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和“永在”思考一切问题,则“少则得 多则惑”

我们做一切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在”和“永在”。

在,是存在着,至少不要失去生命。

永在,是在存在着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的活着,只有更好地活着,人们才会思考永在的问题。

认知升级等等,都是为此。

脱离了“在”和“永在”的目的,都不能算是走正道。

比如,建立思维模型,如果不是为解决“在”和“永在”的目的,可能一开始你就失去了方向,陷入了为建立思维模型而建立思维模型。

一旦你以“在”和“永在”为指导,你就知道什么样的操作是走邪道了,什么操作才是可能一辈子乐于坚持去做的正道。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说,知道一种操作会一时间带来好处,但你不喜欢干,你就不会去干,干了也坚持不了多久。但光是喜欢不喜欢干,也不能长久坚持下去成为肌肉记忆。只有不如此去做我就会很痛苦,也即乐之者,也即刻入基因中去了的,你才会一辈子做下去。

这个一辈子不做就会痛苦的事,就是在试图解决“在”和“永在”的问题。

最近我在做一件事,知道做下去会有收获,因为逻辑是讲得通的。至于我自己能不能做得成是另一回事,但是,后来我觉得自己不喜欢做,也就歇了。

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以前我只解释为,目标太多了,你反而不如专注得到的收获更大。但这件事让我思考了这句话的另一个解释,就是,如果你只为贪图更大的回报,你往往就会不择手段去冒险,或做自己不喜欢但逻辑讲得通的事,但要么冒险铸成大错,也么因为真实的自己不喜欢这么做而不能长期坚持——这两者,都是贪多,但其结果也是收获少。这是我对“少则得,多则惑“的新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铸成大错   目的   邪道   正道   出发点   逻辑   模型   思维   痛苦   操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