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不能天天做?频繁扎针到底有什么问题?

针灸是一种中医传统的治病防病的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保健养生手段,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很多朋友都很喜欢用针灸进行调理,特别是遇到一些痛症、中风后遗症、运动康复,甚至于“经常扎”、“天天扎”。那么,针灸真的适合频繁做吗?哪些病不适合针灸呢?针灸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针灸适合频繁做吗?


针灸不能频繁做并不是绝对性的说法。一般来说针灸是否可以天天扎,主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决定,如果患者出现急性疼痛的情况,且自身体质好、耐受力强,则是可以天天针灸治疗,有助于缓解疼痛,从而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例如,有一部分疾病如急性的疼痛、实证性的呃逆(俗称“打嗝”)、外感咳嗽、急性泄泻、突发性耳聋等,建议由专业针灸医生进行天天针刺,甚至每天两到三次,以便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但是如果患者是某种慢性疾病,且身体虚弱、耐受性差,这种情况是不能天天针灸的,防止局部穴位不敏感,身体耐受不行,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


例如慢性疼痛、月经病、周围神经病等,以及火针治疗,有适当的治疗间隔是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患者的“针刺得气”。所谓“针刺得气”是指在针刺穴位后,经过手法操作或较长时间的留针,使患者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行针者则觉得针下沉紧。这种针感产生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往往和疗效有密切的关系。




慎用针灸的情形


对于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这类病人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针口感染,所以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严重的糖尿病人,实施针灸需要谨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患者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凝血机制缺陷,这会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也不适宜实施针灸;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白血病人群也不适合针灸。



除此之外,人们在实施针灸时,还应了解以下5个注意事项:

1、不能在过饥、过饱、过劳或醉酒的状态下进行针灸。

2、针灸前要保持轻松的心情,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引起晕针。

3、尽量不化妆、刮舌苔、喷香水,以防影响医生对身体状况的正确判断。

4、在针灸前去一次卫生间,避免在留针时出现不适(留针指进针后将针留置于穴位内不动,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一般停留20~30分钟),或针灸腹部时对膀胱产生刺激。

5、完成针灸后要注意皮肤清洁,不需要专门进行皮肤消毒,只要不接触脏水、油污等不干净的东西即可,以避免针眼感染。



如果你对养生、中医有兴趣

如果你想系统学习中医

如果你想改善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关注并私信“666”,领取21节中医入门视频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针灸   频繁   针眼   穴位   针刺   病情   患者   疼痛   中医   皮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