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陇东塬上的合水县 曾经因为这个发现名噪全国 今已成世外桃源

在节目的开头,有必要把合水县简要地介绍一下:合水县位于庆阳版图的东部,它与宁县和华池县南北相接,西边的老庆阳(庆城县)与新庆阳(西峰区)是带动合水起飞的两大最主要经济引擎

虽说合水的东部也与陕西相接,可富县的经济中心与合水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且两县之间有一道茂密的子午岭相隔,使得合水与隔壁陕西的经济联系并不紧密。

合水全境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为1298.4米。

境内大的河流水系有三条,泾河的上游马莲河与固城川将合水的县治西华池镇两面包夹,另一条主要水系葫芦河则在东北部默默地向陕西流去。

地理面说完了再说说这里的经济:合水全境的总人口为13.4万人,较上一次人口普查的数字下降明显。全县生产总值为68.14亿元,在庆阳八个区县内排名第七。工业主要以食品、烟草和服装为主。

看到这里,你可能对合水产生的初步的印象,那接下来我就带着你深入地了解合水县。

从庆城初次来到合水,沿途的路上一路上坡,感觉这个在陇东少有的,坐落在台塬之上的城市是如此的让人感到放心和踏实。

它就像一座嵌合在象背上的孤岛,这里还未通高铁,就连两条过境高速公路(银百高速与青兰高速)见了这座县城,都直接呈“八”字形的劈叉绕过,生怕会惊扰到这个新合水县治所在地—西华池镇的安宁。

就我对这里的初期了解来说,相比于合水的邻居:庆城县和庆阳市,这里的人文、历史景观也是少得可怜,“西华北街”这一条主街像穿糖葫芦串一样将北边的新城与南边的老城串在了一起。

更令这里的发展雪上加霜的是:这里台地的规模实在有限,两侧的山谷牢牢地箍紧了这里朝着横向发展的可能性。不过万事都有它的两面性,这座城市的排水一定是叫任何同行都望其项背的。

在我到合水的这两天,一旁的马莲河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洪水,在沿岸的庆城和宁县频频曝出险情之时,唯位于两城之间的合水县泰然自若,完美地避开了这次洪峰(也许永远都不会遇到)。

既然这里没有河流的经过,为什么还叫合水呢?这就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了。“合水”这个县城最早出现在隋文帝时期(596年),与北边庆州的成立是同一时期。

因为当时实行的是州县制,合水便是由庆州析出的第一个下辖县,治所设在当时的庆州(庆城县),分管庆州版图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隋朝末期分拆合水设乐蟠县,这里乐蟠县的治所就是现在的西华池镇。

等到了唐朝,合水的命运就变得更加的折腾了,先是把合水县改成了合川县,而后又从合川县中分出了合水县(618年,治所在今合水县老城镇,最初的名称为蟠交县)。

到了宋朝的时候,合水的命运便已定型,将南边的乐蟠和东北边的合水两县又进行了一次合并,乐蟠的历史轨迹自此戛然而止,之后元、明、清时期的合水县治所都在蟠交古城(今合水县老城镇)。

这座古城在历史上经过了多次战争的破坏,屡毁屡建,最终还是成了一方废墟。至于为什么合水县会放弃之前的治所老城镇而前往西华池镇,这里的故事则更加曲折。

在1937年的陕甘宁边区时期,合水县的状况是红白对立,同时建有共产党领导的合水县各族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和国民党合水县政府。1940年2月,合水县第一次被解放,流亡的国民党合水县政府不得不迁置于临近的西峰镇(今庆阳市)。

1947年9月的西华池战役之后,合水县被国民党胡宗南及马步芳陇东兵团所占领,并恢复国民党合水县(县治在今西华池镇)。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战兵团骑兵第二旅进击陇东,攻入县城,合水成为解放战争时期,陇东第一座被收复的县城。

1949年7月,合水县全境解放。同年9月21日,为了巩固解放成果,合水县正式将治所迁到了西华池镇。并结束了合水县建治在蟠交古城1200余年的历史。经过了以上的种种变故,这也能够诠释出为什么合水县(今西华池镇)的历史古迹为什么这么少,合水的版图南北跨度这么狭长的原因了。

要说合水如今的标志是什么,我首推在这里发现的黄河古象。

合水县政府前的路为古象路、合水最大的森林公园为黄河古象森林公园、合水最知名的羊乳品牌为古象乳业、就连合水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的标志都是一头仰天嘶鸣的大象。

如此种种,叫人不得不谈一谈这只令合水倾全城之力而宣传的古象了。

“黄河古象”化石,于1973年1月在合水县板桥镇的马莲河畔被发现,因其挖掘于黄河流域,故取名“黄河古象”。这只出土的古象化石生前为一只老年的公象,身高4米,体长8米,仅一双门齿就长达3.4米。

据科学家判断,这是地球上早已灭绝了的一种剑齿象,生活在第四纪更新世早期,距今250万年左右。为迄今世界上历史最为久远、保存最为完整、个体最大的剑齿象化石。无疑为旷世珍宝,合水人民的骄傲。在发现它的那个年代,这尊古象化石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明星,每天都有大量的观众前来观展。

《黄河象》一文更是编入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还摄制了一部名为《黄河古象》的电影。目前,古象的原件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其余1:1的复制品仅在上海、天津、兰州以及合水县的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展出。

同样是在这座设立在万佛寺的博物馆里,有一件被迁移过来的古塔叫我少走了不少冤枉路,它就是史学界公认中国最瘦的古塔:塔儿湾石造像塔,它是由当地的红砂岩石凿刻而成,塔身采用密檐结构,第一层超过两米,从第二层开始每层都会比上一层缩小一些,直到最上面的第13级。

塔身上最精彩的还是在于浮雕,共有造像五六百身之多,整体群雕疏密相间,惟妙惟肖。在2002年以前,塔儿湾石造像塔原本矗立在合水县最东边的太白乡塔儿湾村,子午岭的茫茫林海之中,再有20公里就能到达陕西的边界。

但在那一年,还是因为这座古塔纤细易于搬运,它被不法分子盯上,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塔体倾斜。为保护古塔,当地文物部门决定拆卸后运回县博物馆择地修复。

当塔被拆卸到最底层时,发现里面包裹着一个内置着玉卧佛的小石棺,还有一些铜镜和钱币。在对这些钱币做了分析鉴定之后,确定此塔建于北宋中期。

好了,合水县的内容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古环州和古庆州我都已经拜访过了,我们下一站即将奔赴的是更南边的古宁州—宁县,去探寻那里的前世今生与古豳国、古义渠国的蛛丝马迹。对本节目感兴趣的朋友请为我关注、点赞和留言,你的一个小举动就能让更多人留意到我的这个节目,《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是你了解家乡中国的窗口,一起为这份公益事业做贡献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合水县   宁县   西华   庆阳   庆城   合水   马莲   现名   黄河   陕西   世外桃源   化石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