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研究:医疗新基建,高景气,新机遇

(报告出品方/作者:财信证券,邹建军、龙靖宁)

1 根源: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仍存在

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医疗资源快速丰富。2003 年 SARS 疫情之 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显著加强。经过十 多年的发展,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前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根据全国医 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的数据,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逐年增加的医疗卫 生投入下,我国医疗卫生资源迅速丰富,2020 年末同比 2003 年末,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增 加 21.67 万个,病床数增加 595.65 万张。 但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协调等依然突出。当前仍然面临 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区域之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仍有较 大进步空间。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二是资源分 布结构不合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


1.1 总量仍不足:对比海外,我国医疗资源仍显不足

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相比发达经济体仍存在差距。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医疗体系排 名,中国在 191 个成员国中仅排名 144 位。2021 年我国医疗卫生开支占 GDP 的比例为 6.5%,OECD 国家平均值为 8.8%,而美国高达 18%。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提高的人均 预期寿命、持续提升的消费水平、日渐增强的主动健康管理意识,都是中国医疗行业发 展的长期确定要素。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保健支出增长、医药研发水平提升和医疗 政策变革助力的四大驱动下,中国医疗行业的长期发展空间可期。 根据 OECD 相关数据,2017 年,我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4.34 张,与日本、 韩国、德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医疗病床资源的不足在平时体现主要体现为看病难、 甚至加剧医患矛盾。我国医疗资源的丰富度上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1.2 空间不均衡:区域医疗发展差距大,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于东部沿海

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布局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在省份之间差 异逐渐缩小,但是在地区之间差异仍然存在。医疗机构尤其是以三甲医院为代表的的优 质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与之对应的是医疗人员、大量的诊疗活动也集 中于东部地区: 数量上,按照卫生部门统计数据,截止 2021 年,中国共有三甲医院 1441 所,仅广 东、山东、江苏三省就占全国总数的 20.58%;根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每年发布的 全国综合排行榜,百强医院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北地区,2020 年东北、西北占比分别仅 为 6%、3%,而华东和华北分别占 37%、26%。 质量上,东北地区三级公立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人员配备水平和资金保障水平等相 对较弱,西部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以上两个地区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 比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相较四级手术占比较高的华北和华东地区低约 6 个百分点,手 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均相对略高;华东和华北地区对比其他地 区,硬件设施更加齐备,人力资源更加充足,工作开展更加规范等;同时华东地区各医 院的服务水平均位于全国前列。


1.3 结构不均衡:三甲医院承担大量医疗行为,疾病防治建设尚且不足

公立医院仍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绝对主体。数量上仅占 11%的三级医院承担了国 内近一半的诊疗互动,收入占比超 70%,且占比逐年提升,而作为区县级医院主体的二 级医院,数量为三级医院的近 4 倍,其诊疗人次数却仅为对方的一半左右,占总诊疗量 的三分之一,且份额持续下降;从病床使用率上看,2014-2018 年,在政府和社会加大力 度投资下,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虽有所下降,但仍接近于 100%的饱和程度, 而一二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则逐年下降。总体来说,三级医院仍是当前医疗活动的执行主体,部分一二级医院的诊疗份额流向大型医院。

我国疾病防治等专科医疗资源尚不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性强、危害性大、波及范围广、成因复杂,需要强有力的公 共卫生体系迅速应对。新冠防控工作表明,在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当中,对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和应急处置的能力仍有加强空间。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设备、 设施、物资等资源不足,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初期面临的主要障碍。 以 ICU 资源为例:ICU 可以极大地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为危重患者争取时间和 机会以便进行进一步治疗。根据 2009 年印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目前我国各级医院 ICU 建设普遍存 在床位不足、医护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

中国人均 ICU 床位数远低于发达国家,根据 OECD 数据,2020 年,中国每十万人 ICU 床位数为 4.5 张,远低于同期发达国家,如德国 28.2 张、美国 21.6 张、法国 16.4 张、日 本 13.8 张;同时 ICU 床位数地区差异较明显,根据重症医学会 2015 年对华东地区 ICU 建设现状的调查,华东/中南/华北/西南/西北/东北地区每十万人 ICU 床位数分别为 4.03/3.52/3.16/3.07/2.97/2.38 张,西南、西北、东北等地人均 ICU 床位数较低,ICU 建设 急需加强。 ICU 人员配置仍处于供应不足状态。据《重症医学:华东地区现状调查(2015 年第 三次 ICU 普查)》显示中国 ICU 医师人数与床位数比约 0.62:1,护士人数与床位数比约 1.96:1,低于 2009 年发布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最低标准,而根 据《美国 ICU 护理管理概况》,美国 ICU 护士人数与床位比达 4:1,超我国 2 倍。 先进救治设备使用仍需加强,以新冠重症患者救治仪器 ECMO 为例,截止 2021 年 底,国内开展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医院总数为 592 家,总体占比不足,且约 14%的医院 不能持续开展,开展 10 例 ECMO 以下的中心占 59%,而开展 50 例以上的中心仅占 9%, 远不能满足突发疾病救治需求。


2 现状:疫情加速政策出台,开启医疗基建新周期

2.1 疫情凸显医疗资源不足问题,新政策释放既往压制的扩建需求

由于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各层级医疗机构分工不够明确,协 调衔接不足,难以为患者提供全程系统的医疗服务,为从根本解决患者就医难问题,2009 年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年)》与《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先后发布,分级诊疗成为医疗系统建设 主题。 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和服 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并按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及时便捷的双向转诊, 从而建立科学有序的诊疗秩序,确保患者得到适宜治疗,核心政策措施可概括为:基层 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分级诊疗旨在重塑医疗体系,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 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 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分级诊疗制度下,国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扩建。2015 年《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 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一、二级医 院。为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防治挤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非公立医院的发展空 间,国家相继出台系列政策严格限制公立医院建院区、扩床位。 虽然 2015 年后基层医疗资源得到有效补充,但优质医疗资源不均等化的问题依旧紧迫。患者过多集中在大医院,大型医院“虹吸现象”明显,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进 一步暴露我国医疗体系存在的系列问题,如国家、省、地、县四级疾控机构功能定位不 够清晰,承担的工作任务能级分工不合理;疾病防、治割裂明显,医防难以融合;乡镇、 社区等基层医院网底薄弱,基层队伍断层老化严重;优质医疗资源未下沉,易发生医疗 挤兑等。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完善疾病防控四 级体系,国务院、卫健委等部门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各省份参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建设模式,推进在省内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同时放宽扩建限制,支持大型医院建设新院 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全方位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 2021 年 6 月,国办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认 可公立医院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发挥的主力军作用,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出台引导大型公立医院一院多区发展的政策,推动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2022 年 1 月,卫健委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 年)》,原则上支持综合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严格控制单体规模基础上建设分院区。同时省级医院 的床位数限制由 1500 张以内,放宽到 1500 张-3000 张,地市、区县两级医院同步放宽。 进一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群众医疗需求较大的地区布局;

2022 年 5 月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推进县 级医院(含中医院)提标改造,支持县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县完善县级医院,推动达 到三级医院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医院名单》, 1233 家县医院纳入提升名单; 2022 年 5 月发改委、卫健委等印发《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 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到 2022 年底,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布局,力争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随后,各省市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引导放开大型医院扩建限制,全方位加快优质医 疗资源扩容,释放既往分级诊疗政策压制的扩建需求。

2.2 大型医院扩容+基层医院提质改造,医疗新基建已拉开序幕

基层医疗机构以改造升级为主。2022 年 7 月,卫健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优质服 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的通知》,“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 支持符合条件的社区医院设置成为二级医院;对常住人口较多、区域面积较大的县,在 县城之外选择 1-2 个中心卫生院,逐步使其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一批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将新建、升级。 整体来看,在分级诊疗新模式下,一批区域医疗中心新建,三级医院以扩容扩建为 主,大批县医院升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升二级医院。 全国范围已开展医疗机构扩建改建工作。一批医院即将扩建升级,如到 2025 年,苏 州市计划三级医院数量力争增长 50%;武汉发布新的区域卫生规划,到 2025 年,将新建 公立综合医院(院区)11 家,迁建 2 家;2023 年底,黑龙江省要建设 4 家省级区域医疗 中心、4 大疫情(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等。

疫情后公立医院建设明显加速。疫情前受到抑制的新医院立项数量压制得到明显的 恢复,连续两年创新高。根据奧维云网地产大数据监测预测,2022 年预计拟在建医疗工 程完工项目数量超过 6000 个,同比增长 31.8%。我们认为新建医院的交付能够有效扩容 医疗器械市场,为行业提供新增量。


前端数据验证医疗基建高景气。医院建设流程依次为前期建筑土建、中期医疗专项 工程、后期医疗设备招标采购等,除在建医疗项目不断增加外,以医疗净化工程、医疗 自动化信息化工程为代表的专项建设也反应行业高热度。国内医疗自动化企业艾隆科技 合同负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2H1 公司合同负债约 1.48 亿(2022 年 3 月底为 1.04 亿、 2021 年 6 月在 0.6 亿左右),同比增长 187.14%,医疗净化系统厂家华康医疗 2022H1 合 同负债已超 2021 全年,预计主要由于医疗新基建带来较强订单需求。考虑到建设流程上 从土建项目签约传导到医疗专项工程及医疗设备采购,至少需要 1 年以上的时间,预计 医疗专项工程的景气度仍将持续。

2.3 中央+地方+专项贷款,新基建配套资金持续加码

随着国内进入后疫情时代,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资金支持不断加大。2021 年 7 月, 发改委印发《“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 中央投资将重点支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 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等 4 大工程工 14 个方向的项目建设, 对项目予以 5000 万元~3 亿元不等的补助;2022 年中央预算内安安排不低于 300 亿元支 持卫生健康领域项目,同时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西藏、新疆脱贫县予以 400 万 元/县的补助(用于县级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资金来源充沛,保障新基建建设。医疗新基建规模大,“中央+地方”资金来源充沛。 从中央来看,2021 年中央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为 653.9 亿元,2022 年补助资 金同比增长 33.43%,高达 872.51 亿元(包括 79.89 亿元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48.42 亿元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支撑基本公共卫生建设的 588.55 亿元补助资金、 支撑重大传染病防控的 155.7 亿元补助资助金),中央财政拨款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投入 逐年提升。从地方来看,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医疗领域投资项目投资额较疫情前明显提 升。疫情后各地方政府陆续发行医疗卫生专项债券和 PPP 项目投入医疗新基建,根据第 三方平台大智慧财汇统计数据,2021 年各地使用专项债资金投资建设的医疗卫生项目超 过 3000 个。据企业预警通数据,2022H1 医疗专项债的发行规模超过了 3000 亿元,已经 超过了 2021 年 2700 亿元的发行规模,整体来看,医疗卫生相关专项债发行规模持续处 于高位。

设备贴息贷款助力医疗新基建加速。2022 年 9 月《国家卫建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 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发布,指定商业银行将对医疗机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实施贴 息贷款,中央财政贴息 2.5 个百分点,期限 2 年。卫健委对项目申报原则上不干预,贷款 使用方向包括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本次贴息 贷款项目申请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目前福建、江苏、辽宁、甘肃等多地均已陆续启 动首批项目申报工作。贴息贷款政策有利于缓解医疗机构疫情后资金紧张问题,拉动因 疫情而搁置采购的院内设备需求,激发新建医院、民营医院的采购动力,提升国内医疗 机构诊疗服务能力。

3 景气度逐渐扩散,关注各受益版块标的

新建医院流程通常包括前期的设计、土建、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后续的医疗专项 工程(医疗净化工程、射线防护工程、医用气体工程、医疗污水处理工程等),手术室、 影像科、检验科等医疗设备采购,以及后期的医疗信息化工程。可以看到,医疗新基建 带来的订单正在逐步兑现,前期土建订单持续增长,中期专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相关 企业合同额不断攀升,随着医院建设进度不断推进,我们预计下游医疗设备将迎来一波 采购浪潮。 国产优秀设备渐多,全产业链均有望受益。近年来,国产设备在多个领域实现研发 突破,质量不断提升,优秀设备产品不断涌现,国产替代持续进行中;同时考虑到医疗 设备供应链安全,各级政府支持采购国产设备,随着新基建的进行,医疗设备行业需求 不断扩容,国产医疗设备产业链有望在此波采购中受益。


3.1 迈瑞医疗:充分受益于医疗新基建的国产医疗设备平台型企业

公司业务主要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智慧医疗四大领域。历 经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公司产 品与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 190 多个国家及地区,中国近 11 万家医疗机构和 99%以上的 三甲医院。

医疗设备龙头优势明显,医疗新基建下充分受益。作为国产医疗设备平台型企业, 凭借丰富的产品解决方案与信息化技术优势,公司产品在大型公立医院获得了更广泛的 认可,特别在疫情后的补短板、医院改扩建以及战略储备项目中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 使得公司在多个省级及以上大型政采招标项目中频频中标,产品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据 公司统计,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大部分子产品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麻醉机、 输注泵、灯床塔等市场份额均成为国内第一;血球业务市场份额已站稳国内第一;超声 业务市场份额已站稳国内第二。三大产线均维持良好增长态势。


研发高投入下高端客群不断突破。公司持续保持研发高投入,2022H1 研发投入 14.56 亿元,同比增长 25.01%,营收占比达 10.55%,不断实现技术迭代,产品不断丰富,尤其 在高端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公司“一种弹性成像中的位移检测方法及装置”专利荣获第 21 届中国专利金奖,“血液细胞荧光成像染料的创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 奖。2022H1 公司在国际市场突破超 400 家全新高端客户,另有近 400 家已有高端客户实现横向突破。其中,北美 IDN 医联体持续实现突破,已覆盖近八成的 IDN 医联体;欧洲 已突破超 100 家高端客户;在发展中国家,公司已突破墨西哥最大的私立医院集团天使 医院集团在内的 300 余家高端客户。

医疗新基建不仅为大型公立医院的扩容,也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的提质改造,作为国 产医疗器械龙头品牌,迈瑞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完善的全院级整体解决方案和“三瑞” 生态系统高度契合医疗新基建的需要,也能更好地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公司有望凭借 优秀的产品质量、多层次的产品供应体系、既往健全的销售渠道搭乘政策东风,获取新 基建带来的增量份额。

3.2 联影医疗: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国产影像学设备龙头

联影医疗于 2011 年成立,主营业务为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 学仪器及为客户提供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2021 年医学设备销售占比达 92.67%。 公司是国内领先、全球少数掌握高端医学影像诊断产品、放射治疗产品及生命科学仪器 核心技术的医疗科技企业,拥有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售后维护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能力。 多年技术积累铸造自主可控核心技术。通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公司逐步掌握了高 端医学影像设备核心技术,自研比例位居行业前列,各产品线主要核心部件均实现自研 自产。其中核心部件关键技术包括超导磁体技术、梯度线圈技术、射频线圈技术、谱仪 技术、梯度功率放大器技术、射频功率放大器技术、PET 探测器技术、CT 探测器技术、 放疗直线加速管技术、多叶光栅技术等;软件算法核心技术包括磁共振快速成像序列、 PET 分布式采集与图像重建技术、衰减校正技术、自适应放疗计划等。

核心技术创新研发造就行业龙头。公司坚持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机制,基于核心技术 创新,现已实现多个“行业首款”、国产首款研发成果落地,如行业首款 75cm 孔径的 3.0T MR 产品 uMR Omega,拥有零液氦挥发技术、主动/被动匀场技术、失超保护技术等 多项专利技术;行业首款诊断级 CT 引导的一体化放疗加速器 uRT-linac 一体化 CT 直线加速器等产品等。多款行业首款产品助力营收增长,2019-2021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29.94 亿元、57.61 亿元和 72.54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56.03%。各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均保持较 快增速,其中 MR 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1.5T 及 3.0T MR 分别排名第一 和第四;CT 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64 排以下 CT 排名第一、64 排及以 上 CT 排名第四;PET/CT 及 PET/MR 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DR 及移 动 DR 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


影像设备全方位布局。现围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公司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涵盖 MR、 CT、XR、PET/CT、PET/MR 等诊断产品,常规 RT、CT 引导的 RT 等放射治疗产品和动 物 MR、动物 PET/CT 等生命科学仪器,可满足从临床前科研到诊断再到治疗的需求;产 品线布局兼具广度与深度,针对 MR、CT、XR、PET/CT、PET/MR 等各产品线,公司产 品覆盖了从临床运用至科研需求等多种产品类型,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求;产 品布局紧跟行业发展,在高端医学影像及放射治疗产品领域,公司产品线的覆盖范围与 GE 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等国际厂商基本一致。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备水平较低,大型医院高端设备需求持续增长,医疗 新基建的逐步推进进一步刺激其新增及更新设备的需求;同时疫情后诊疗活动出现一定 程度下降,部分医院营收状况恶化,受限于预算因素,医疗机构对价格相对敏感,性价 比较高的国产设备有望迎来发展良机,公司作为国产医学影像龙头企业,有望深度受益 医疗新基建。

3.3 华康医疗:专注院感防控的医疗净化系统综合服务商

公司是一家现代医疗净化系统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包括医疗净化系统研发、设计、 实施和运维,相关医疗设备和医疗耗材的销售等,能够为各类医院量身定制临床科室医 疗净化系统服务,业务范围覆盖洁净手术室、负压病房、ICU、PCR 实验室等重点洁净 临床科室。截至 2022 年 6 月,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 4 项、实用新型专利 142 项、 软件著作权 22 项。 专业资质过硬,综合实力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公司拥有工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专项 甲级资质,在医疗净化系统集成业务板块拥有近百人的专业设计研发团队,涵盖平面方 案、效果图设计、BIM、装饰、暖通、强弱电、医用气体、给排水等各类专业。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具备一级注册建造师资质的人员有 40 名,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人 员有 15 名,具备国际洁净工程师资格认证的人员,有 4 名,具备中国洁净工程师认证资 质的人员有 6 名,拥有的一级注册建造师和注册造价师资质的员工人数位于行业前列。


参编多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医疗净化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应的规范 标准仍处于完善发展阶段,作为行业内主要企业,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现已 经受邀参与多个行业团体标准及文献的编写,业内影响力持续加大。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业绩快速增长。疫情后公司把握医疗新基建机遇,凭借优秀的 服务质量和品牌效应,在手订单量不断增长,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公司在手订单仍有 15.52 亿元,公司正在服务的医疗净化集成项目 30 余个,继续维持高位;公司医疗集成净化业 务及配套医疗器械销售不断增长,带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公司 2017-2021 年营业收入 CAGR 为 22.4%,归母净利润 CAGR 达 46.7%。

考虑到规划中的医疗建设项目部分还处于设计、市场跟单、招标等阶段,部分项目 在实施过程中,本轮医疗新基建较大规模的产能将陆续释放,公司作为国内知名医疗净 化专项工程服务商,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

3.4 健麾信息:产品布局丰富的医药智能化服务龙头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为医疗服务和医药流通行业的药品智能化管理提供相应 的产品及服务,主营业务涵盖智慧药房、智能化静配中心以及智能化药品耗材管理三大细分领域。公司药品智能化管理业务应用于药品及耗材的存储、调配、配置、分拣、发 放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应用场景主要包括:(1)医院各科室,例如门急诊及住院药房、 药库、静配中心、手术室、ICU 等;(2)零售药店;(3)医药流通企业药库等。 产品布局丰富,市场认可度高。公司经过长期的行业积累和持续的研发创新,现已 形成丰富的产品线,不同的产品线都包含多种标准化的模块,可兼容绝大多数医院 HIS 或 SPD 系统,涵盖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现已为包括北京协 和医院在内的 700 余家医院实施了各类智能化药品管理项目,业务覆盖 29 个省、市、自 治区,公司自动化药房产品在中国一线城市市场占有率已超过 80%。

得益于医疗新基建,公司智慧药房及静配中心业务有望持续增长。中国医疗新基建 带来市场扩容机遇,未来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加大、卫生医疗服务机构数量 的增多、卫生医疗服务机构药学服务转型、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及龙头医院的示范效应 等因素的推动,药房自动化设备行业将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渗透率会迅速提升。同时, 随着静配中心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未来医院 静配中心自动化设备的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基建   医疗   疫情   景气   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   基层   医疗器械行业   医院   资源   产品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