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外卖行业还有15年的高速增长期?

“外卖到底要不要做?”


这好像是不少餐饮人都会问的,这里其实存在一个认知误区。


外卖从来都不是区别于堂食的独立存在,不能将外卖和堂食完全分开看待。



更不能说,因为感觉外卖难做、不赚钱,就干脆彻底放弃这部分业务。


当不利因素和负面影响越严重的时候,其实是更加需要我们去做些什么来改变和突破的关键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加科学的落实和部署,在如何更好地提升效益上也就更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当前消费升级和环境变化,好像确实使得堂食不好做、外卖更难做。那就更应该需要有人去做,因为刚性需求摆在那儿。


只要市场还在,那外卖本身就不会没有意义。



美团、饿了么都曾请资深的咨询公司调研分析中国外卖行业的未来,结论指出,“外卖业务,在中国至少还有15年的高速成长期。”


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就是一个个生命周期在不断地交互轮替。


这个过程中,必定会产生新的需求,同时产生对应的空白市场;创业企业通过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市场,正式开辟全新赛道,新兴行业就此形成。


需求与发展的作用,总是相互促进的。需求的生命周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诸多事物的发展。


格拉斯(Neil.M.Glass)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确阐述过需求生命周期理论,一般分为五个阶段:需求出现期,迅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行业生命周期图,来源网络)


外卖,最早就是快餐打包、外送,人们不出门就能吃饭的需求开始出现,订餐方式也就是电话、网站订餐。手机、网络的普及之后,才让外卖开始向线上转移。


近两年疫情的出现导致对线下经营的限制,反而激发了消费者对于线上订餐、团购的大量需求,促活了线上的餐饮市场,倒逼商家重新重视并加入外卖的队伍中。



现阶段,市场对于外卖的需求开始快速大量地增长,这也是行业发展处于高速成长期阶段的特征之一。从生命周期图示来看,外卖行业在成长期之后,还将经历很长一段相对平稳的成熟期,才会逐渐过渡到衰退期。如果现在放弃,确是不合时宜。


因此,需要思考的从来不是“要不要做”,而应该是“怎么做好?”在当下公认“难做”的环境下,依然能把外卖做得更好,才应该是摸索的原动力和前行的真正目标。


区别于早期平台提供大量补贴、折扣的阶段,当平台的整体数据趋于稳定后,平台为了自身盈利,必定压缩各种优惠;此时,没了价格优势之后,消费者对于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的要求直线上升。


需求的多元化,使得竞争白热化,促使外卖专业化,都是必然趋势。


而外卖的专业化趋势,又会拉动起一大波商户对于这方面的需求和痛点,因而带动起专门满足这部分需求的新兴垂直服务商。


其实堂食也好,外卖也好,都只是经营决策中的一环。而支撑决策的核心,则是认知的迭代、资源的统筹、信息的算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餐企则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下,洞悉和预判出足量的信息,并在充分调动所有可利用渠道下,通过产品和服务将自己全方位展示给市场,预制菜零售化、线上外卖专业化、社区团购平民化、堂食餐品多样化等,都是如何展示的方式之一。


尽可能打通所有业务和渠道资源,可能会是更优的解法。


深度挖掘和发挥外卖行业的潜力,不止是在于做好外卖本身,更在于如何将外卖更好地赋能品牌,如何将其与企业的其他决策点串联,从而产生更多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外卖   行业   成熟期   生命周期   成长期   阶段   需求   方式   环境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