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对“农民评职称”大惊小怪 - 新京报快评

2022年7月7日,北京朝阳区朝来农艺园,新农人们正为采收工作而忙碌。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消息,日前,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永飞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永平通过了石家庄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与鹿泉区鹿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江成为全市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标志着石家庄市农民职称评定正式落地落实。

正高级农艺师、中级畜牧师、农技推广研究员、电商营销师……这些“高级职业农民”的出现,搅动了农村以往平静的池水,很多人觉得评职称对农民而言是一件好事,很新鲜也很提劲;也有网友认为,农民评职称并无必要,这也可能制造新的不公平,甚至还有人调侃,农民嘛,还是种好自己的田就好了,不要去追求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多年来,在职称评定问题上,人们郁积了太多的情绪,也有很多沉痛的体验。不过,一码归一码,对农民评职称可以理性探讨,但不该抱着冷嘲热讽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农民评职称话题的严肃性。

事实上,不光河北,近年来全国多地均启动了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像山东省打破学历、论文、科研成果等条框限制,专门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目前已有3329人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青海省日前也印发《青海省农牧民职称评定管理办法》,建立农牧民职称“直通车”制度,对有特殊专长,示范带动能力强,在农牧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方面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可“一步到位”评定高级职称。

多少年来,人们一谈到农民,就是一种刻板、机械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印象,这一印象是时候改改了。既然其他行业的人才需要评职称,为什么农民就不能评职称?为什么农民就不能享受职称背后的政策扶持和社会美誉?

农民参与评职称,这本身就是在打破以往固化的身份认定,开始强调农民的职业化色彩。这当然体现了公平公正,是一种进步。所以,国内多个省份纷纷启动农民职称评定,此起彼伏,交相呼应,而这样的社会氛围对于改变农民处境、改变社会对于农民的认知,是有好处的。

2022年7月4日,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实时监控,查看园区情况。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如今,农民所从事的具体事务,与传统农民早已大不相同。如大棚种植、食用菌培养、奶牛养殖、乡村旅游、电商农业、乡村非遗等等,都是农民的工作范围,也都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即便是传统的种田,也与以往的“看天收”大不相同。现在,农民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农业技能和金融知识,熟识高科技农业机械操作,还要了解农业科学的最新成果等等。这就需要农民加快职业化的步伐,不断提升生产经营能力、技术推广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真正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可以说,当下农民评职称,正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民身份的有力回应。有了职称的激励,农民也有动力持续提升技能,打通了职业农民的成长之路。同时,此举也会吸引很多大学生等外部人才返乡投身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拓宽引才之路。

当然,也要看到,城市化背景下,当下农村仍处于人口净流失的状态。如何为农村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确实是一个大课题。

农民评职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荣誉加持。高级职称之外,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给予农民更多的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产品推介、财政扶持等机会,让农业、农村、农民真正具有吸引力。

说到底,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如何“大有作为”,或许有不同的路径,但在农业现代化、集约化潮流裹挟之下,农民职业化无疑是必由之路。让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大展身手,是农民评职称的目的,也是结果。对此,我们有理由充满期待。

撰稿/龙之朱(媒体人)

编辑/徐秋颖

校对/刘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鹿泉   青海省   石家庄市   农民   职称评定   大惊小怪   职称   乡村   农村   农业   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