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您解密不听话的孩子的内心

这种爱唱反调的行为最初一般都表现在儿童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进入叛逆阶段,虽然叛逆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一般小孩子都会出现叛逆倾向。他们会故意和大人唱反调,对于大人说的话一定会说“不”。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他们的叛逆倾向格外强烈,而且持续时间也比较长。虽然不能把这种倾向看作一种异常行为,但是对父母来说,抚养这么不听话的孩子还是会很辛苦。

这种不顺从的倾向与幼儿和母亲的不稳定型依恋关系有关。不稳定型依恋关系主要包括矛盾型、回避型、混乱型等几个类型。依恋的类型虽然有一部分是由个人性情等天生要素所决定的,但很大程度上还是由幼儿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矛盾型的孩子明明很想和母亲亲近,却不会诚实地表现出来。他们的内心极其矛盾,既想跑到母亲身边撒娇,又想拒母亲于千里之外。这种依恋类型的形成往往是因为母亲总是按照自己的心情来决定是去亲近孩子还是拒绝孩子,或者是因为母亲过分溺爱孩子,过于要求孩子去做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从而神经质似的束缚孩子的行为。因此,这类母亲的牵挂和关心,其出发点与其说是以孩子为中心,倒不如说是以母亲自己为中心。

回避型孩子完全不想亲近母亲,也不期待得到母亲的关心。这种依恋类型多发生在一直被母亲忽视的孩子身上,有时也会发生在一直受母亲管教而得不到母亲足够的牵挂的孩子身上。常年不是在母亲的照顾下而是在祖父母的照顾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会对母亲表现出回避型依恋。孩子与母亲的回避型依恋关系可以说是由母亲对孩子关心不足导致的。

混乱型孩子常常做出一些杂乱无章的行为,同时具有矛盾型和回避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经常遭受虐待的孩子身上。这样的孩子对母

亲察言观色,很想与母亲亲近却总感到害怕,有时候也会完全不搭理

母亲。母亲的关心和牵挂既不稳定,又充满攻击性和侵害性,因此这

种类型的孩子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与母亲有不稳定型依恋关系的孩子的共同问题是他们固执倔强。

缺乏温顺耿直的秉性,而且会故意激怒对方。

不幸的是,面对这样固执不听话的孩子,父母经常发怒生气,觉得“这是什么倔强的孩子啊!”,“为什么就不能乖乖听话呢?”。为了纠正孩子固执的坏脾气,他们经常严厉呵斥孩子,有时甚至会殴打孩子。

可是,归根结底,孩子固执不温顺的倾向完全是由大人对他们爱护不足或是强加管制造成的。如果大人只是一味地训斥和责打孩子,不但纠正不了孩子的固执,反而会使孩子的固执越来越严重,使孩子越来越向与温顺老实相反的性格方向发展。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这种倾向还不能说是一种异常心理,然而,随时间的推移,这种倾向会逐渐变得极端,几十年后,孩子有可能会在反社会的行为当中感受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演变成真正的异常心理。这种倾向最显著地发生在没有得到过父母足够的爱护,经常遭受虐待或是被父母遗弃的孩子身上。很早以前我们就认为,父母的爱护不足很容易导致孩子养成乖僻的性格,而一旦养成,孩子便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那么,为什么孩子得不到足够的爱会很容易产生不温顺的逆反心理呢?

如果孩子主动要求父母的爱,父母便会对孩子倍加爱护的话,孩子就会安心地去要求。也就是说,孩子便会老实温顺地亲近父母。但是,如果孩子主动亲近父母,父母依然对孩子不管不顾甚至严厉训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去亲近父母不但毫无意义,而且还很危险。如果孩子经常

遇到去亲近父母反而被父母责难的事的话,孩子就会压制住自己的真心,并做出完全违背自己真心的行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和行为就不是真实地结合在一起的,而是相互矛盾的。这也就是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

通过近几年对大脑功能的研究,我们发现,对小时候受过伤害的人来说,过去的一切经历都是消极的,他们的与人类消极情绪相关的扁桃体的活动容易变得非常活跃。当然,即使有过受伤害的经历,但是随着之后的经历与成长,有些人会慢慢将过去的一切不足弥补回来,这个时候大脑又重新受到了额前区的支配。

只不过有些人在疲劳和压力状态下,即额前区的支配能力减弱的时候,会无法完全控制由刻在小脑扁桃体里的过去的痛苦经历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容易瞬间爆发出自己的情绪,对他人产生无法想象的攻击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孩子   逆反心理   温顺   叛逆   亲近   心理学   固执   倾向   内心   矛盾   母亲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