 对个别工序考虑一定的冗余厂房空间和设备,即可根据市场需求将三元锂电材料 产能灵活切换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能。

2.2、 过渡金属氧化物:层状氧化物技术相对成熟,循环 性能有待提高

过渡金属氧化物结构式为 NaxMeO2,其中 Me 为过渡金属,包括 Mn、Fe、 Ni、Co、V、Cu、Cr 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可分为隧道型氧 化物和层状氧化物。当钠含量较高时,一般以层状结构为主,主要由 MeO6八面 体组成共边的片层堆垛而成,钠离子位于层间,形成交替排布的层状结构。而当 氧化物中钠含量较低时,主要以三维隧道结构的氧化物为主,隧道型氧化物具有 独特的 S 型和五角形隧道。


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技术相对成熟,已实现量产,但循环性能有待提高。中 科海纳的钠铜铁锰氧化物即采用了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技术,现已实现 145Wh/kg 能量密度,是铅酸电池的三倍左右。但是,层状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 由相结构的特点所决定,而相结构又与原始态的钠含量、层的稳定性、钠原子周 围的环境等因素相关。同时由于钠离子半径较大,在电化学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 相结构转变的发生,相结构转变一方面存在能垒,影响离子在体相的扩散;另一 方面复合的相变过程存在较大的结构变化,造成循环过程结构的瓦解,影响循环 性能。 隧道型氧化物结构稳定,循环性能较好。隧道结构的氧化物由于存在 Mn-O 八面体的相互支撑,分子结构从平面的层状结构转为立体的隧道结构,大大提高 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钠离子在嵌入脱出过程中,材料结构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稳 定。然而,这种材料初始钠含量过低,造成可逆容量较低,同时还存在材料首周 充电容量较低的问题,目前该技术多还处在研究阶段。

2.3、 普鲁士蓝类化合物:成本低廉发展空间广阔,但结 晶水问题是产业化难点

与无机金属化合物和聚阴离子化合物相比,有机材料在结构多样性、成本、 灵活性、安全性和可回收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中普鲁士蓝类化合物 (PBAs)具有较大的金属离子通道,可实现 Na +的快速嵌脱而不发生晶格畸变,同 时其成本低且毒性小,又可在室温下合成,因而被广泛研究。 普 鲁 士 蓝 类 化 合 物 具 有 三 维 通 道 结 构 , 具 有 较 高 的 电 压 和 可 逆 容 (155mAh/g),分子式 NaxMa[Mb(CN)6](Ma 为 Fe、Mn 或 Ni 等元素,Mb 为 Fe 或 Mn),并且成本较低,前驱体价格低廉、简单易制,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但是原料中包含氰化物(氰化钠等),有剧毒,基于环保和安全考量,目前我国对 氰化物相关的生产和销售管制严格,国内具备氰化物生产资质企业有限。


但是,普鲁士蓝类化合物中的结晶水会对分子结构造成影响,这也是该材料 产业化的壁垒所在。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共沉淀法、梯度取代 共沉淀法和单一热源法。沉淀法制备普鲁士蓝通常在水溶液中合成,在最终样品 中会存在微量的晶格水。这些晶格水在充放电过程中可能会脱出,与电解液中的 钠盐反应产生 HF,从而腐蚀材料,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宁德时代最新专利可将 Na2MnFe(CN)6 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水含量控制在一 定范围内,可以避免结晶水对于充放电和晶格结构的影响,使普鲁士蓝类正极材 料电池兼具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同时,通过选用不同的过渡金属离子, 如 Ni2+、Cu2+、Fe2+、Mn2+、Co2+等,可以获得丰富的结构体系,表现出不同的 储钠性能。 另外,普鲁士蓝类化合物也有倍率性能差、循环不稳定、库伦效率低( 90%) 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化合物结构中的空位会导致电化学性能降低、结构退化,且 H2O 会与电解质发生副反应。

2.4、 聚阴离子类化合物:更好的循环性能与安全性能, 成本降低后未来可期

聚阴离子类化合物具有多面体框架,框架十分稳固,可以获得更高的循环性 与安全性。同时多面体还可以产生诱导效应,提升充放电的电压。表达式为 NaxMy[(XOm)n-]z (M 为可变价态的金属离子,X 为 P、S、V、Si 等元素),聚 阴离子类化合物也较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使用寿命长。

聚阴离子类化合物主要分为橄榄石型、钠快离子导体(NASICON)、焦磷酸盐 和硫酸盐型。橄榄石型 NaFePO4在水溶液中稳定,可以搭配水溶液电解液,具 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处理简单等优势。NASICON(Na3V2(PO4)3)中钠离子位 于框架空隙中,拥有更快的钠离子迁移速率,同时可以作为正、负极材料,组装 成对称的钠快离子导体电池,经导电碳纤维包覆后,30C 倍率下循环 20000 周, 容量保持率为 54%,具有非常优良的应用前景。但因其使用价格高昂的金属钒, 目前造价偏高。

聚阴离子类化合物的产业实践相对较少,目前工业化合成成本较高,产业化 程度相比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低。同时这类化合物存在着电子电 导率和体积能量密度低的问题。相比于层状氧化物正极,聚阴离子正极具有更好 的热稳定性,从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但是其最大的缺陷是电子导电率低,无法 在大电流下充放电。所以,常通过包覆、掺杂提高其电导率,从而改善电化学性 能。

3、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公司梳理

钠离子电池企业里,宁德时代等企业加快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鹏辉能源、 星空钠电等企业的多条生产线均已投入运行。中科海钠也在近日落成全球首条 1 GWh 钠离子生产线,钠创新能源预计 2022 年投产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中游四 大材料初步产业布局也已形成。正极材料方面,容百科技在正极材料方面已具备 初步量产能力,当升科技、振华新材、钠创新能源也紧随其后积极推进产业化进 程。负极材料方面,中科海钠与华阳集团合作开发无烟煤负极,贝特瑞、杉杉股 份、中科电气等具有生产硬碳的丰富经验,已实现为钠离子硬碳方面进行大批量 供货。电解液方面,钠创新能源已有 5000 万吨电解液投产,多氟多已商业化量 产电解液,新宙邦、瑞泰新材等均已推出相关电解液样品。铝箔企业中,鼎盛新 材、云南铝业等均开展新能源动力电池用铝箔项目,为各大电池生产厂商提供助 力。原材料方面,主要是二氧化锰、钒矿、氰基氧化物,多家国内公司具有成熟 生产经验,其中湘潭电化已和宁德时代达成合作供给电解二氧化锰。


4、 投资分析

4.1、 振华新材:锂电正极材料快速扩张,钠电稳步推进 增量可期

振华新材成立于 2004 年,并于 2021 年 9 月 14 日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 市。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提供 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储能领域产品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2022 年前 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99 亿元,同比+180%,实现归母净利润 10 亿元, 同比+286%;Q3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 45 亿元,同比+206%,环比+56%,实 现归母净利润 3.4 亿元,同比+211%,环比+5.1%。受益于下游客户需求释放, 正极材料量价齐升,公司业绩有所增厚。公司聚焦锂电材料单一主业,锂离子电 池正极材料业务贡献几乎所有的营收和毛利。


三元正极产能建设加速,稳步丰富锂电产品布局。2021 年末,公司义龙二 期项目投产,公司锂电正极总产能增至 5 万吨/年,其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生产 能力 2.6 万吨/年;2022 年 H1,公司对贵阳沙文一期项目进行技改,预计 2023 年 Q1 技改完成并投产,技改后的产能将达 1.6 万吨;年产 1.2 万吨沙文二期项 目预计 2022 年 Q4 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此外,公司年产 10 万吨义龙三期项目 主要产品为高镍、中高镍以及中镍三元正极(兼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 项目总投资 62 亿元。据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披露,2022 年底公司正极材料产 能预计达 7.6 万吨,23 年 Q1 达到 8.2 万吨。2025 年公司整体产能预计达 18.20万吨。截至 22 年 Q3,公司中高镍 6 系低钴单晶材料已实现批量销售,超高镍 9 系三元单晶材料已实现吨级产出并销售,公司锂电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积极推进钠电技术布局,产线兼容凸显规模优势。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选择层状氧化物路线,截至 22 年 Q3,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二代产品处于吨级 送样阶段,预计在 2022 年 Q4 完成主要客户初步评估,进入小批量试用阶段。 二代产品相较于一代产品在克容量、首效等方面具有一定改善。在钠离子电池正 极材料领域,公司已形成多元素协同掺杂技术、晶体结构调控技术、低 pH 值及 低游离钠控制技术、形貌尺寸及颗粒粒径调控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可有效提高 钠电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空气稳定性,改善钠离子电池的高低温性能、循环 稳定性及倍率性能。针对上述核心技术,公司已提交 4 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相 关的专利申请,形成初步专利布局。此外,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与公司三 元锂电池产线兼容,规模优势较为显著,公司三元材料生产工艺为三次烧结工艺, 经过适当调整,可兼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两次烧结工艺)。公司积极推 进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研发以及专利布局,锂电、钠电产线兼容性强,公司 钠电业务发展可期。

4.2、 美联新材:锂电隔膜布局进展顺利,钠电正极材料 成本优势显著

美联新材成立于 2000 年,于 2017 年 1 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公司 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高分子复合着色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客 户提供塑料着色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国内色母粒行业领先企业。2017 年公司通 过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美联隔膜有限公司进军锂电隔膜市场,2018 年公司通过 控股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切入精细化工领域,2020 年成功进入 熔喷无纺布市场。受益于下游的旺盛需求,三聚氯氰销售收入及毛利率的大幅增 长,公司 22 年前三季度业绩因此有所增厚。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 入 17.8 亿元,同比+44.4%,实现归母净利润 2.5 亿元,同比+1482.39%;Q3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3 亿元,同比+32%,环比-17.9%,实现归母净利润 5750 万元,同比增加 6400 万元,环比-43.5%。


深入布局色母粒、精细化工、锂电隔膜三大板块,看好公司长期发展。色母 粒板块,公司现有色母粒年产能约 9 万吨,公司正不断巩固各产品在中端市场的 竞争优势,并逐步突破国际领先企业在高端产品市场的垄断,扩大高端产品市场 份额。精细化工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营创三征是国内乃至全球三聚氯氰行业的 龙头企业,现有三聚氯氰年产能 9 万吨。隔膜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徽美芯已 有 1.5 亿 湿法隔膜产能投产,另有 1.5 亿 湿法隔膜产能即将建成投产,合计 3 亿 的产能于 2022 年下半年逐渐释放产能,另规划有约 10 亿 的产能正在陆续建设中。根据公司公告,公司 2022 年、2023 年的隔膜产品出货量预计分 别为 5 千万平方米、4 亿平方米。另外,熔喷无纺布方面,公司新建的 2 条水刺 无纺布及防护服用无纺布生产线已投产,年产能约 2000 吨,成功为国家疫情防 控工作贡献力量。 前瞻布局钠电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白)系列产品,原材料成本优势显著。公 司前瞻性布局钠电。2022 年 8 月 8 日,公司及其他投资人以投资款总额 4,500 万元对华钠新材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华钠新材 7%的股权。华钠 新材主营钠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和销售,此次参股有助于公司开拓钠电材料业 务。与此同时,公司正在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白)系列产品,助 推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2022 年 9 月 19 日,公司与七彩化学签署《战略合作 协议》,拟共同投资 25 亿元建设“年产 18 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项目”, 该项目拟分三期建设,一期、二期、三期分别拟建 1、5、12 万吨生产装置,一 期预计于 2023 年底建成投产。公司技术水平优异,目前普鲁士蓝正极材料 50 吨中试生产线已投产,并已通过部分电池厂商的检测。另外,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营创三征布局有 30 万吨液体氰化钠产能,能够为该项目提供原材料配套,自给 自足,成本优势显著,有望在未来贡献可观的利润。

4.3、 百合花:“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双主业驱动发 展,布局钠电正极材料乘钠电东风

百合花成立于 1995 年,2016 年 12 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公司目前主要从 事有机颜料、中间体和珠光颜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是国内有机颜 料行业综合竞争力领先的龙头企业,现有年产 4 万吨有机颜料和 1 万吨配套中 间体的生产能力,具备全色谱生产能力。目前公司正在向新能源材料板块进军, 待 2022 年的募投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形成“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双主业的发展格局。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3 亿元,同比+5.7%,实现 归母净利润 1.9 亿元,同比-15.1%,主要系公司主营产品销量同比下降、能源、 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下降所致;Q3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4 亿元,同 比-7.6%,环比-27.0%,实现归母净利润 0.4 亿元,同比-39.1%,环比-52.2%。


公司主业向新能源材料板块转型升级,打造业绩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充分把 握新能源行业的市场机遇,加速布局新能源材料业务。2022 年 10 月 24 日,公 司发布《2022 年度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预案》,拟募资 11.8 亿元用于年产 40,000 吨磷酸铁锂项目、年产 3,000 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年产 5,000 吨高性能有机颜 料及配套中间体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此次募投项目有望助力公司向新能源行业 战略转型升级,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另外,该募投项目还有助于公司提升高性 能有机颜料的产品比例,巩固公司有机颜料行业的龙头地位。

公司乘钠电行业东风,拥有 2 万吨金属钠产能布局,钠电正极材料项目建 设决议已获董事会通过。公司向上游延伸布局有 2 万吨金属钠,保障原材料供应的同时有望乘钠电行业东风。公司于 2019 年 1 月与宁夏银川制钠厂签订《投资 合作协议书》,共同设立内蒙古源晟制钠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持有源晟制钠 60% 的股权,规划建设 2 万吨/年金属钠项目,产品还包括 3 万吨/年液氯、3.5 万吨/ 年次氯酸钠,已于 2022 年 1 月进行投料试生产。金属钠是公司高性能有机颜料 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该项目有利于保障公司部分上游原材料的质量和货源供应, 降低原材料成本。在钠电正负极材料方面,公司此前已拥有成熟的无机颜料普鲁 士蓝生产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2022 年 10 月 24 日,公司召开的第四 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全资子公司宣城英特颜料有限公司实施年产 15000 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的决议,该项目建设地点为安徽省宣城市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建设周期为 2 年,总投资预计 1.96 亿元。钠电材料的布局有望为公 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普鲁士   离子   层状   电解液   电池   正极   材料   氧化物   指日可待   成本   未来   行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