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32亿元,买奇瑞停产车,这家上市公司是怎么想的?

最新一批的工信部新车申报目录,有一款车型略显扎眼。这款名为“黄海Smile”的车型,外观几乎跟2009年上市的奇瑞瑞麟M1高度相似。瑞麟M1可是已停产十年之久,如今怎么来了一款改名换姓的“兄弟”,难道是欲借新能源之风再战沙场?这事吧,还得从去年说起。

2021年10月,上市公司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收购奇瑞S18(瑞麒M1)及S18D(瑞麒X1)车型的先进成熟技术,最终确定转让价格为1.32亿元。这两款瑞麒车型,是奇瑞十几年前研发的失败品。从上市到退场,时间不足3年。早已停产退市的车型技术,居然要花一亿多人民币,这显然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辽宁曙光中小股东强烈反对收购案。但公司大股东认可方案,最终成功受让两款瑞麒车型技术。

这则收购案,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豪抛1.32亿元购买奇瑞“老破旧”车型,还冠以“吸收先进成熟技术”之名,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有好事媒体深挖报道,提出这是“左手换右手”的戏法:奇瑞瑞麒车型技术出让方天津亚美汽车,实际控制人是张秀根,他恰恰正是ST曙光的实控人。这么一看,确实如此,但没有证据证明交易不合理。其实无论交易是否合理,都不影响曙光汽车收购奇瑞技术的目的——造车赚钱。

始建于1984年的曙光汽车集团,旗下有两大业务板块:“黄海汽车”品牌,主营皮卡、轻客、客车和特种车;“曙光车桥及零部件”品牌,主营驱动桥总成等相关零部件业务。早些年发展一帆风顺,2000年上交所成功上市,2006年被评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2010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破百亿元。

不幸的是,这之后曙光汽车发展极其不顺,营业收入直线下滑。2017年营收还有36.46亿元,往后便一直再未重返30亿,始终徘徊在25亿元左右。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10年为负,累计亏损23亿。耐人寻味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张秀根,于2022年8月10日因涉嫌“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营收低迷足以说明,原有业务举步维艰,曙光汽车急需开拓新能源业务拯救财报。以1.32亿元收购奇瑞“老破旧”车型技术,暂且不说交易是否合理,至少切入点相对简单,市场也有发展前景。

二三线等低级别城市,因为只需要代步出行,满足日常几十公里行驶需求即可,所以一部分群体对汽车品质要求不高。再加上他们收入十分有限,于是性价比极高的车型更受青睐。正因如此,售价不到3万元的宏光MINI EV,在没有安全气囊等配置的情况下,巅峰月销量还能轻松突破5万辆。另外,微型电动车市场“后劲十足”。

原来不买车、买不起车和驾驶“老头乐”的人群,总会因为极致性价比而购入微型电动车。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预测,微型电动车市场有望在2025年达到300万辆级别。用户品质要求不高、微型车技术难度低、消费市场需求旺盛,曙光汽车以奇瑞微型车为原型切入市场,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得成功。

但话又说回来,前有宏光MINI EV、后有奇瑞小蚂蚁,微型电动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曙光汽车此时入局,能有多大胜算呢?

早在2015年,曙光汽车已经意识到新能源发展趋势,于是决定定增融资收购一些公司,从而进入动力电池市场。结果融资失败收购泡汤,华泰汽车兜兜转转成为公司大股东。曙光汽车没有新能源汽车技术,华泰汽车虽称得上中国造车界的元老,但这些年发展也是陷入停滞,没有拿得出手的燃油车,新能源方面也没有什么沉淀。

好在微型车门槛低,又有现成技术可用,而且量产车也出来了。可即便如此,谁能保证“套壳”瑞麟M1能活得滋润呢?要知道,微型车还十分考验车企的供应链能力,成本一旦控制不好,售价就容易失去竞争力。不巧的是,目标消费群体对价格十分敏感。

总而言之,尚处于发展高峰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给予车企诸多做大做强的机会,但有心之人想要投机倒把,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曙光   辽宁   新能源   上市公司   车型   微型车   业务   汽车   市场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