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为何也开始亏钱了

#11月财经新势力#

最近有不少身边的朋友反映持有的银行理财连续几日出现亏损,而且幅度还不小。笔者通过多渠道了解,发现不单是银行理财,包括债券型基金等其他一向被视为稳健投资标的产品均出现了短期亏损的情况。

按照经验来说,一款三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能在3%左右,折合到90天也就是0.75%。按现在净值化算法,你在1.0000元买入,如果能在到期时以1.0075元卖出,也就实现了预期的收益。

但由于近期债市的大跌,你的产品在到期前两周净值从1.0060跌回到了1元,那持有的三个月就没有任何收益。如果不巧,你恰好在1.0060元买入了该产品,那么这两周你就亏损了0.6%,这就是银行理财出现亏损的表象。

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和性质和纯债基金差不多,风险更小但并非没有风险。债券基金在本次风波中受损更大,比如下图中的某债券型基金,近三个月跌幅高达13%,超过了很多股票型基金,可谓大跌眼镜。

下面我就来说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背后逻辑,其根源是央行前两年颁布的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管理的相关指导意见,而核心就是要求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

净值化带来的变化就是银行每天都要公布一个当日净值,它直接反映了其资产池中所有产品当日收益变化的总和。

这个资产池里可能有国债、公司债、金融债或者银行同业存款等等,大部分产品每天都会收到利息,这就是理财产品收益的来源,也会反映到净值的上涨中。

但如果这个这个池子中有一个或者几个投资标价格下跌的损失超过其整体利息收入,那就会出现净值的下跌。而如果按照净值法推行前的计算口径,这种单日的价格波动是反应不到投资者的账户中的。

如果到这里您还没有完全理解相关逻辑的话,我下面的这个例子应该可以让你恍然大悟。

假设你买的理财产品背后的资产池只有1种债券,3年到期且年利息为4%。但是由于大部分人喜欢短期产品,银行就把这个产品拆分成了12个周期,以3个月为一个周期。

之前的理财产品收益计算方法是摊余法。忽略了债券这三年期间的价格波动,只计算到期利息,那么每期理财收益就固定是1%。

如果债券最终没有违约,且按惯例每半年都及时兑付利息,那么上述计算方法没有太大问题。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越发成熟,债券刚性兑付被逐步打破,债券价格波动频率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净值化处理显然能更及时且更真实地反应该产品实际的运行情况。

你这期的理财收益不达预期或者出现亏损,其实也预示在后面某一期的投资者可能就会获得超额的收益。本来大家每期的年化收益都是4%,现在出现了大小年,有人拿3%还有人或许就拿了5%。

总的来说,目前大部分银行理财的收益还是和债券市场紧密挂钩的。最近由于大家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强烈,导致投资者提前抛售债券转而投入股市等风险更高的资产,预示债券市场大跌拖累了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

2021年底,我国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都已经实现了净值化转型,理财保本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银行   净值   债券   利息   理财产品   投资者   收益   资产   风险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