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先涨后降”的套路何时休?

吴科哲(长江师范学院)

近日,有不少网友发现天猫(包括猫享自营)在售的手机在悄然涨价。山东的沈女士原本打算在天猫旗下的猫享自营店里购买某品牌手机,为此她早早将心仪许久的手机放进了购物车中,没想到10月16日时,该款手机售价为2099元,10月18号该款手机价格改为2069元,降价了30元,而10月19日,同个平台同款型号的手机价格居然涨到了2469元,等到10月24日“双十一”预售开启这天,价格有所回降,用完平台提供的优惠券后为2299元。虽然比前几天的价格要便宜一点,但仍比10月18日的价格仍然贵了230块钱。沈女士表示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10月27日《齐鲁晚报》)

“先涨价后降价”属于一种典型的不诚信的促销手段,不仅涉嫌变相价格欺诈,且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事实上,通过搜索“双十一手机先涨后降”的关键词,我们不难发现,此类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近年来,伴随着各类购物节的兴起,以及消费者的购物热情高涨,不少商家试图通过先涨后降的障眼法,以获取更多经济利益。这种戴着面具的“假优惠”让消费者在心理上占到便宜,实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这样的行为不异于杀鸡取卵,长此以往失去消费者信任后,真正受到伤害的是商家自己。

而这种不实促销行为踩了不正当竞争的红线,也难逃有关部门的监督与打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计算。相关规定清楚地警告着商家,不要在促销活动上动歪心思,否则将受到相关部门的严惩。

除此之外,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遇到这种侵犯权益的不实促销时该怎么做呢?首先当然是要保存好相关证据,聊天记录、支付成功截图、支付凭证、快递单等等。其次,要整理好证明对方确实存在暗中涨价行为的证据,例如把两套价格、虚构原价等截图保存下来,向物价部门举报商家存在价格欺诈行为,物价部门出具的价格举报处理结果告知书及双方陈述等文件,可作为维权的证据,从而向消协部门投诉维权。还可以向网购平台经营者寻求帮助向法院起诉,要求以购买商品的价款三倍标准给予赔偿。

其实,网购乱象丛生是部分商家想要攫取更多利益的后果,整治网购乱象需要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价格调整机制,建立更加完善和强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只有这样,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价款   套路   经营者   截图   证据   利益   消费者   商家   商品   价格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