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记风,第二站

作者:松寿君怡

第二站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

十七

伊尔库茨克的城市印象

——不同的国家,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无论一个城市的历史如何坎坷多难或恢宏壮丽,他都会有一种时代的定格。当人们站在城市定格的时代前,无不跌入时代的睱想。

从飞机上看下去,伊尔库茨克是一个规模并不大的城市,很难想象这个城市竟然发育并建设了三百余年,并且是俄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走进城市的第一感觉,建筑的风格很像回到了中国的六十年代。

从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尤其是中国北方城市的人,看惯了苏联风格的建筑,对于库尔茨克的这种纯粹的原苏联式建筑风格感觉并不陌生,甚至有一份特别亲切与熟悉的感觉。

因为中国六十年代学习苏联老大哥的时候,在建设领域,中国当时的建筑设计与技术人才十分缺乏,很多建筑的设计风格与建筑结构,大多采用苏联的图纸与技术,从而使中国在很大范围内建设了一批苏式建筑,虽然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地方的苏式建筑也随同旧城区一同灰飞煙灭,但仍然还是在一些地方偶尔会看到他们的身影。

从建筑实践来看,当时的苏式建筑无论从建筑设计还是结构,以及建筑质量,可谓是一批质量非常好,且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特色的建筑。

很多地方在发展中因为无视这种建筑应有的特色与地位,并没有很好的保留下来,本人认为,不远的将来,会有人因此感受其会成为了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的一点隐痛。

伊尔库茨克这座城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相对成熟的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思路,城市的规模不大,高楼不多,城市天际线相对比较平缓,一种让人感觉沉稳与平和的宁静扑面而来,新的建筑与点缀在其间的古老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很象在读一本夹满历史资料的时尚杂志,浓郁而清新。

街道的两边,随处可见一些穿插在现代建筑中的古旧的木制楼房,那种在电影上很容易看到的用木板精致搭建的有贵族别墅风格的建筑,就像置身于现代社会人流中,穿着一身绅士制服的老贵族。

这些建筑据说都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风雨的不断洗练,有些已经摇摇欲坠,甚至有些楼房已经开裂,大有一种倾刻即倒之势,但却依然在城市中被尽力的呵护着。还有一些显然里面还住有人家,精致的窗帘与精心摆放的花草,似乎在述说着一个家族往日的苦难与辉煌。

伊尔库茨克对于古老建筑的这份呵护,也正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的那份尊重与敬仰。走过城市的街区,不同年代的建筑杂陈其间,虽然在建筑风格与建材使用上,能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特征,但从相互之间的关系协调来看,建筑师刻意保持着其中建筑间的和谐与对应,以及审美的自然延伸与过度,使人在这种建筑构成的音乐般的序列里,陶醉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与交汇中,历史,那么远,又那么亲切。

城市的很多居民楼,都还保持着六十年代苏联援建中国时建筑采用的风格,北方城市为保暖采取的厚墙与长条窗设计,即使在取暖条件已经很好的美国的一些政府部门甚至一些企业,对于曾城市的很多居民楼,都还保持着六十年代苏联援建中国时建筑采用的风格,北方城市为保暖采取的厚墙与长条窗设计,即使在取暖条件已经很好的今天,在有些新的现代建筑中也依然保留了下来,成为俄国城市的一种建设符号。

很多居民楼感觉已经非常的陈旧,但从周边的环境设计与街区管理水平可以看出,城市的内涵与素质仍然深厚,其中的人文意识似乎只有在这种历经无数岁月打磨的环境中才能更多的得到彰显。

伊尔库茨克因历史而荣耀,同时,这里的居民们又因自身的内在与城市建设的不断提升而荣耀着伊尔库茨克的历史。

城区的车辆并不多么拥挤,虽然时逢冬季,且寒流刚刚过去,但街上的行人比想象的要多,穿着裘皮大衣与戴着蓬松着长毛皮帽的人随处可见,俨然一派北方异国景象,这幅景象与城市建设的风格相融汇,形成了伊尔库茨克自身无以替代的一种景观。

也正是因为这份特有的气质,也才使伊尔库茨克成为了贝加尔湖边一个深富魅力的旅游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俄国   苏联   荣耀   北国   中国   伊尔   风格   感觉   建筑   城市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