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感悟 」爱在哪里,牵挂就在哪里

#头条群星9月榜#

【 导读小引 】为什么所有的人读到动人的爱情故事都难免心潮澎湃?为什么所有这些电影,所有这些小说,所有这些言情歌曲,都是献给这类爱情故事的?在爱之中,必然有着某种普遍性的东西,从而才会使这些故事让大众都感兴趣。说到底这种普遍性东西,其实就是“爱”让彼此传递了温暖,背负了责任,产生了牵挂。换言之,“爱”可以通过一种不同于孤独的另一种方式,让人们在苦难的人生中生有可恋,坚韧顽强地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记得微博上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什么?其中一个触动人心的回答是:人生最大的不幸是得不到任何人的爱,也不爱任何人。一语道破玄机,我们不能狭隘地把“爱”理解为单纯静止的男欢女爱,其实“爱”是一个不断衍生的过程。“爱”的结果是结合为家庭,“爱”的结晶是养育子女。随着时间的越来越长,一个人背负的“爱”就越多,放不下的牵挂和责任更大,真正成熟的人生就是担当起因“爱”而生的多重责任。


有句很流行的话是“虽然我不是最好的,但我却是独一无二的”。我想这里大家乐于强调“我”的特殊,重点决不是自然人属性上的长相不同一般,而是“我”在成长关系中承担的角色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存在于特定家庭关系中,经历着不同的成长过程,滋养了不同的爱的情感,产生了放不下的爱的期待和牵挂。

如何理解角色不同,爱所表现出的期待和牵挂是不一样的?山东父亲骑寻子24年,报废10辆摩托车,负债30万被拍成电影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但从他们父母儿子见面的一个细节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爱”的承受与期待的具体角色意蕴。

2021年7月,山东省聊城市的一个小房间里,一对年过半百的老夫妻,满含热泪地和面前的一个小伙子相拥而泣。“孩子,我找了你24年,这下我们终于能一家人团聚了。”夫妻中的中年老人缓缓开口,他的眼眶已经染上了明显的哭泣的红肿。

可他的儿子听到这句话却愣是迟疑了一下:“我不能跟你们走,我必须留在我的养父母身边。”此话一出,现场的气氛顿时凝结住了,老夫妻相顾无言,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

为了找到被拐卖的儿子,这个中年男人努力了24年,他骑着摩托车,走遍中国的大街小巷,期间有10辆摩托车骑废在了漫漫寻亲路上。为什么男人的儿子不愿意和他回家呢?因为儿子身上虽然流淌着自己的血脉,但养父母在20多年的岁月里,给予他的爱及爱的期待是具体可感的,让他产生了放不下的牵挂,是这种角色让他成了独一无二的自己。人生常常就是这样,爱在哪里,牵挂就在哪里。



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年轻人觉得 “爱” 让自己生活牵绊太多,活得很累。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是:无父无母无孩子是一种什么感觉?

下面有一条回答,是这样写道: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只是没人在春季嘱托不要穿太少;

只是夏天满是星空的夜晚只能自

己提醒空调要调26度;

只是秋季干燥易上火可能会一不

小心吃多了辣椒;

只是霜降了偶尔会忘带帽子耳套

生了冻疮...…

感觉和往日也没有什么不同,一切都很平静——

只是放假回家要用钥匙开门,开

门后一片宁静;

只是做饭再也不会剩菜,刚好只

做一个人的分量;

只是洗澡忘拿浴巾,要湿着身子

去衣柜翻找;

只是一觉睡到中午,也不会被厨

房锵锵的炒菜声磨醒.;

只是晚上散步走得有些快,没人

粘着脚步慢不下来……

是的,“爱” 会让我们背负着越来越多的人生责任,生活也会增添了许多放不下的牵挂让人烦恼。你除了牵挂父母之外,还需要去关照另外一个人,需要迁就对方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还要呵护孩子的成长及其未来……

但你却忽视了“爱”在为我们带来牵挂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人间的烟火气息,带来了生命的力量与意义。你是否经验过当我们抬眼仰望星辰时,或者站在高处俯视人流时,常常有一种不知我是谁的感觉。

但只要我们把目光落回人间,看到爱人依恋在自己的身边,看到玩闹的孩子在冲着你微笑,看到父母默默站在你的身后,那一刻你会生发出一种此生值了的感觉。所以,牵挂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你是谁,支撑着你能走多远。真正让你感受到人间温暖的不是你认识谁,你的微信里面有谁,而是你和谁有所牵挂,牵挂才是你生活中所有关系的总和,唯有牵挂才能切实地给你提供精神支撑。



相反一旦失去了牵挂人生又会怎样呢?这里我想用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以及经济评论周刊的创始人安德烈· 高兹的事例来说明:一旦“爱”的希望破灭,牵挂没有了,人生的天穹就容易随之坍塌。

2006年,一本只有七十五页的小书《致D的信:一个爱情故事》的问世,在法国书界引起轰动。这段长达六十年的爱情故事的结局,让这本书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的排名直线上升。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作家高茲以往写过的任何一部著作,给读者、甚至是严肃的思想界的同行们带来巨大的冲击。书中呈现出来的作者的形象光辉,盖过了他以往的任何一种身份。惟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这个“丈夫”形象,长久地留在世人心中,让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安德烈·高兹(1923-2007)。

2007年9月,在妻子一直重病缠身,生命走到了尽头,高茲主动选择了走向死亡,在巴黎郊区家中夫妻俩双双自杀身亡。《致D》记述了他与妻子多莉娜二人共度五十八年的情感历程。在生命最后的告白中,高兹在这本书前面的几句话这样写道:

你即将82岁了,如今,你又矮了6厘米,你只剩90斤重了,但你还是风华依旧,优雅迷人。58年以来,我们始终生活在一起,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我对你的爱越来越深。在我的胸口,我重新感到一种空虚,唯有当你的身体靠紧我之际,才能弥补这种空虚。

这本不到100页的小书,为何如此震撼?不仅是因为高兹与妻子携手六十年后共同、主动地选择走向死亡,更是因为在真挚、诚恳的文字里,读者看到了历久弥新的真爱才是人生风雨中最温暖的阳光。失去爱的人生,虽然没有了牵挂,但也没有行稳致远的希望和力量。



日本著名作家 村上春树说:“你要记得那些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 说想念你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

牢记爱你的人和牵挂你爱的人是生命中最温暖的画风。微博上曾经有一个视频令人感动:一个外卖员,赶着烈日顶着寒风,在城市里穿梭了一天。他休息时,打开外卖箱,没想到里面钻出了自己的孩子。这个平时装着生活重负的箱子,如今露出了孩子纯真的笑脸。也许在那一刻,所有的奔波疲劳都消除了。

有一句话流传得很广:我拿起砖头就不能抱你,放下砖头就不能养你。原本这句话是用来形容生活窘迫的无奈。但转念一想,至少我还有你。有一个你需要我抱,有一个你需要我养,有一个你在人世间等着我回家。

这就是对身边人的爱和牵挂的意义,它是支持和鼓励,是希望和奔头。也许外卖员爬坡的时侯;工地搬砖劳作的时候;熬夜冥思苦想文案策划的时候……你忽然觉得自己要坚持不下去了,但那些对被你爱和爱你的人的牵挂爬上心头就是托举你的那份坚实的力量。

但现在流行什么“佛系”生活,许多人一旦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还非要拿佛陀来给自己找理由,说这不是逃避,而是看破和放下。殊不知佛陀他老人家当年要放下的是贪念,是荣华富贵,而不是放弃牵挂众生、普度众生的善念和责任。放下不等于放弃,人生最大的不幸是得不到任何人的爱,也不爱任何人,了无牵挂的人生是空虚苍白的。


- - - - - - - - - - - - - - -

文章来源:组织材料编撰

撰写时间: 2022· 10· 2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安德烈   外卖   爱情故事   温暖   角色   儿子   感觉   孩子   人生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