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伤寒论》中滋阴方

生之本,本于阴阳。

阳化气,阴成形。阴的形态多种多样:血、津、液、精......

伤寒论是外感所致疾病及其变证的集大成者。外感伤阳,也会伤阴。

《伤寒论》以寒立论,各处方中姜桂附等温阳药出现频率极高,没人会忽视。但医者对伤寒论中滋阴处方的关注度就要低得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东汉之后,滥用姜桂附的时代,和视姜桂附为虎狼之药的时代,就像钟摆,不停地从一个极端摆动到另一个极端。

中医界有一种说法,叫“阳盛阴自回”。然而,临床中并非总是如此。

迁延日久的寒性病症,大多阴阳两虚。采用温阳法解决主症之后,阴经常不能自行回头。如继续用阳药,辛甘发散。只会无谓地耗散更多元气。这些案例大多需要靠滋阴来固本收尾。

街边药店里大卖的阿胶块和复方阿胶浆,以及伤寒论中一系列滋阴方就是明证。


本文整理了《伤寒论》中所用的滋阴单药及类方,探究处方中的补阴机理及升降补泄收散结构发现,具显著滋阴作用的药物共有15味。

分别是麦门冬、天门冬、阿胶、栝蒌根、知母、鸡子黄、蜜、地黄、猪肤、葳蕤、人参、胶饴、白芍、人尿、猪胆汁。因人尿和猪胆汁在临床中使用极不现实,故忽略,只取前13种单药。

统计出《伤寒论》中具有补阴效果的方剂共有14个,分别是:


1、麻黄升麻汤:治厥阴寒热错杂之症。麻黄、升麻、桂枝、干姜,能诱出阴分热邪。膏、芩、知母苦辛,润清上焦燥热;白芍、天门冬、甘草,增补中下焦津液;归、朮、葳蕤缓肝健脾,助生津液。

厥阴为阴阳顺接之处,因此厥阴病多寒热夹杂。方中升降、收散、寒润、温燥、补泄诸法具备。唯有如此,才能调和阴阳,收降上焦燥火,温润中下焦寒燥,从而解除厥阴错杂之邪。该方剂与下述的小柴胡汤互为阴阳,方义、方性也应互相参照,才能加深理解。

2、小柴胡汤:柴胡疏畅气机,解少阳表热;黄芩清少阳里热,两药合用,消除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抑郁心烦诸症;半夏、生姜去除胃周积水,止呕;人参、甘草、大枣滋阴补津液;生姜、大枣同用,调和脾胃阴阳。诸药共用,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厥阴与少阳相表里,二者都是阴阳顺接之处,少阳为厥阴之余气,二者之病都会寒热同现。该方同样是 升降、收散、寒润、温燥、补泄诸法具备,类似麻黄升麻汤。这两个方剂都能旋转气机,调和阴阳。

两者的区别是:麻黄升麻汤药性为寒中有热,总药性偏寒;而小柴胡汤为热中带寒,总药性偏温。其余补泄、收散、润燥的关系,麻黄升麻汤与小柴胡汤都恰好相反。

麻黄升麻汤是在阴中升阳,小柴胡汤则是在阳中生阴。麻黄升麻汤治疗厥阴症之寒热错杂,而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症之寒热往来。

3、白虎汤:用于阳明经热。白虎汤药性大寒而润,偏散偏降。其中,知母和石膏为主药,知母润燥,石膏淸热;甘草与粳米,负责补充被热邪所耗伤的阴液。协助知母和石膏。

4、白虎加人参汤:加入人参或西洋参,来滋润因阳明经热炽盛导致津液过度枯竭者。该方方性最大的变化在升降结构,大幅度地提高了升阴之力。阳降阴升,全身水液才能顺利循环流转。

5、小建中汤:在桂枝汤中重用白芍,并加胶饴。胶饴快速补充能量;重用白芍以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腹痛;桂枝白芍调节全身阴阳。桂枝与甘草配合,温心阳。生姜大枣调节脾胃阴阳,促进药液吸收。全方与桂枝汤相比,强化了凉润之性,收敛之力,从而能在温中的基础上,同时补阴益阳。

6、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兼化痰饮。柴胡黄芩,清肝胆热、疏通三焦、镇静;桂枝治表证,协同牡蛎镇抑胸腹动悸与逆气上冲,止汗;干姜温里寒。栝楼根滋润、止渴,补津液之不足;甘草调和诸药。该方在平衡了温凉、补泄、收散之力后,寓降于升,使气机流转;该方燥中兼润,除痰饮时,迅速补充正常的阴液,实现新陈代谢。这就是和解之力的展现。

7、炙甘草汤:用于阴阳两虚者。炙甘草、桂枝、生姜温阳益气复脉;人参补津液;生地、麦冬、阿胶滋养心之阴血,火麻仁滋润小肠;大枣与生姜调脾胃之阴阳,促进诸药吸收。该方的方性中,温补与凉润并施,以达到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效果。

8、猪苓汤:治疗下焦湿热。邪热伤阴,故用猪苓解下焦之热;阿胶滋阴、清血热,止血。猪苓及阿胶为主药。猪苓、茯苓、泽泻等利尿祛湿,以加速排菌;滑石使尿路滑润。该方中,寒燥散降泻之力过强,祛除邪湿邪热的同时,容易进一步伤阴,因此,加用阿胶来补润。

9、蜜煎导方:蜂蜜熬制后塑形,外用。此方方性为润、降。润肠,刺激使气降,而便通。

10、麻子仁丸:用于肠燥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杏仁滋润肺金,提高麻子仁润肠燥之力;白芍解肠道平滑肌痉挛,并促静脉血回流;枳实与大黄增强肠动力,祛除实热;厚朴宽肠顺气,协同枳实疏通坚硬的宿便。该方剂,先润肠后降泻,因此通便时,不会伤及肠中阴液。

11、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肾不足所致的阴虚火旺。黄连和黄芩,清上焦及中焦之热;白芍柔肝补肝阴;阿胶补血润燥滋阴,鸡蛋黄补充心血,以引火归元。该方性寒,补阴泻阳,滋阴与润燥并举,大大增强其收降虚火之力。

12、竹叶石膏汤:治差后劳复,余热伤阴者。主药为竹叶和石膏,能解热、除烦、润燥;半夏止呕吐,祛心下积水;人参、甘草与粳米生津液,补虚润燥。麦冬补肺胃之阴。

13、猪肤汤:猪五行属水,入肾,肤主肺,润遍周身;白蜜滋阴润燥,米粉炒香补脾胃,脾胃功能健旺则阴液生,少阴虚火自消。

14、牡蛎泽泻散:治大病愈后,水溢下焦,腰以下浮肿,小便不利,脉沉实有力者。方中牡蛎软坚行水,泽泻渗湿利水,蜀漆祛痰逐水;葶苈子宣肺泄水,商陆、海藻润下行水,以使水邪从小便排出。栝楼根生津止渴。从方性来看,此方寒泻散降为主,驱逐陈水之时,不忘稍加滋润,使陈水去而津不伤。


综上,阴阳者,万物之根本。阴阳能互生,大部分情况下,阳盛阴自回,这是扶阳理论的哲学基础。

但是,天地间正邪对立,有正阴正阳,就有邪阴邪阳。

五脏主藏精。邪热伤五脏,五脏伤则藏精不力而阴虚,阴虚则阳无守。

除此之外,临床中还有很多患者,五脏虚劳,仅靠温阳散寒,无法恢复阴阳平衡。

因此对于这两类患者,无论清邪热,还是温阳,治疗中的滋阴不可偏废。

胃中水谷,经脾化为精微,这是阴液之源。临床实践中,要提升人体阴的水平,须优先调理脾胃功能,令阴液自生。

五脏所藏之精不同,滋阴用药也不同,选药应切中病机。常用麦门冬、栝楼根、蜜、葳蕤等补肺胃之阴,常用阿胶、鸡子黄、生地、人参、胶饴补心脾之阴,用天门冬、知母、猪肤、白芍以补肝肾之阴。

处方时,有很多种组方思路,比如:清热救阴(白虎汤)、润燥养阴(麻仁丸、猪肤汤)、降火滋阴(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利水育阴(猪苓汤)、通阳补阴(炙甘草汤)等等。

最终,使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伤寒论   滋阴   升麻   知母   白芍   麻黄   桂枝   阿胶   甘草   阴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