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元院士:公众对化学存在很深的误解

图说: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多次为这门重要的科学正名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公众对化学存在一种很深的误解,甚至有时候化学变成了‘有害’的同义词”,11月12日下午,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89讲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多次为这门重要的科学正名,他告诉大家,实际上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与生命、材料、信息科学有密切联系,支撑着各学科的前沿发展;它也是创造材料的源泉,与社会发展,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密不可分。
  这也是上海科技馆“科普进五个新城”无界博物馆课堂的特别活动,赵东元院士在《“神秘”化学的机会与挑战》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化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景。他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现象和化工产品举例,结合“化学”一词中英文的来源,从文学、哲学和化学革命性的发展历程等角度,介绍化学这一自然科学的丰富内涵。
  结合功能介孔材料的研究,他还阐述了化学科学蕴含的机会与挑战。“我们正在尝试用介孔材料做能源高效转化的催化剂,每一次催化剂的革命都会带来石油化工的革命。”赵东元介绍,功能介孔材料不光应用于能源,在催化、吸附、分离、光电转化与存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20多年来,赵东元带领团队在微观世界里造“孔”,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均结出丰硕果实。2021年,赵东元领衔的团队凭借“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摘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图说:讲坛现场

  当我们在生活中讨论衣服的面料,或许还能聊上几句例如涤纶、化纤等其中材料。但是当聚酯纤维、高分子化合物等化学专有名词出现的时候,大家就开始不明所以了。赵东元说,这正是化学科普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或许科学家还应该为此多做努力,来消解化学科学与公众的距离,并且撇除偏见。
  对年幼的儿童,用简单的化学试剂氧化还原实验演绎“变色魔法”;对中学生,展现这门中心科学与生命、与宇宙、与社会各领域相关的重大成果和前沿研究,令他们了解化学之广阔。他鼓励青年人冲向广阔的化学舞台,利用化学改变生活和未来。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院士   中国科学院   复旦   化学   图说   催化剂   讲坛   误解   广阔   公众   科学   材料   赵东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