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3、4、6大汽车集团“败走”中国,回到欧洲就是回到炼狱

全球大型汽车集团在中国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刚过去的9月,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16.6万辆,市占率首次达50%,与外资品牌平分秋色。

对于起步晚、底子薄的中国现代化汽车产业,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与此同时,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现代起亚、Stellantis这三个分别在去年位居全球第3、4、6位的大型汽车集团在中国发展纷纷受阻。

其中,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中的雷诺已推出中国乘用车市场、三菱已是边缘人、成绩还算拿得出手的日产也是外强中干,销量的一半来自于轩逸一款10万元车型;

现代起亚则是在苦苦维系。现代月销量已跌至月均2万余辆,起亚更是仅有万余辆,且两个品牌售卖的大多是低端车型;

Stellantis更处在完全退出中国市场的边缘。今年,其与广汽集团的合资企业广菲克已走下历史舞台,致使Jeep几乎完全退出中国。而与东风集团合资的神龙汽车也处在生死边缘,雪铁龙和标致两个法系品牌更是没什么市场存在感。更难堪的来自豪华车市场,玛莎拉蒂口碑滑落,常与“微商”同框,而有着操控神器之名的阿尔法·罗密欧还一直停留在少数车迷的口口相传。

这三大汽车集团折戟中国,究根本原因,更多的来自于他们长期对中国消费者的傲慢态度。

本质上,在这些全球汽车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中,中国市场只扮演利润奶牛的角色。为了尽可能地从中国消费者身上攫取利润,这些全球汽车集团极尽可能地压缩供应链和生产成本,给中国消费者带来的往往是售价比国外市场更高和相当,但是性能和配置均大幅落后的产品,甚至还有安全性上的偷工减料。

这些伎俩在日渐强大的中国品牌面前,已原形毕露。

可一些品牌至今仍未反思。譬如去年上市的起亚嘉华仍试图在中国收割利润,打着卖一辆算一辆的算盘,起售价高达28.89万元,结果自然讨不得好。

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井喷之快,也让它们猝不及防,根本来不及应对。待它们的新能源汽车姗姗来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已定。即便如此,例如日产ARIYA这样的紧凑型电动SUV,仍定价高达27.28万元,远高出中国品牌同级产品。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这三大汽车集团大概率将全面败退中国。正如日前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公开表示的那样:“集团可能会在中国全面查采用轻资产运用模式,本土化工厂已不是不可或缺。”

或许,这些大型汽车集团的打得如意算盘是,与其在中国苦苦挣扎,不如撤回海外市场吃香的喝辣的。

但它们或许没有预见到,未来数年内,欧洲汽车市场将改头换面——从发达市场快速沦为发展中市场,亦如今日的拉美市场。

给出这一判断是因为俄乌冲突给欧洲带来的能源危机影响深远和长久,生活和生产成本激增之下,欧洲制造业空心化和欧洲民众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已是必然,将致使欧洲汽车市场萎缩。

再加上美国对欧洲金融资本和高端人才的持续掠夺,未来的欧洲更将不具备大规模消费高端车的能力。

对于雷诺、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标致、雪铁龙等欧洲品牌来说,回到欧洲,并非回到天堂,等待它们的大概率将是另一个炼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欧洲   中国   阿尔法   罗密欧   雷诺   雪铁龙   汽车集团   炼狱   新能源   品牌   全球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