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农业+旅游产业融合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位于小店区最南端,潇河南岸,208国道西侧。东接清徐县郝村,西临南马村,北靠潇河,南邻清徐县北云支村。现有人口6530人,村域面积6.85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占地2100余亩,集体公建面积8.17亩;耕地8043亩。全村耕地已全部流转,其中集体流转约6450亩,个人流转1593亩。主要依靠葡萄规模化种植进行一二三产融合,打造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2019年,王吴村被评选为“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2.村庄历史

王吴村,明清之间,因相对于北吴家堡村(现在的晋源区吴家堡村)故称南吴家堡村 ,分属两县管辖,以吴姓大族集中的东村属徐沟县属,以王姓大族集中的西村属太原县属,后因王姓氏族有钱有势,执掌村事的王姓与官府交涉,要求将太原县的南吴家堡村西大半村更名为王家堡村,到民国十一年(1922)将王姓较多的西大半村取名王家堡村,东半村仍称吴家堡村,属徐沟县管辖。

一九五二年,将吴家堡村从徐沟县划旧太原县辖,和王家堡合为一个村,称王吴村,成为太原县第一大村。据徐沟县志记载:吴家堡村为明代村屯,即民屯,为招募农民种田之地。王吴村王吴两姓为两大姓,吴姓于明代初迁来,在清代以后经商兴起壮大。王姓在明代成化年间从陕西迁来,初始居民户在吴家堡西一公里,后繁衍发展,连接一起,半个世纪前,两村之间的一条大渠的遗迹尚在。王吴村现存五座古建筑庙宇:老爷庙、文昌庙、西龙天庙、东龙天庙、观音堂。王吴村西头王姓人家有一门额横匾“谨节”,系傅山先生书。

3、历史旅游资源

清代民居吴家大院:距今300多年,院内砖雕精美,刻有《兰亭集序》的诗词,彰显出院主人矢志不移、坚韧挺拔的高尚情操,启示着后人读书成才读书兴家。

猪胰子制造工艺:拥有300年历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用猪胰子制作的香皂保湿效果特别好,雍正年间成为当时太原县的贡品。

二、产业资源特点

1、主要产业类型

王吴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养殖业、工业为辅的行政村。种植早黑宝葡萄500余亩,种植“玉露香”梨树2500亩,高粱1100亩,牧草2100亩,向日葵500亩,杂粮500亩,花卉300亩,蔬菜138亩,还有3个大型养殖业,主要养殖以猪、牛、羊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与重机联营的大型机构厂和混泥土搅拌站,有酒庄,醋厂等工业和粮食深加工业。

2、发展状况

王吴村“早黑宝”葡萄种植面积快速发展,现在达到500多亩,亩产2000斤,年收益达1000万元。近年,王吴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小店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葡萄优质品种早黑宝,村两委组织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并积极宣传,通过举办采摘节等打开销路,带动村民致富。

3、产品类型

‘早黑宝’葡萄:王吴村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葡萄在种植过程中不施用化肥、激素,全部采用农家肥,遵照自然生长规律,秋末沤肥、冬季埋藤、仲春上架、夏初疏果,熟透再上市。同时葡萄种植户建设大棚,并使用科学方法对葡萄进行疏果管理,种植的葡萄品质优、口感好,比太原本地的葡萄早一个节令成熟,近年来远近闻名,足不出户,就有“回头客”不断上门品尝购买葡萄。三座大棚年收入从最初的2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1万元。

玉露香梨:小店区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选取优良品种。2018年,王吴村与小店区果树技术推广中心签订了2500亩玉露香梨树种植合同。王吴村海拔700多米,紫外线照射强,昼夜温差大,适宜香梨生长。

4、农业观光旅游

王吴村现已逐步形成了以葡萄采摘农业观光旅游的田园综合体业态,旅游配套设施基本完善。

农业观光旅游节:成功举办二届以采摘、餐饮、赏花、玩网红桥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节,2018年的观光旅游节上接待游客达到13.4万人次,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

葡萄采摘暨羊汤节: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牺汤采摘节”,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门票餐饮收入超过100万元,为村民创造就业岗位500多个。

生态景观打造:在村北打造绚丽“花海”,营造出花团锦簇、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在“花海”中布置植物走廊和卡通稻草人,搭建了15米高的擎天柱稻草人,让游客能够近距离体验观赏。

特色景点开发:引进以“网红摇摇桥”等为看点的娱乐设施,吸引年轻人畅游王吴,品味乡愁;同时全力打造“开心农场”“千亩花海”,推动产品多样化。

三、发展模式

1、“农业+旅游”提升农业产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近郊、近水的天然优势前,王吴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将田园风光、乡村文化融入到村庄的整体发展中,走出一条以“旅游+”为主的农村发展新路子。以村北的500多亩“早黑宝”采摘为中心,辐射延伸打造花海田园、植物走廊等时令性景观,借助小店牺汤(羊汤)这一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网红桥”等娱乐项目,开发出“葡萄采摘+一日游”的旅游线路。

发挥区位优势,深挖民俗文化,强化服务质量,努力提高配套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做好第三产业的规范管理,通过“葡萄采摘+民俗鉴赏”模式,“早黑宝”葡萄产值增加50%以上。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紫花苜蓿牧草、“玉露香”梨、早黑宝葡萄、蔬菜、树苗等。展民俗观光旅游,成效显著、亮点纷呈,连续举办三届采摘观光旅游节,吸引市民品羊汤、赏民俗、摘葡萄、游花海,形成长效发展模式,2019年被评为“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2、发展特色田园综合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王吴村以高端农业为指引,努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人居文化,延伸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艺、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田园综合体;同时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吸引本土农产品企业种植无公害蔬菜和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规划面积430余亩核心区建设已经完成,总投资达5000万元,包括53000余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展示区和320余亩生产性日光温室。

四、经验借鉴

1、产业融合发展

王吴村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早黑宝”葡萄500亩、“玉露香”梨树2500亩,还有牧草、花卉、蔬菜、杂粮等,打造“葡萄采摘+民俗鉴赏”新模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全方位打造一三产融合的生态观光农业。

2、土地集中流转,成立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

2017年,村两委开始探索农业结构新路径,将全村7638亩土地进行了集中流转,发展起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2017年2月,王吴村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标准为每年每亩1050元,后续每两年增加100元的红利。不到一年的时间,除去已经流转过的耕地,王吴村在2018年1月就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近7000亩。农民土地流转出去收取租金,而且在自家门口就可打工赚钱,一份地带来两份收成。王吴村盘活了资源,村民增加了收入。合作社吸纳土地流转的农民成为合作社的工人,并采用“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日收入达120多元,年收入超过2万元。

中农大农业规划设计院

一村一品研究小组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服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清徐县   红桥   太原市   山西省   农业   太原   牧草   梨树   花海   葡萄   土地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